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为什么多年之后重新变热
夜校,这个具有年代感的名词正回归公众视野。
近来,全国多地夜校火热开启。“开课即满”“一座难求”,上夜校成为不少都市青年下班后的新选项,也成为教育市场的新风口。
面向职场人的兴趣班
近来,“90后”庄安愚在手机导航软件上,将“苏州大学北校区工科楼”设置为下班后的新目的地。他报了苏州大学夜校的ChatGPT课程。“我不在乎夜校的结业证书有没有用。能学到知识,肯定比在家刷短视频强。”
“我想给8小时外的自己另一种可能。”古典舞学员袁静是一名“二娃宝妈”,虽然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大,她还是尽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时间”。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已成为一些都市青年的新时尚。
去年8月,江苏省常州市工人文化宫焕新开放。暌违20多年,“职工夜校”再度走进职工市民的生活,12个大类65个班的名额被1191名学员“秒抢”。
今年3月,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放出680门课程,500元12节课,吸引73万人线上抢课,“中医石氏伤科”5秒钟抢完。截至5月,武汉青年夜校已累计开设各类课程228节次,覆盖学员8000余人次。
夜校并非新鲜事物,在我国已有逾百年历史。《北京大学日刊》就有记载,1920年1月18日,该校学生会平民夜校开学,蔡元培专门发表演说。
从建党初期创办工人夜校,提高工人文化程度、唤醒工农革命意识,到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扫盲、教授生产技术,再到改革开放后鼓励提升学历……在各个历史时期,夜校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
江苏青年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蕴哲认为,与上世纪的夜校主要满足学历教育需求不同,当下夜校主要提供非学历教育服务。此外,课程不仅限于传统的教育培训,还涵盖艺术、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换言之,如今的夜校更像是“成人版的少年宫”“青年人的老年大学”,是面向职场人的兴趣班。
夜校的举办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文化馆、共青团、工会、妇联等公共机构,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公益性夜校课程。二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职业院校,它们长期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教育;以江苏为例,169所普通高校中有137所举办高等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年度规模400余万人。三是民办社会培训机构,课程以付费为主,有的初期提供免费或低价体验课,或与公共机构合作提供廉价课程。
风潮何以席卷多地
课程时尚多元、兼具社交属性,是不少夜校吸引年轻人的地方。
探戈舞、街头摄影、手冲咖啡、涂鸦心理学、非遗工艺手作、古琴、识别收集矿石……随着年轻人不断“解锁”有趣的课程,这些“下班后的小确幸”“‘回血’型夜生活”,让夜校成为打工人“去班味儿”的绝佳选择。
天津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石远宇去年底和同学创办了南京“叁野灯”夜校。在他看来,轻松、“反内卷”的学习氛围,是夜校走红的重要原因。
“夜校招生消息发出当天,我就收到了近百个好友申请。”石远宇告诉记者,毕业后,他在少儿美术班、高考艺考班、老年大学都工作过,“夜校不仅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彼此不存在竞争关系,大家出于兴趣爱好聚到一起,也可以拓展职场之外的朋友圈。”
积极学习提振了很多年轻人的精神。“下了班就赶夜校,只有上学的时候才有这种感觉,但比那时候要开心。”“上夜校让我觉得人不再内耗了,之前下班后刷手机只会越来越累,上夜校后感觉气色都变好了。”
价格也是吸引力之一。“不是兴趣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价比。”这句网络流行语解释了夜校受青睐的部分原因。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商业培训机构的课程往往价格不菲,如一节瑜伽小班课要200多元,私教课要500多元。而夜校相对低廉的费用,让更多人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
记者梳理发现,大多数夜校平均每小时收费在百元以下,且多为30人以内的小班化教学。采访中,“便宜实惠”“性价比高”是不少学员的集中评价。有学员认为,与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私教课、兴趣班相比,夜校的举办主体多为公共机构,不必担忧“跑路”风险,消费更放心。
也有人上夜校是为弥补职业能力短板。“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要跟上岗位最新需求、克服本领恐慌,就得不断学习。”庄安愚说。
“观察哪些夜校课程火、需求大,可以看出社会上要什么、缺什么,这对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借鉴意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储备好相关技能和素养,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伟说。
“夜校热”如何持久
在满足青年学习技能、培养爱好、治愈焦虑、增进社交等多元需求的同时,部分夜校也存在质量、运营等方面的隐忧。
一些公办夜校在运营模式上缺乏可靠支持,面临难以持续的尴尬局面。
中部某市青年夜校由一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担,每周有6节课,每节课约30人。“有的课程成本较高,如一节调酒课就需1500元。”该中心负责人说,属地街道是目前主要的经费来源,“不少年轻人希望我们扩大规模、增加种类,但我们能调动的资源毕竟有限,未来如果一直免费,维持运转也很困难。”
东部某市主城区共青团组织负责人也坦言,目前他们的夜校仍为公益免费模式,“现在市面上的夜校越来越多,鱼龙混杂,我们对于收不收费很慎重,担心砸了招牌。”此外,一些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对办夜校仍持观望态度。
27岁的武汉小伙侯卿(化名)说:“有的夜校课程价格明显偏低,其实是‘试听课’‘福利课’,课上老师大部分时间在推销正价课程。新瓶装旧酒,最终还是卖课、办卡、办会员那一套,体验感很不好。”
受访夜校学员、举办方以及高校学者认为,防止“夜校风”变成“一阵风”,不同举办主体可分类施策,在教学内容、经营模式等方面加强监管提供扶持,多措并举促进夜校健康发展。
“学员最看重的是上课质量。”石远宇认为,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需加强监管,可定期公示夜校机构“白名单”,建立健全学员评课反馈机制,督促夜校机构不断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诚信经营。
在陈蕴哲看来,公共机构办夜校需兼顾公益性和持续性,重点把好课程的师资质量关、教务管理关、思想导向关,不宜大包大揽,更不可当“甩手掌柜”,可与国企、民办社会培训机构等合规第三方合作,发挥后者更贴近市场、更为灵活的优势。
共青团南京市鼓楼区委书记于文建议,发挥“夜校+”的平台效应,深度整合区域文商旅资源,融入技能提升、健康养生、婚恋交友、就业创业等服务,将夜校带来的青年流量转变为区域发展的青春力量。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 陈席元 熊翔鹤 杜子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云南在建最长分离式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贯通
- 台风“杜苏芮”影响渐弱 福建沿海铁路逐步恢复运行
- 中秋国庆假期进出京旅客较去年增长5倍
- 多国代表为中国点赞: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 越南游客青睐搭乘动车游中国云南
- 安全第一!普通游客切勿冒险跟风进入“野景区”
- 支付宝发布紧急提醒,接到这类消息别信!
- 长春成为东北第四座日供电量过亿千瓦时城市
- 外媒:哈马斯官员称已准备好在加沙达成停火协议
- AI冲击电影业?业内人士表示不用焦虑
- 他们为两万老人拍下最美元宵
- 河北强降雨持续 曲阳齐村24小时降水近300毫米
- 澳门音乐剧《星辰大海·冼星海》在广州南沙上演
- 第四届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杨凌举办
- 用药后反应越大效果越好?警惕不良反应
- 加拿大卑诗省一直升机坠毁 已致3死4重伤
- 清洁过度可能更容易过敏
- 青海三江源牧民摄影师:用相机呈现生态影像长卷
- 武铁将调整列车运行图 进一步提升客货运输能力
- 2024·河湟安澜应急演练在青海黄河流域举行
- 热门推荐
-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为80分
- 今日辟谣(2023年6月16日)
- 全国先心病儿童健康提升公益行动正式启动
- 持续强化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智能监管为医保基金打造“安全闸”
- 龙年年货消费风向:国货潮品备受青睐,唯品会龙年服饰销量爆发
- 上海举办文献展纪念张大千诞辰125周年
-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参加“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对日推介活动
- 广州近期雷暴天气频繁 部分河段潮位或超警戒
- 北京力争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美食之都
-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发展油茶产业 为乡村振兴添“油”加力
- 上半年河北对东盟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逾三成
- “尔滨”出圈背后的青春小店力量
- 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健康老龄化 通络养生八字经丰富老年健康教育
- 英国百日咳疫情持续蔓延
- 拜登回应美众院正式启动弹劾调查:毫无根据的政治噱头
-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 三地创新产业链这样“织网”
- 青海茫崖冷湖:从“石油小城”到“现代化特色小镇”
- 明前茶“贵如金” 浙江杭州迎采茶高峰
- 青海西宁:税惠“福利”助推非遗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 林谦: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