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中轴线文化遗产“活”起来
7月27日晚,在印度新德里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中轴之夜,光耀古都”主题活动上,作为数字化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成果,“数字中轴·小宇宙”沉浸互动产品向全球发布上线。多国嘉宾体验了这款游戏,很多人“通关”后表示,想尽快到北京实地领略中轴之美。
探索中轴线数字资源多元化场景应用,搭建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邀请公众“云端”守护中轴……近年来,北京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为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赋能。
数字再现中轴盛景
进入“数字中轴·小宇宙”,北京雨燕由北向南飞过中轴线上15处遗产要素,用户化身游戏中的角色,亲自体验搭建正阳门城楼,观摩清代皇帝在先农坛、太庙举行的祭祀仪式,尝试把社稷坛的五色土放到正确位置……
这款数字产品是全球首次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成果,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公司打造。近百位技术人员沿着7.8公里的中轴线,不辞辛苦地拍照、扫描各遗产构成要素,精细还原北京中轴线的核心遗产区,为搭建专业数字模型提供充足的数据基础。
历时3年,研究团队积累了超过15太字节的三维数据资产,运用高清照扫、数字引擎、云游戏等技术,前后迭代了542个版本,最终立体呈现北京中轴线的山形水势,“描绘”出30万株植被、220万栋建筑物。
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是“数字中轴”项目的学术总顾问。他说,北京开创了数字技术全程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先例。从2021年开始,“数字中轴”团队先后开发了“北京中轴线”官网、“云上中轴”小程序等一系列产品,在数字世界再现了中轴线的恢宏盛景。
“数字科技成了一道桥梁,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将贯连古今的建筑群落瑰宝呈现于世人眼前。”吕舟说。
技术支撑遗产监测
走进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电子屏——这幅中轴线遗产区和缓冲区的“全景图”上,221个文物保护单位、33个历史文化街区、1000多条传统胡同,甚至8000多棵古树名木,一目了然。
“这是国内首个应用三维数字孪生技术的遗产监测平台。”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金锡彬面对屏幕,向记者展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轻点系统中的图标,就能看到中轴线上15处遗产构成要素的文物本体、周边自然环境、遗产区实时游客数量等情况。遥感卫星、物联传输、人工巡查……多样化的手段,为遗产监测提供保障。
“我们制定了遗产保护状况、可持续发展、遗产治理、管理体系、能力建设共5方面的监测方案,并细化为17大类69项,精细化开展监测工作。”金锡彬说,团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识别、险情可预防、保护可持续”,确保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2023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张建文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北京中轴线项目进行现场检查。他称赞中轴线监测平台“功能全面、首屈一指”,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申遗成功后,该平台还将逐步迭代完善,为保护中轴线提供更精细、更立体、更全面的技术支持。
公众“云端”守护文物
天坛公园北门,初二学生闫家齐用手机拍下几张照片——公园围墙上,有人用小石子写下一串歪歪扭扭的字。
扫描遗产点界桩上的二维码,闫家齐上传了照片。很快,他收到一张电子回执:“巡检目标:A104号界桩;巡检情况:人为涂写刻画。”
这些照片传输的终点,就是距离天坛约1.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中轴线监测平台内的计算机系统实时接收、审核、存档,并向相关部门下达清理指令。
将公众与监测平台连接起来的,是微信小程序“云上中轴”里的一项功能——“数字打更人”。
“无论老人、儿童,都能化身成为中轴线的守护者。”金锡彬说,2023年上线至今,该项目已收到7万余张巡检照片,大多由青少年参与完成。说话间,他点开一条巡检信息——一名10岁的小女孩在故宫太和殿附近拍下照片,并附文字:“保护状况良好!”照片里,她笑得天真烂漫。
“数字打更人”已成为中轴线各遗产点专业巡检的重要辅助手段。文物、科技、教育等部门联手,为公众提供了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平台。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到中轴线游览的游客,围着中轴线两侧的160个界桩,记录文物古建的保存状态。
如今,两万余名“打更人”借助数字力量,守护着中轴线与北京城。未来,这支队伍还将不断壮大。(本报记者:李祺瑶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税路通”粤通四海 助力广州走出“国际范”
- 山西立法规范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 中国A股中药板块周二逆势走强
- 瓦格纳事件后首次公开露面?普里戈任被拍到现身圣彼得堡
- 台风“杜苏芮”影响渐弱 福建沿海铁路逐步恢复运行
-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
- “千万工程”绘就乡村蝶变新画卷
- 墨西哥当局查获一辆移民卡车 45度高温下129人挤满车厢
- “萨克拉门托着火了”——美国科技初创企业家的悸与忧
- 湖北文旅重点项目签约 总金额1046亿元
- 2024“生态创想·绿色行动”国际青年英才创新大赛启动
- 前10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217.1亿立方米 同比增7.1%
- (新春走基层)中华玉龙之乡:6500米羊绒彩龙登山顶祈福新春
- “国宝中的山西”文物主题游径发布 串联39处“国宝”
- 北京城市图书馆获国际图联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
- 中国机电商会:对欧盟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非常遗憾
- 海南屯昌乡村见闻:“文化体验”助力乡村旅游
- 美军称对准备向红海船只发射的反舰巡航导弹等进行打击
- 酷!新春电影档,科幻“炫”自信
- 中国第三批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执行赴苏丹撤离联合国工作人员纪实
- 热门推荐
-
- 迎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最新报告
- 10月18日央行开展1084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美式“小圈子”只能套牢自己
- 广西诚邀长江经济带企业共享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新商机
- “世界非遗”粤剧壮乡焕新生 新潮演绎走向东盟
- 打造“东纺西移”升级版 广西贵港培育纺织服装千亿元产业集群
- 上海2024年度省间绿电交易电量突破40亿千瓦时创新高
- 各地开展多形式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提升公众防范意识
- 归巢青年将新观念带回乡村 新婚俗正在成为新潮流
- 偷感、班味、谷子、松弛感……2024年度“青年十大热词”还有什么?
- “格美”外围影响上海国际邮轮提前离泊
- 境外媒体热议杭州亚运会:“绿色”和“科技”的体育盛会|世界观
- 美国炒作“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分几步?揭开事实真相
- 当前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听听专家怎么说……
- 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甲酸钙生产装置投产 破解尾气利用难题
- 《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传统食品走上国际大舞台
- 考古遗址如何与城市相伴?这场会议进行探索
- 能链智电2023年Q3收入超1.7亿元 同比增长536%
- 奔驰、宝马、奥迪新能源车大降价 “五折马”刷屏
- 日本自卫队训练中手榴弹爆炸 致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