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讲述“大美南极”
中新网合肥4月12日电 (林伊)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近日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并全部返回国内,“雪龙2”号、“雪龙”号分别停靠香港、青岛并向公众开放。科考队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吴旭东、刘鸿伟,分别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长城站考察与中国——智利第七次南极联合考察任务,他们在中国科大校园里分享了科考队员眼中的“大美南极”。
数不清的“科学宝藏”
在世界尽头,冰川、雪山、鲸鱼、企鹅……那些之前从实验室师兄师姐们口中得知的南极风光近乎眼前,一帧一帧印刻在科考队员吴旭东和刘鸿伟脑海中。对于吴旭东、刘鸿伟而言,极地世界奇妙壮观与引人入胜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数不清的“科学宝藏”。
在这次南极科考中,中国科大2名队员兵分两路,分头执行导师谢周清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新世南极企鹅盛衰与栖息地变化及其对大气海洋变化的响应”的考察工作。吴旭东作为中国第40次南极长城站科考队队员,以长城站为据点完成大气、海水、生物粪土沉积柱采集工作。“此次考察,我主要研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对企鹅种群生态的影响。”他说,“如果我们想了解企鹅栖息地的种群数量变化,光靠近几十年的观测资料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了解过去几千年来其数量动态是怎么样的,以及历史时期企鹅或者海豹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从过去了解现在,从过去预测未来。”
据吴旭东介绍,金图企鹅是目前阿德雷岛上数量最多的企鹅,大约有5000对。其他种的企鹅如阿德利企鹅数量非常少,约300对。但在20年前,阿德雷岛上的阿德利企鹅数量最多,这是由于最近南极半岛快速升温导致阿德利企鹅向南极半岛更南端迁移,而相比之下更能适应温暖气候的金图企鹅就能在这里快速繁殖。可见随着气候的变化,企鹅种群更替和数量变化十分明显。
“我和我师兄在南极的考察和采样互为补充。”刘鸿伟透露,作为第7次中国-智利联合南极科考队队员,他此行乘坐智利的贝坦索斯科考船,在南极半岛附近区域开展采样工作。“在船上,我们会采集沿途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和海水样品。然后,乘坐橡皮艇登陆约19个考察点完成沉积柱样品采集。”刘鸿伟介绍。
此次南极之行是该校第19次参与南极科考。自从1998年极地环境研究室首任主任孙立广教授和谢周清博士首次登上南极以来,中国科大开展了持续而系统的南极科考活动,在《自然》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在生态地质学研究领域成绩斐然。
充满不确定性的探索
南极素有“世界风极”之称。“南极大部分时候都是雾蒙蒙的阴天,没有预想中的冷,但风实在太大了。”吴旭东和刘鸿伟深有体会。每天外出采样时,他们必须穿上特制的保暖服,佩戴护目镜。
在狂风之下,海况也随之恶劣,这给采样工作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对于随船作业的刘鸿伟来说,“遇到海况不好时,之前规划的考察点就不得不放弃。”他依稀记得由于风力过大,采样时耳边传来队长担心的催促声——“快点!快点!”“工作时间最短的话,可能在一个岛上只有两个小时。”刘鸿伟说。在两个小时内,他需要一登岛就马上寻找合适的采样点,使用PVC管完成沉积柱采集。
采样的不确定性还来自环境的陌生。“长城站以南一带我们之前没有去过,这次最南到了南纬65度附近。”刘鸿伟介绍,“有时候一天需要去五六个考察点,时间很紧张,在一个考察点可以待的时间很短。有些考察点之前没有相关文献和材料可以提前预判情况,到了现场之后才发现没有企鹅等,这些都给采样工作带来了挑战。”
除了极端天气,南极的危险有时就像冰山一样隐藏在海面之下。“我们采样的区域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在严禁进入的冰盖区,表面上似有皑皑白雪,但实际上一脚踩空便会掉入冰裂缝中。”吴旭东说,“考察站对安全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出野外前一天要向站长提交书面申请,获得批准后才可以出野外。出去必须要携带对讲机,超过三个人必须携带卫星电话,而且绝对不允许一个人出野外。”
野外是一所全新大学
回味南极科考,吴旭东的眼里闪烁着光芒。“野外是一所全新大学。”他表示,南极野外的每一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在南极,经常会听见远处像轰隆打雷般的声音传来。再加上雾蒙蒙的灰暗天空,以及海面倒映出的层层蓝色冰川,许多人会把这样的所见所感描述为“梦核感”与“建模感”。但在科考队员眼里,轰隆的打雷声实际上是“冰盖崩塌”发出的声音,是南极浮冰形成的自然过程。层层冰川并不粗糙,相反,“它们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吴旭东介绍,“乘着橡皮艇出野外时,我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冰川的细节与纹理,包括冰盖上的许多小企鹅。实际上,冰盖漂浮的过程中会随着融化过程释放许多淡水,同时带来许多营养物质吸引磷虾聚集,随之吸引企鹅捕食磷虾。这是冰川带来的生命力。”
离开南极的那天,霞光璀璨。“那是南极在我临走前的特别馈赠。”吴旭东说,“南极对我来说,是有着非常好看风景的地方,也是让我筋疲力尽也要坚持的地方。它有着单纯可爱的小动物,有着数不清的科学宝藏;有着最真诚的朋友,也有着万籁无声的空旷。”
当谈及如果有机会再去南极时,吴旭东和刘鸿伟坦言:“如果可以再去南极,我们希望能带更多便携式仪器以及一些大型仪器,从而帮助我们获取更多更丰富、更宝贵的现场数据。”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商贷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首套房20%,二套房30%
- 超强台风中,那一抹橙色让人安心!
- 恺英网络启动管理层收购 公司董事长金锋即将成为实控人
- 第十六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福州启幕
- 去国博,一展看尽丹青千年 1700余件国宝名画看得过瘾
- 最高1万元 手把手教你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
- 成都出入境业务“预约办理”太火!市出入境接待中心预约已排到1月13日
- 【世界说】美知名经济学家警告:美国多个经济衰退“红灯”亮起
- 近2500万车主有了新保障 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制的“体检方案”明年施行
- 可对地球进行“二氧化碳体检” 中国团队构建低成本“诊断”网络
- 全球“巨无霸”集装箱船从江苏出江试航
- 《吴宓文集》首次结集出版 纪念吴宓诞辰130周年
- 海南首条往返英国货运航线开通
- 山西太原538人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 (第七届进博会)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进一步拓宽进博会“朋友圈”
- 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重要成果
- 浙江以高水平涉外法治护航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
- 冷空气携冰霜冻南下 广州今年首发寒冷预警
- 新型角膜供体材料 助致盲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 国家气候中心解析7月下旬全球破纪录高温
- 热门推荐
-
- “为环卫工定制夏天制服”,对劳动者的关爱可以更多
- 守护中欧班列运输通道的“铁木兰”女子检修班
- 西藏日喀则青稞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拉萨举行
- 青春“锂”想,从这里放飞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海南自贸港布局临空经济 航空特货“超级运营人”等项目开建
- “角力”公费接种HPV疫苗
- 开票“一点没”,你是不是又没抢到票?
- 这份健康手册是给妈妈的暖心礼物
- 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业务试点上线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访千年嵩阳书院 感受儒家文化传承
-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扩大枪支购买背景调查的行政令
-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启动
- 浙江浦江:聚贤智贤力 赋能新质生产力
- “冷门”景点升温 甘南藏族村寨旅游催生美丽经济
- 史前人类如何利用鸟类资源?中科院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系列证据
- 从无人问津到美丽休闲乡村 青海大通高原农村蝶变记
- 铁警董益增的第四十个春运
- 虚拟世界里权益遭损害 法院以案说法
- 科创教育火了,家长们闯进了少儿编程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