你电子囤物吗?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有数字囤积的习惯
你电子囤物吗?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有数字囤积的习惯
照片、聊天记录和音视频是受访者最爱囤积的三类电子资料
遇到什么资源都想着先存上,手机里的照片视频都不舍得删……如今,随着科技发展,数字资源的收集不再受空间限制,人们看重的内容都能被收入“囊”中。久而久之,很多人都陷入了喜好电子囤积的怪圈:持续累积数字数据且删除困难。你有类似的情况吗?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0%的受访者都有数字囤积的习惯。照片、聊天记录、音视频是受访者最爱囤积的三类内容。53.3%的受访者感慨数字囤积是一种心理安慰,“存上就尽在掌握中”。54.6%的受访者建议囤积前理性评估判断数字信息的价值。
照片、聊天记录和音视频是受访者最爱囤积的三类电子资料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王雨平时喜欢囤积照片和视频,出游回来拍摄的内容都要剪辑成视频,素材也从不舍得删除,“因为成片中的音乐会掩盖人物的原声,或只截取图片部分,原素材是最能还原当时情景的资料了”。
宁夏大学研究生谢梦也有同感。她几个月前刚换的手机,已经存了几千张照片了。“里面很多图片很相似,可是想着有些图片虽然整体拍得不好,但局部很不错,就都留下了。平时看到一些旅游攻略也会保存下来,其实有的地方一直没去,有的地方虽然去了也懒得往回翻了,都是重新搜索攻略。”
在陕西省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吴宇智非常喜欢收集搞笑的表情包和视频,此外,“遇到一些感觉对工作有帮助的学习类视频,也会第一时间保存下来。最近开始学做饭,又收藏了许多美食教程类视频”。吴宇智从未清理过聊天记录,“现在聊天记录也可以作为法律证据了,万一遇到麻烦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调查中,82.0%的受访者都有数字囤积的习惯,其中,近三成(28.9%)坦言挺严重。
大家喜欢囤积哪类电子资料?调查显示,照片(59.0%)排在首位,其次是聊天记录(49.3%),其他主要还有:音视频(46.1%),自我提升类资源(44.0%),公众号文章(37.1%),影视剧(36.0%),工作文件(32.1%)。
53.3%受访者认为数字囤积是一种心理安慰,“存上就尽在掌握中”
“我很喜欢通过照片和视频来分享自己的经历。”王雨说,“比如聊起去过的旅游城市的特色美食,哪怕是很久以前的照片,我也要翻出来。找到的时候我是特别满足的。”她觉得,这是一种情感依赖,“可能以后不一定再有机会回到那个场景中做同样的事了,但照片里的故事、人物,会帮我回忆起那些时刻,这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王雨大三时曾到一所中学实习,当时拍摄的很多照片和视频都保存了起来,“我会一直留着”。
“现在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看到一个‘干货’内容,就想存起来,或者内容较多,一时半会儿看不完,收藏起来以后可以随时看。这使我心理上感到充实,时间利用得也充分。”吴宇智说,“看到觉得‘可能有用’的东西,不收藏起来就有种‘亏’了的感觉,好像存起来了内容就是自己的了。”他觉得,现在网络信息越来越多,数字囤积也是人们面对海量信息的一种缓冲的方式。
谢梦感觉,大数据的精准推送加剧了人们电子收藏夹的膨胀。此外,很多人都存在认知焦虑,看到不在自己知识储备范围之内的内容,就想去习得,下意识地就会放到收藏夹里,但最终能回头去看的并不多。
为什么人们的数字囤积行为普遍?调查显示,53.3%的受访者感慨是一种心理安慰,“存上就尽在掌握中”,52.4%的受访者希望能保留“过去”,留住时光,51.1%的受访者表示存储成本低且容量无限大,50.0%的受访者表示追求安全感,担心以后会用到,42.2%的受访者觉得能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控制感,34.9%的受访者表示操作便捷不费力。
华中师范大学硕博连读生吴旭瑶,专注于研究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数字囤积是其研究的重点方向。她介绍,数字囤积行为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比如情感维系、提升自我、提高岗位竞争力等。“总的来说,数字囤积是出于一种对未来的担忧,囤积行为的合不合理主要看动机。如果是为了囤而囤,显然是不合理的。”
54.6%受访者建议囤积前理性评估判断数字信息价值
王雨觉得,数字囤积要注意两点。“一是尽量收集当下用得到的内容。比如我计划学习烘焙,还没有工具时就收藏了许多内容,结果过阵子我不打算学了,这些内容根本没用上,也懒得专门删除。不如让自己的电子空间从一开始就‘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她认为要提高整理的执行力,“比如没用的照片拍出来就直接删除,降低集中处理的难度,也缓解畏难情绪”。此外,王雨特别希望各网络平台在功能设计上更加人性化。“有的平台设置了收藏分类、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有的平台就没有,打开收藏夹什么都在里面,很乱。”
“我发现喜欢囤积却最终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非常普遍,也有不少人因后来的行为与最初储存时的预期相差较大而产生心理压力。”谢梦说,“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知识永远是无上限的,能保证在当下阶段做好想做的、该做的,就已经很棒了。额外的知识获取是在此基础之上做加法,所以我们首先要以平常心去看待,不给自己带来情绪负担。其次就是注意按需收藏,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吴旭瑶介绍,当前国内对数字囤积行为动机的研究主要从3个维度来划分,一个是“积累”,一个是“因工作需求”保存,一个是“因情感需求”保存。“如果是比较合理的囤积动机和行为,大家无须过于焦虑和紧张,如果对心理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那就需要进行一些‘断舍离’或采用其它调节方式。”
调查中,54.6%的受访者认为囤积前要理性评估判断数字信息价值,54.3%的受访者建议定期进行删除清理,51.5%的受访者建议有意识地分类整理,内容有序化,50.9%的受访者认为要通过设置收藏夹上限等方式抑制盲目囤积的冲动,48.9%的受访者建议明确目标和需求,按需囤积。
受访者中,05后占1.4%,00后占26.3%,95后占27.2%,90后占27.5%,85后占17.6%。男性占41.1%,女性占58.9%。
(孙丽萍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1月28日 04 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导演范立欣: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珠峰要攀登
- 广州南沙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 前四月进出口总值1179.8亿元
- 海口出台措施鼓励省外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迁入
- 为了视障人士 他们在互联网修“盲道”
- 主要指标均“表现亮眼”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总体平稳
- 河北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2位
- 秋冬季护肤 常见误区请注意
- “中国早熟红枣之乡”新疆托克逊县红枣采摘开园
- 北方或迎今年首轮高温 南海夏季风下周爆发?
- 尺素金声丨拥抱China Travel,世界感受新时代中国之美
- 康养专列再出发 陕西铁路持续助力“银发”高品质出游
- 文旅部:3月20日起恢复涉外营业性演出受理和审批
- 警方通报“儿童遭‘开门杀’后被公交碾压”:小客车驾驶人已被刑拘
- “东数西算”工程宁夏枢纽建设实施方案印发
- 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这是我向往的生活”! 外国驻华使节与专家走进花茂村,点赞乡村新风貌
- 西十高铁漫川关站正式开工建设
- 2022我们将这样旅游
- 赵季平:用民族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 聚焦中国竹乡的振兴探索:林下生“金”绘就致富路
- 9.9元便宜咖啡变少了 平价咖啡“价格战”偃旗息鼓?
- 热门推荐
-
- “最后通牒”!美国为首的12国警告胡塞武装:停止袭击
- “魅力冰瀑·玉壶风光”黄河壶口瀑布国际影像征集活动举办
- 院士并非万能权威应成共识
- (投资中国)法工业巨头施耐德电气增设服务业务中国中心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千余诗歌咏吟 河南鹤壁这条河究竟有多美
- 新加坡展团积极参与进博会 展示创新、优质产品和服务
- 去年江西无偿献血人次近50万 献血量超166吨
- “太平国富一号年金保险”为美好家庭生活添“底气”
- 在闽台协会齐聚福建宁德 共画两岸一家亲“同心圆”
- 少吃?不吃?晚餐到底怎么吃?
- 吴清:进一步夯实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基础
- 金观平:快递业“加速度”折射经济活力
- 吉林精准再现传世文献《昭明文选》
- 侨乡福州:“揭榜挂帅”项目引进海外人才比例逐年攀升
- 北京公布一批电动自行车领域违法案例
- 《中国奇谭》:神仙审美携奇境 入你我之梦
- (国际观察)本田日产“抱团取暖”仍需面临诸多挑战
- 从重庆到新疆 一场跨越两千多公里的生命救援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糖尿病人吃水果要注意什么……权威解答来啦!
- 5人遇害 呼和浩特市命案嫌疑人霍文常山林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