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基层行】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古厝里的“火焰蓝”
中新网福州9月4日电(记者 上官云)行走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可以看到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目光所及,老街故居余韵悠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巧妙地融为一体。
三坊七巷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在这里,驻守着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默默守护着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为古厝筑起防火墙
夏末秋初,福州的天气还有些炎热。上午,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消防员范良腾、陈彬彬早早开始了每天的入户巡查。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一张地标名片,以南后街为中轴,西边三座坊、东边七条巷,串联起约270座古民居,包括冰心、严复等历史名人旧居。
连绵成片的木质建筑群最怕火,纵横交错的特殊地形,让火灾防控成为头等大事。消防员们每天都要走街串巷,开展防火巡查服务,宣传消防知识,查改火灾隐患,讲解防火灭火常识。
“要检查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应急灯,以及电线排管的排路等等。”他介绍,巡查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地下消火栓是否完整好用,为了不影响景区运行,一般在晚上进行。
消防设备处于怎样的状态算合格?范良腾讲了一个非常细致的标准,“打开消火栓,如果流出的是清水,那么就说明它是经常有人过来检查的。”
“除了每日巡查外,在重要的文化单位,门口都会放一个前置器材箱。”范良腾说,那里面的装备都是现成的,拿起来可以直接用。
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坊间巷里,经常能看到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这群年轻消防员的身影,用脚步丈量街巷,他们为古厝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
“不起火才是最好的赴汤蹈火”
定期入户巡查,排除风险隐患,这只是福州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日常工作的一个侧面。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他们自主研发了火灾防控“一张图”系统,优化升级“一二三”灭火救援快速响应机制,建立了数字化“战研室”,实现灭火救援2分钟快速响应处置。
体积小、速度快的全地形消防摩托车是守护古厝的“神器”。这种摩托车能携带0.3吨水,还配备了干粉灭火器、水基灭火器等基础装备,可以便捷地行驶在狭窄的巷道。
科技力量也为消防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三坊七巷消防服务站里有一间智慧指挥室,高清显示屏上展示着三坊七巷景区的实时画面。
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张天水介绍,这个高空火眼预警系统可以对三坊七巷景区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和巡航监测,进而实现对景区火情的秒级响应。
此外,全自动无人机巡检系统由超轻无人机、全自动无人机场、四维管控平台三个部分组成,系统可预设多条定时自动飞行路线,实现周期自动巡检模式。
通过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防护,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有效提升了辖区火灾防控整体水平,实现三坊七巷景区连续12年“零火灾”、连续34年无重大火情的记录。
“三坊七巷是福州文脉所在,容不得半点闪失,保护好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我们的职责使命。”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蔡杰说,“消防首先要‘防’,不起火才是最好的赴汤蹈火。”
国旗下的消防卫士
自组建以来,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一员,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主动加强专业化、职业化训练,定期组织实战化训练演练,努力提升队伍战斗力。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还是全国唯一一个承担省会城市中心广场升降国旗任务的消防救援队伍。它承担着应急救援、护卫国旗的双重使命。
他们是“国旗下的消防卫士”,“护卫国旗、重于生命”是这支国旗护卫队的队训。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分队长宫亮说,“每次看着国旗从自己眼前升起来,自豪感总是油然而生”。
34年2万余次升降旗“零失误”的背后,是队员们对党和祖国的深切热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们苦练升降旗的每一个环节,常常一个动作重复上千次。
队伍中的军刀手刘兴宇说,“不出警的话,我们每天站军姿一般在四个小时以上,军刀手要求手要稳,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比如加挂一个水壶,训练手的稳定性。
凭借在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出色表现,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获得了诸多荣誉:2021年被党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被评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202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等。
年年岁岁,福州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的队员们始终牢记使命,用责任感和汗水铸就安全堡垒,是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的尖刀力量,那一簇“火焰蓝”,在古厝无悔绽放。(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专题片《薪火·见证》将在BRTV开播
- 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发布《文化遗产与高等艺术教育创新南宁宣言》
- 中国著名出版社联合发布学术图书英译成果 力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 青海将迎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 部分景区暂时关停
- 以色列官员称将于下周重启谈判 哈马斯否认
- 以军批准对黎巴嫩发动进攻的作战计划 加快战备工作
- 2025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九项重点任务指明方向
- 声动中国丨“努力了!成功了!”
- 脸书母公司因违反欧盟反垄断法被罚近8亿欧元
- 冰凉凉的防晒口罩能防疫吗?
- 乌兹别克斯坦影片《星期日》问鼎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
- 20位外企高管眼中的进博会:对外资企业释放强大磁力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在“浙”里看见美丽乡村(组图)
- 【班组之星】“男人能当录井队长,我也能”
- 71.6%受访者期待双向付出的社交关系
- 雍和宫2023年1月1日起恢复开放 每天接待60000人
- 吉林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出土一批遗存
- 专家: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历史地理
- 着藏服、画唐卡 中外文旅达人体验藏文化艺术
- 丰田申请召回超13.5万台普锐斯
- 热门推荐
-
- 珠海机场与山东航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油梨种质资源达350份 广西南亚所为乡村振兴加“油”助“梨”
- (身边的变化)农业废弃物“炙手可热” 浙江遂昌秸秆回收变废为宝
- 7月末中国M2同比增10.6%,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
- 个税“红包”一减多得
- “北京中轴非遗潮荟”举办 中轴线上寻年味儿
- “氧护光”“护眼红光”……5000多元一台的“大路灯”是不是噱头?
- (改革进行时)从雄安新区城市雏形初显看京津冀协同发展
- 俄战机在黑海上空紧急升空 拦截一架美军无人侦察机
- 喀瓦坚藏毯厂30年蝶变新生
- 敦煌艺术邂逅现代职教:传统匠心探跨界传承
- 新漫评:谁在用莫须有“罪名”打压中国?
- 福建漳州海警深夜出击查获1起走私普通货物案
- 2023创交会参展数量创新高 首日签约10.18亿元
- 冷饮火热,本土茶饮品牌崛起
- 中新健康|专家抓到“最毒乳腺癌”化疗耐药“元凶”
- 广州长隆举办“一日妈妈体验” 见证黑叶猴家族成长
-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浓烟滚滚!英国一核潜艇造船厂起火
- 快乐“香”伴全球 洽洽25周年发布会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