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今年来北方最强高温过程:为何高温如此凶猛 未来还要热多久?
中国天气网讯 近期,北方多地炙烤模式持续,河北、河南、山东等不少地方遭遇40℃以上罕见高温,局地地表温度一度突破70℃,妥妥的“热到烫脚”。为何北方高温这么猛?40℃以上高温是不是越来越常见?未来还要热多久?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一一解答。
一、近期北方高温有多强?
“6月8日,北方地区开启今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过程,10日起进入鼎盛时段,今天(13日)为本轮过程高温最强的一天。”王伟跃介绍,这轮高温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强、地表温度高等特点,华北、黄淮以及新疆出现大范围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成为高温中心,部分地区气温达40℃以上。
过去5天里,40℃以上国家级气象站呈现爆发式增长,且接连打破历史纪录。11日,33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中旬纪录,4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最高纪录,河北安国(42.3℃)追平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12日,28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当地6月中旬最高气温纪录,山西汾阳(40.2℃)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纪录,也是首次冲上40℃;13日截至15时,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大片区域气温超过40℃,山西冀城以40.1℃突破当地6月中旬历史极值。
二、为何高温这么猛?
为何这轮高温过程如此强盛?王伟跃解释,近期,华北、黄淮等地被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天空云量少,太阳辐射强,加上空气干燥,白天气温容易快速上升;同时低空干暖气团东移影响华北、黄淮等地,进一步加剧了气温的升高,高温天气就愈演愈烈。
三、这轮高温还要持续多久?
王伟跃介绍,14至16日,受冷空气影响,北方高温强度将有所减弱,范围也将自北向南收缩,但高温并不会结束,黄淮西部等地最高气温仍可达35至39℃。预计17日前后,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将会再度发展,部分地区将出现40℃以上高温。20日之后随着新一股更强的冷空气南下,北方大范围高温才可能得到缓解。
四、40℃以上高温是不是越来越常见?
截至13日,中央气象台连续7天发布高温预警。不少身处北方的网友吐槽“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吸一口空气都烫肺变为写实段子”,也有网友发出疑问“是不是40℃的高温越来越常见?”
40℃以上的高温真的越来越常见了吗?中国天气网通过盘点1961年至2023年气象大数据发现,这62年中,全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总体确实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22年最多,高达4209站次。
以河北石家庄为例,进入2000年以后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年份明显增加,其中,2010年出现40℃及以上的高温日数共4天,2023年高达7天。
五、如何应对高温酷暑天气?
北方这轮大范围高温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持续性高温天气会对基础设施、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以下几点防御指南需了解。
在交通出行方面,随着地表温度升高,户外行车容易发生爆胎、自燃等状况,影响行车安全。当气温≥35℃或者路面温度≥65℃时,爆胎危险性大大增加。行车前要仔细检查车况,备好灭火器、警示标,如果长时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应定时前往服务区休息,给轮胎降温温。
高温还可能导致中暑、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建议公众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其中,65岁以上老人、儿童肥胖或患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长时间的户外工作者、户外运动员是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重点防护人群,需注意改善所处环境、调整着装、及时补水等。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地带,少量多次补充含盐饮料,适当使用清凉药品,情况严重需及时就医。(策划/杜冰冰 数据支持/王伟跃 制图/徐晓)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在沪开幕
- 层叠的北京!八百年古都有哪些“隐藏版”故事?
- 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
- 银发“搭子”参与社区治理 浙江阿姨“舞”出精彩晚年
- 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举行 共促新兴权利保障
- 强化系统思维 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 “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启动第12次年检
- 金沙江昌波水电站开工建设 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9万吨
- 宁夏农特产品丰富香港市民餐桌
- 90%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治愈
- 在港上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去年业绩稳健、不良贷款率下降
- 中欧班列运输能力持续增强
- 秋季润燥这8种食物了解一下
- 以色列国防部长前往加沙地带北部城镇拜特哈嫩
- 新能源赛道“风光无限” 专家建言推进新能源场站精细化运维
- 中新健康|”嗨体”竞品? 华熙生物“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获批
- 山东4位民营企业家代表讲述服务乡村振兴“奋斗史”
- 旅游平台:今年暑期中国县域旅游表现抢眼
- 甘肃靖远发现斯氏跷脚龙足迹
- 广西大学现代甘蔗栽培种基因组与种质资源演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 热门推荐
-
- (追风逐日看新疆)新疆哈密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长点
- 被捕后又被拘留调查 多案在身的尹锡悦未来前路如何?
- 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一期开发项目陆地建造完工
- 专家: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投入是最重要的民生投入
- 广西深化与泰国金融合作 服务中泰贸易投资便利化
- 珠三角多地突发大暴雨 消防人员营救疏散3345人
- (申城风景线)“雪糕刺客”高价降温 上海“平价冷饮”小店日销逾万支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进程如何?低空经济串联产业协同发展
-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闭幕
- (新春走基层)探访江苏建湖九龙水产品交易市场:活了流通富了民
- 日媒:日本地方政府首次发布人口减少紧急宣言
- 首都机场海关在入境航班客舱内捕获活体蝙蝠
- 2024日本友城青少年龙江行活动在哈尔滨启动
- 江苏徐州:打造高端纺织创新产业集群
- 蚂蚁集团CSO彭翼捷:以“三个坚持”推动可持续发展
- 工业品需求恢复 9月份中国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
- (新春见闻)龙年春节龙灯受热捧 江西婺源灯彩师傅赶工忙
- 中国餐饮大会贵州美食文化节开幕
- 水利部:加强湘江流域等堤段巡查防守 严防决口险情再次发生
- 外媒:载有伊朗总统的直升机发生“硬着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