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容”作案屡现 怎样防止人脸面具被不法分子滥用?
时空观察丨“易容”作案屡现 怎样防止人脸面具被不法分子滥用?
易容术,相信大家在电影或小说里都听说过,而如今它在现实中上演了。
近日,江苏徐州、上海等警方陆续公布用硅胶面具“换脸”伪装进行作案的案例,引发公众关注。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在上海,一名男子戴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潜入多户居民家中盗窃,但最终他还是没能逃脱警方的抓捕。
多地侦破戴硅胶面具“换脸”盗窃案件
今年3月,上海闵行警方接到某小区内多户居民报警称家中被盗,警方在现场调查发现,被盗居民家都位于一楼,且都出现窗户被撬的情况。被盗物品包括现金、黄金吊坠等,总价超过10万元。
随后警方通过调取小区公共视频发现,前一天晚上有一名身着黑色外套、戴口罩的老年男子进入过该小区,但未发现其离开小区的画面。
警方根据嫌疑人在某户居民家中留下的痕迹发现,前科人员通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第二天,民警在外省市某旅馆内将犯罪嫌疑人通某抓获,并当场查获硅胶面具、液压钳等作案工具及盗窃所得赃物。
经过审讯,犯罪嫌疑人通某承认他为了盗取财物,特地从网上购买了老年硅胶面具进行“换脸”伪装。
无独有偶,6月5日,江苏徐州铜山公安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件,嫌疑人同样是通过伪装入室盗走现金、数码产品等物品,不过仅仅1小时后,民警就成功将嫌疑人抓获。警方从其携带的物品中,搜查到从网上购买的硅胶面具和盗窃所得赃物等。
办案民警:“易容”犯罪有明显上升趋势
外表的伪装并不会让犯罪分子逃过法律制裁。但是办案民警也介绍,今年这类犯罪有非常明显的一个上升趋势,比往年要多3到4倍左右。“换脸”实施犯罪,令人细思极恐。而同样让人担忧的,还有人脸面具背后的销售乱象。
多网店售卖硅胶人脸面具 可“隐私发货”
视频里主播介绍的就是一款硅胶的人脸面具。除了介绍材质、重量等基本信息,商家还表示会隐私发货,快递面单不会写产品具体信息。而记者发现,网上类似这样售卖硅胶面具的非常多,根据逼真程度和用料讲究,价格从数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一些商家更是推出明星仿真面罩,还有的商家能够提供定制服务,只要提供照片,就能根据照片制作头套。那么购买起来是否方便呢?我们的记者也咨询了多个商家,对方都表示直接拍下就行,并没有询问购买面具的目的和用途。
价格数十元到万元 商家:定制仅需照片
记者查询了多个电商平台发现,这种硅胶人脸仿真头套在网上随处可见,价格大多在百元以内。例如上海闵行入室盗窃犯罪嫌疑人佩戴的同款老人头套,网上销售价格就在51元到80元之间。
另外仿真的影视、体育明星脸的头套也是随处可见,价格也均在百元以内。
千元以上的硅胶头套,商家主打的是逼真度较高,这些硅胶头套上都精心制作安装了假发眉毛等。
另外一些商家还接受定制服务,顾客只需要提供照片,商家就根据照片制作硅胶头套。这种定制服务的价格不菲,都在3000元到几万元不等。
这家网店声称,只要提供照片就能制作与真人头像9成相似的头套,报价为17000元。
另外一家网店称,制作定制头套的周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需要提供多张照片。
几张照片就可复制人脸?销售乱象引担忧
买家只需要提供不同角度的照片,就可以定做一个相似度达到九成的头套,无须提供个人身份信息、说明购买目的和使用场景。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被拍摄了多角度照片,那么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些照片复刻一张以假乱真的“脸”。
硅胶人脸面具的销售乱象也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网友表示:会不会有人拿着我们的照片去定制?想想都觉得恐怖。也有人认为,提供照片就能定制的话,那不就侵犯了别人的肖像权吗?
对此法律专家表示,目前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公开售卖仿真名人头像,以及提供照片就能定制他人脸部头套的服务,已经明显涉嫌违法。那具体涉及哪些法律责任,又该如何处置?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这是一个典型的侵权行为,因为民法典有明确的规定,任何人,包括个人,也包括明星都有肖像权,像这样的一个使用,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化使用,所以说它是一个典型的侵权行为。
专家提醒,一旦自然人发现有商家在未得到自己允许的情况下,公开销售涉嫌侵犯自己肖像权的相关商品,可以要求商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如果没有相关授权去做,毫无疑问这里面的侵权人一个是委托定制人,一个是生产的人,还有一个是销售的人,你可按照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这个相关的企业产品下架,如果通知删除之后依然未下架,平台没有采取必要措施,平台这个时候,就因为没有采取必要措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专家表示,针对提供他人照片就可以定制他人仿真硅胶头套或面具行为,民法典有明确规定,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违法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在民法典人格权编肖像权这个地方有特别的规定,通过深度伪造技术,不得去盗用别人的肖像,不得去诋毁别人的肖像等等,但是在编纂民法典的时候,实际上深度伪造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上通过深度合成的方式,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去伪造别人的肖像,在网上传播,但是没想到现在出来一个新的3D打印技术,硅胶面罩这种方式也出现了,所以这个是可以按照民法典关于肖像权不允许深度伪造这个条文来进行规制的。
“深度伪造”技术被滥用引发社会关注
专家提到一个概念叫“深度伪造”,简单说就是将个人的声音、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等拼接合成虚假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常见的形式比如换脸,前段时间,AI换脸被犯罪分子用于电信诈骗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虚拟世界的换脸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屡屡让人上当;那么在现实世界中,用人脸照片做成的头套能达到什么程度?特别是现在,人脸识别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上班打卡,还是手机解锁、转账,还有开智能门锁等都会用到。大家也很担心,这些高仿真头套能否骗过人脸识别系统,导致个人信息被冒用呢?
带着这些疑虑,记者走访了专门为手机测试生物信息的实验室,在这里记者看到了真正的高仿真硅胶面具。真的用几张照片就可以完全复制人脸吗?高仿真的面具能够欺骗到手机的识别系统吗?
专业人员告诉记者,制作脸部高仿真度面具需要三个步骤:
首先需要对目标人物进行脸部3D扫描收集数据。
之后根据数据用3D打印机打印模具。
最后使用硅胶制作头模,再进行上色、植发等加工。
专家表示,人脸仿真头套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人脸3D扫描,该环节是保证最终成品逼真度高与低的关键,这个环节是无法依靠几张照片完成的。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金融支付系统中的人脸识别支付,并不仅仅是单纯只看脸部扫描,还会综合考虑用户的其他支付场景条件,仅靠高仿真头套无法突破手机金融支付系统。
怎样防止人脸面具被不法分子滥用?
目前看来,即便仿真度很高的面具,也不能完全真正替代“人脸”。但是当然也不能就此放任,那怎样对人脸面具进行规范,防止它被不法分子滥用?无论生产企业、销售平台,还是相关的体系标准,有哪些责任要落实?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正是因为硅胶这种特征,它可以复制别人的脸,所以在销售过程中,要比照普通的,一般的商品,要进行更多的约束,比如说购买者必须真实身份认证,要实名登记。再比如说,针对一些特定人的硅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委托人必须得有相关的授权,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那这整个生产销售的过程可能就涉及违法的问题,或者是侵权的问题。
专家表示,硅胶仿真头套作为新兴的产品,考虑到其潜在涉嫌侵权可能性,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应该尽早出台。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像硅胶面具这种东西是比较新的,现在特别是3D打印出来之后,它的形象性、逼真性是非常贴近人的生物学的,所以这种行为,这种东西出来本身就带有两面性,目前为止,行标、团标可能都没有,所以我建议,是应该对此生产包括销售在内,建立相关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既包括生产过程中,也包括授权过程,还包括责任追究过程和每一个硅胶有一个特定的编码。怎么去做,怎么去备案,怎么去监管,不能等到事后,再去找犯罪嫌疑人,要把这个问题前移,那么必要的时候要搞一个相应的标准体系。
(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哈马斯要求加沙停火调停方基于过去谈判基础制定计划
- 消息人士:拜登已决定正式阻止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案
- “全国技术能手”陈仁桂:破世界难题 铸航天之铝
-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登上高铁列车
- 小学生沉迷玩“烟卡”,背后隐忧如何应对?
- EX机器人总裁李博阳:人形机器人将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实现应用
- 广州动物园长臂猿“猿胜”迎周岁 性别仍是谜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 | 华图山鼎董事长吴正杲:直播电商是挑战,更是机遇
- 2024年国产飞机进入规模化发展和多用户运营新阶段
- 外媒:“美国优先”不合时宜 世界多极化是大势所趋
- 巴西欢迎印尼正式加入金砖合作机制
- 滥用童工再曝美国巨大“人权黑洞”
- 福建漳州台风预警升级 多个景区关闭
- 珠江流域北江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
- 酒泉新观:靠前服务让行政审批大厅人渐少,案件办结量却增长了
- 广西退役军人的创业“菇事”:产品远销东南亚
- 逯长恩:向更多人传递新疆兵团历史与兵团精神
- 四川汶川山洪泥石流已致4人遇难 搜救工作仍在进行
- 俄列车碰撞事故致2人死亡31人受伤
- 疫情+“双减” 为居家的孩子构建起家庭学习共同体
- 热门推荐
-
- 国际最新研发出一种神经网络工具 可提前5分钟预测海上“疯狗浪”
- 专家学者羊城共探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 澳大利亚国际学生签证申请费涨至1600澳元
- 惠及约1亿人!老旧小区改造成绩单来了
- 萤火虫为何能发光?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揭晓机制
- 中国·海南2024首届新能源汽车众测环岛赛开赛
- 北京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超98%
- 【文心艺评】“文化出海”需提高中国故事“讲述力”
- 深交所:调整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深证100等指数样本股
- 中国成品油价调整年内第三次搁浅
- 江西南城“新”潮澎湃 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 美国加州一架海军陆战队直升机失踪 搜寻仍在进行中
- 打破“图画书=孩子”偏见《香肠爷爷》《冰房子》献给孩子和大人
- 芬兰自然杂志将2024年“最没用物品奖”颁给草坪
- 暴雪黄色预警:湖北湖南西藏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雪或大暴雪
- “五一”假期上海邮轮港口超3.2万人次出入境
- 以防长称已削弱哈马斯发射火箭弹能力 胡塞武装称美英不会影响其立场
- 超4万儿童受益!养育指导“送上门”给农村幼儿带来哪些变化?
- 紫金山天文台:哈雷彗星的“眼泪”点亮五月天
- 芒种时节河南麦收近尾声 夏播面积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