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抱怨长辈有福不享,“没苦硬吃”
在父母“拖着不去看病、不舒服却不和子女说”这件事上,不少年轻人感到无奈。
湖南长沙某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梁爽记得,前段时间一位被子女带来看病的老人,血压长期160/110,老人自己也发现了,但不到医院看病,而是听信养生机构、保健品推销员以及一些朋友的建议,“在家用保健品,甚至用‘不明中药’进行调养。如果不是子女逼着来医院,还在家硬撑着”。
梁爽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老人拖着不看病,一旦确诊就已经比较严重的情况,相比10年前已有所改观,但依然不少,我每周都能遇到两三例。”
在父母“拖着不去看病、不舒服却不和子女说”这件事上,不少年轻人感到无奈。此外,天热不舍得开电扇、长期吃剩饭等“吐槽”父母的帖子,也在网上引起共鸣。年轻人把这些行为称为“有福不享、没苦硬吃”,他们想不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何长辈还是选择“没苦硬吃”?如何更好地沟通,能让父母减少这种行为?
苦于长辈“没苦硬吃”
20岁出头的重庆女生陈洁经常为外公外婆“没苦硬吃”感到无奈。外公外婆在乡下生活,每个月有几百元养老金。她和家人逢年过节回去看望他们,平时经常买东西给老人,也塞钱给他们。陈洁认为,农村消费低,生活得较好明明花不了多少钱,他们却非要“没苦硬吃”。
最近她带着放暑假的妹妹回乡下。第一顿饭前,她在水已经发馊的桶里找到泡着的碗筷,另外三四个桶里也存着脏水。当陈洁把脏水倒掉清洗时,被外婆责骂不节约。陈洁发现,给老人买的食物他们都不吃,最后面条发霉、汤圆放久了煮不熟、大米变质、食用油过期导致吃完腹泻。
外婆总在饭点出去挑粪施肥,天黑还没回家,“万一在坡上摔倒了,家里没年轻人怎么办呀。她还经常顶着大太阳去山里找草药,他们卖草药能卖多少钱?又不是没钱,偏偏要去搞危险的事。大娘把她接到身边去,外婆说吃不习惯住不习惯,没办法又送回来,送回来又往山坡上跑。”陈洁说。
陈洁从小被外公外婆带大,跟他们感情比较深。由于外婆长期“没苦硬吃”,她母亲已彻底失去耐心,很少带妹妹回外婆家了。父母在外工作,寒暑假照顾老人的重担落在陈洁身上,“大娘每次回娘家都嫌弃我没有照顾好外公外婆,但我真的尽力了,我觉得好累”。
今年6月,刚结束高考的余茂在医院看护了奶奶几天。他的奶奶在一个晚上9点钟开始感到全身发冷、乏力,爷爷劝她去小诊所打针,她坚决不去。熬到了次日凌晨4点,才打电话给余茂父亲。将奶奶送去医院时,她已经高烧40摄氏度,昏迷了几个小时,输液后才慢慢苏醒过来。
余茂和父母都对奶奶“有病不说”表示无奈。余茂的奶奶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那天差点儿就“去了”,当被问及为何不在当晚感到不舒服时就去看病,她说想着睡个觉忍一忍,没必要惊动全家人。前几年也是在夏天,有过类似的症状,那时候由于医院床位不够,是回家休养的,“没想到这次后果那么严重”。
为什么有些老人“没苦硬吃”
在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唐丹教授看来,不否认人群中有些老人“没苦硬吃”,但不代表老年人都是如此,对老年人的认识不应“脸谱化”,需要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
唐丹从三个角度分析有些老年人“没苦硬吃”的行为。当前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在成长阶段经历了很多苦难,他们习惯了居安思危,即便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可能也难以接受这种转变,这是一代人独有的特征。
其次,唐丹解释,人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是稳定的,年纪越大的人相对年轻时会变得刻板和保守,更愿意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在下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跟不上,他们在惯常的生活方式中维持“安全感”。
此外,唐丹认为“没苦硬吃”的说法也体现了代际差异,“老年人的一些行为,在他们本身看来不觉得苦,而在年轻人看来就是苦,这是一种代际差异。”唐丹举例,她的姑妈此前觉得自己不算老、还能干,回到村里就去地里干活,结果中暑导致肺部感染。“姑妈并不觉得这是吃苦,也不是通过能吃苦来教育晚辈,她是在干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振韶也表示,两代人对“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的老人在为子女奉献的过程中感到幸福,这时候他们没有“小我”,而年轻人觉得老人应该更多考虑自己,不要总是苦了自己。
他同时指出,“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是不合适的,有些父母在照顾子女时对子女有要求,他们用“我对你好”的方式,希望将来交换“你对我好”的结果,这种隐晦的期待会给子女造成压力。“我们也要看到有些老人不图子女什么,尽心尽力在为子女作奉献,有的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做现在年轻人所抱怨的那一部分(养儿防老)。”
“一代人有一代人面临的挑战,这一代人的苦和老一代的苦是不一样的。”宋振韶解释,老一代主要是物质匮乏的苦,所以他们特别勤俭节约,今天年轻一代的苦更多是精神和心灵建设的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焦虑、抑郁的情况增多,而这种苦是老一代人所不能理解的。因此,两代人对所谓的“苦”在认识和体会上是有差别的。
根据与患者的沟通,梁爽发现多数情况下,拖着不看病是因为老人比较能忍,他们虽然身体不适,但总觉得忍一忍就能过去,有时候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另外,老人缺乏医学常识,容易盲信盲从。
梁爽经常在门诊遇到老人抱怨手机预约挂号,“他们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带来的变革,包括检查、拿报告、取药等流程都让他们感觉很困难,无所适从,如果没有儿女陪伴,他们进了医院,人都是晕的。”
代际如何沟通以减少“没苦硬吃”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大华认为,子女抱怨老人“没苦硬吃”的初心,是出于心疼父母,希望父母能更享受生活。这需要在代际沟通上促进改变。
王大华说,可以对老年人“没苦硬吃”的行为作出区分。对于确实带来身体伤害的行为,年轻人需要让长辈明白道理。她举例,如天热不开电扇的行为,有些老人听信所谓养生专家要“忌凉忌冷”的武断建议,这种情况下,年轻人要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王大华指出,亲身体验(包括失败的体验)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论各种年纪,都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父母试错,就是鼓励和包容他们终身学习。“一些不至于危害生命的行为,老人没有经历过,也不会去相信年轻人说的话,经历过了可能就会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这种情况对儿女的挑战主要是做好兜底的预案,不嫌麻烦地给父母关爱。
有些人为长辈盲从手机上的讯息,却不听身边人的劝导而苦恼。王大华认为,这首先要把亲子关系或者沟通方式梳理好,“如果父母对孩子非常信任,有什么苦恼他们就比较愿意跟孩子说。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并不了解父母的心结在哪里。比如,很多父母不跟孩子讲自己哪儿不舒服,有病宁愿自己扛着也不去医院,主要原因就是怕给孩子添麻烦。”
王大华还提及父母和子女“对立型”的关系,“父母想要控制孩子,孩子又想控制父母,这更是谁也不会听谁的。”她表示,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两代人之间有比较顺畅的沟通方式,建立关系在前,再把道理输入,而不是一上来就讲道理。
唐丹指出,对于老年人的一些行为,年轻人不要一上来就否定,比如“你这样给我丢脸了,你这样做没意义”等,而是应该用商量和沟通的方式,找到双方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法。“本来父母是家里的权威,逐渐变成子女承担起权威的角色,对于老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在这个家庭话语权争夺的过程中,年轻人千万不能有过往的家长作风。”
在看病治疗方面,梁爽认为,社会要加强健康宣教,让更多人能正确认识疾病。“各大短视频平台应该清理一下‘养生号’,我们这些正儿八经的医生发科普文,经常被审核员删帖,而一些骗子却大行其道,在老人的朋友圈里广为流传,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滑稽、很无奈的事情。”
(应采访对象要求,梁爽、陈洁、余茂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纳 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30日 03 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专家分析土耳其地震:该地区强震致灾性强 双震型地震破坏力更大
- 第134届广交会开幕 展览面积和企业数量均创新高
- 两大中心落地厦门 助力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
- 中新健康丨代谢外科专家:肥胖症患者怀孕风险较高 建议先减肥再怀孕
- “帆声笑语”爱心公益音乐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
- 中泰文化交流对话会曼谷举行
- 为证明河水“足够干净”,巴黎女市长跳进塞纳河游泳
- 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预计将于14日17时再次在国会表决
- 第二届链博会将继续在北京举办
- “本地人游本地”越来越火爆 露营出圈但要杜绝“野蛮生长”
- 国泰航空在餐饮等方面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
- 广西柳州建立监督队伍 “瞭望”重点行业经济发展
- 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将于11月在四川广安举办
- 生活成本飙升 超过100万名英国儿童接受食品救济
- 无锡博物院办金丝发罩特展 展现明代金银首饰之美
- 海南自贸港万余公顷海域使用权“上货架” 企业可“云上选海”
- 国内红茶企业福建PK品质与包装
- 国家铁路局约谈中铁广州局集团、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
- 张家界武陵源开启研学“旅行季” 发布研学产品线路
- 肇庆边检站已为3000余套供港模块化集成房屋开辟“绿色通道”
- 热门推荐
-
- 法国尼科石油公司:中国航空润滑油市场潜力巨大
- 中秋国庆假期第三天安徽黄山迎客2.9万多人 次日预约已满
- “两新”补贴细则出炉 今年车市将迎2300万辆增量空间
- 端午假期福建沿海水路运送旅客近39万人次
- 勇担金融为民使命 共筑金融安全防线
- 广西政法工作多面齐抓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西
- 从历史到未来 专家纵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 2024低空经济多场景应用创新大会举行
- 2024年11月份CPI同比小幅上涨,PPI同比降幅收窄
- 援青博士陈丽:为高原患者播下光明的种子
- 2023年福州破获毒品刑事案件480余起
- 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门锁销量将破2500万套
- 新疆“爆改”沙漠 光伏板整齐铺起“草方格地毯”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出席日本藤泽市聂耳纪念活动
- 大兴安岭第四届旅发大会在边城呼玛启幕
- 少儿出版的本质为何?名编聚焦“双减”下的少儿阅读
- 第七届进博会明天开幕 “尖货”“新品”先睹为快
- 强震已致土叙两国逾2.4万人遇难
- 让中国园林落地安哥拉
- 伊朗海军称迫使美核潜艇浮出水面 美军否认: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