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高考作文火了,带来哪些教与学的启示?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高考中,人工智能(AI)成为语文考试新课标I卷的题目。有网民用文心一言、ChatGPT等热门人工智能工具作答,人工智能如何“自己写自己”顿时成为热门话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一些从事教育研究和长期关注高考作文的人来说,他们思考的更多是人工智能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学生让人工智能代写作文,语言能力和创造力是否会进一步退化?人工智能能否成为语文老师的好帮手?就此,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民革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张秋玲,连续10年应媒体约稿试写高考重庆卷作文的西南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郑劲松分享了观点。
用人工智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并不容易
张秋玲认为,用人工智能写出好作文并不容易。首先,不同的人工智能产品在语言处理、创意表达、逻辑构建等方面各有千秋,使用者需要根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需经过大量、高质量的文本训练,而能力不足的人工智能常常生成语义混乱、主题模糊的文章。
其次,用人工智能写作文,对使用者有相当高的要求。“人工智能依靠用户输出的指令生成所需内容,想要生成一篇好作文,需要学生输入描述全面、表意清楚、逻辑正确的提示语,难度不亚于自己写出一篇好作文。”张秋玲称。她曾经做过有关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的相关课题,发现广东某学校的学生对人工智能写的作文普遍不满意,追根究底是由于学生输入的提示语过于简单。
在郑劲松看来,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可以把人工智能作为写作文的辅助工具,它能迅速搜索、整合材料,写作文时遇到需要了解常识、背景,以及同类文章的比较分析等问题,人工智能就可以派上用场。但人工智能个性、创造性不足,思维深刻程度也不及人类,学生对它不能过度依赖。“即使自己写的作文不如人工智能工整,但如果写出了个人感悟和生命体验,那就达到了通过写作文一步步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的目标。”他称。
“写作是一种技能,作文修改是更高级的技能。”张秋玲称,语文课标中始终都有“修改自己作文”的要求。当学生用人工智能写出一篇糟糕的作文时,教师不应该急着否定,而是要看其框架结构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也可就势教给学生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人工智能写作文可以轻松蒙混过关?其实很难
人工智能盛行,让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偷懒,写作文时全部交给人工智能代笔。但是在郑劲松和张秋玲看来,人工智能很难糊弄老师和阅卷人。
“如果让人工智能写《我的阿勒泰》,它可以描写当地蓝天白云、草原牛羊映衬下的闲适图景,但它没办法深入理解人类的内心,发出‘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去爱、去生活、去受伤,人间总归值得’的呼唤。”郑劲松称,这份独属于人类的情感,人工智能体会不到,更写不出来。透过字里行间的情感,教师能看出来学生是否用了人工智能写作文。
对此,张秋玲表示赞同:“人工智能撰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灵气,有经验的读者一眼就能判断出来,更何况以教为业的教师。”她观察到,在有关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的相关课题中,北京某学校利用人工智能辅助作文教学的教师做过相关调研,他们将一篇人工智能写的同题作文,混进学生写的文章中,观察批阅者能否发现,结果十有八九被发现。尽管一些先进的人工智能能够生成非常接近人所写的文章,但人工智能生成作文的本质往往基于模式化的语言组合,输出内容受限于对训练数据的概率统计,表达出来的语句“机味”十足,“情味”不足。
郑劲松曾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讲课,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审阅”作文的经验。据他分析,人工智能写出的作文工整,模板痕迹重。而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沉淀,能通过他们笔下的作文呈现。如果学生让人工智能代笔,写出的作文可能会偏“早熟”与单一,其中的差别教师一辨就知。
人工智能重塑语文教学 任重道远前景可期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语文老师的好帮手,帮助老师批改作文?郑劲松认为,在这方面,人工智能的功用一是查重,二是帮助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分数等进行统计整理、量化分析,将教师从一些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而张秋玲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还难以担负起为教师减负的“重任”。
“人工智能可以检查出语法、拼写、标点符号等错误,并给予修正,也能在满分60的评价模型中给《背影》打出18的低分,更能把一篇跑题作文评改为班级最高分。”张秋玲认为,人工智能批改的准确性取决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处理技术仅仅能指出语言形式浅表结构的词汇、语法、语篇的言辞表达问题,只有将更细致的作文评价标准写进提示语,大模型才有可能分析语言形式深层结构内的语言运用、思维和文化的逻辑关联。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批改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并不能减轻教师批改负担。人机协同不只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复杂问题。”张秋玲称。
未来,人工智能如何能更好地应用于语文教学?在张秋玲看来,人工智能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远不止辅助作文教学,它可以全方位重塑语文教学的新结构:人工智能正在打破师生间知识拥有权的厚障壁,赋能语文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群体走向个体,实现数智场域中班级授课制下的个性化学习。它不仅可以促进人机协同共创,为教师提供虚拟助教、动态教案、个性支持,还能为学生提供交互性、协同性、情境性、启发性和即时性的学习体验。
她认为,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育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全社会应秉持技术向善的理念,为语文教育教学松绑,“在人机协同的真实时空中,打造语文融媒体智能学习空间,开发专用于智能评阅的大模型,让综合素质评价的理想落进现实,创造出1+1>2的教育新质生产力。”(完)
(《中国新闻》报记者 张乐 报道)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线上直播带货线下海外租仓 山东荣成房车出口旺
- 中国—东盟青年企业家经贸合作洽谈会在肇庆举办
- 鲜花“颜值”变为经济“产值” “美丽经济”活力足
- 消博会上的专属定制带来生活“小确幸”
- 2023年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
- “老爸评测”曝光:警惕这类产品!已在校园出现…
- 北京市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
- 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7% 旅行服务增长最快
- 抖音直播戏曲文化节落幕,超1600万网友云端共度“百戏倾城夜”
- 为金融消费者正当权益“撑腰”
- (新春走基层)法国小伙的新疆情缘
- 金正恩结束对俄访问
- 中消协点名预制菜销售不透明、智能电视“套娃”收费等问题
- 北京推动设备更新 将在42个细分领域实施贷款贴息支持
- 深夜自动驾驶公交车开始在韩国首尔运营
- (新春走基层)屯堡人家过大年 体验百年时空穿梭
- “京办”APP已适配原生鸿蒙
- 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访问印尼巴中三语学校
- 百年“喜连成”再唱梨园曲
- 马来西亚副总理:三个月内制定举措遏制吸毒现象
- 热门推荐
-
- 里约贫民窟见闻:被巴西“战舞”改变的人生
- 新疆伊犁河谷冬小麦大面积示范田获高产
- 广西多措加强艾滋病防控 推进“新八大专项工程”
- 75年蓬勃发展 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需求结构不断优化
- 欧盟未能就第十轮对俄制裁方案达成一致
- “家庭成长计划”公益健步走活动举行 倡导以运动方式汇聚公益力量
- A股互联网电商、半导体板块周五走强
- 上期所:上期所航运指数成交量和活跃度远超其他市场
- 原创冰上舞剧《踏冰逐梦》盛夏带来“冰+舞+剧”三重享受
- 经合组织秘书长警告西方:与中国“脱钩”将使世界更贫穷|世界观
- 首只中国内地央企主题ETF产品在香港上市
- 坐巴士喝茶看风景 “移动的老爸茶馆”亮相海南岛欢乐节
- 中国—东盟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 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 非洲艺术家近40件木雕作品金华展出 展现赴华学艺成果
- 重庆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电子烟案
- 俄罗斯游客享跨境游新体验:一部软件畅游黑河
- 外媒:本·拉登之子遭法国驱逐
- 北京地坛书市阔别十年后回归 市民拉着小推车淘书
- 新疆托克逊县哈萨克风情文化旅游节开幕 游客体验民族风情
- 联合国工发组织总部举行Global Call 2023全球方案征集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