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合法吗?靠谱吗?
中新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袁秀月)最近,“杨威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话题引起热议。
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反复发烧生病,已经成为家长的新困扰。孩子回家里上学,合法吗?靠谱吗?
专家:在家学习要看情况,需慎重
近日,体操奥运冠军杨威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由于去年两个女儿连生好几场病后,他跟妻子杨云做了个大胆尝试,让上一年级的两个女儿暂时不去学校念书,全程在家上私教。
他表示,这是为了让孩子调养身体,也是为了让她们学得更好、玩得更好。他介绍,妻子亲自担任班主任,给孩子制定了专属课表,所有的课程都安排了不同的家教,上课地点改为他们的公司。
这条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赞同,认为在学校天天生病,还不如在家学习。也有人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孩子需要在小伙伴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14日杨威再发视频回应,因为孩子一年生病了11次,请假回家调养身体,才选择请私教弥补功课,并不建议大家效仿,等孩子恢复好了,自然会回归学校。
“在其他国家也有这种情况,前些年还有比较多的案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孩子能不能在家里上学是根据家庭条件决定的,孩子生病只是个诱因。
他认为,实际上现在中小学要求学的东西,部分已经超过了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觉得自己能够把孩子教育的责任承担起来,也可以去做这种选择,但如果没有条件就不要勉强,不能为了在家而在家,需要慎重。
可以注意到,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曾提到,适龄儿童、少年未按《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学校及教育部门要立即落实失学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责任。对于因身体健康等原因确需缓学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向县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缓学,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
孩子反复生病困扰家长,咋办?
孩子反复生病,三天两头请假,近段时间以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此前还有媒体报道,在山东济南有的学校班级达到半数缺席。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容易生病,尤其是冬天。”上海的家长李女士说,她儿子正读小学一年级,去年冬天因患支原体肺炎两周没去上学,第一周孩子一直在发烧,在家也没办法学习,第二周才开始补作业,也只是在孩子精力还可以的时候才能学一些。
在李女士看来,孩子都在一个集体中,交叉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但主要还是孩子自己的免疫力,因为她儿子后来几次都是在外面玩着凉才生的病。她表示,孩子生病了,家长也得请假看孩子,不小心全家都会被感染,“太崩溃了 ”。
此外,孩子生病后,谁来照顾孩子、反复生病是否会影响免疫力等也成为家长们面临的难题。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洋表示,一般来说,反复感染对身体肯定是有一定伤害的,但是否对免疫系统有伤害,则主要看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从幼年到成年是在不断增强的,有些人感染一次反而有利于刺激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但有些人本身免疫功能就比较低下,又有基础性疾病,感染一次可能就会加重一次,免疫力也会更差一些。”
在储朝晖看来,孩子经常生病,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可能是学校的活动太少,当孩子总是坐在教室里面,活动量不够,可能就容易生病。也有可能是教室的室内外环境原因,比如室温不稳定,此外流行性疾病也是很大的原因。
他认为,孩子经常生病,首选要找对原因,看是自身免疫力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如果不是外部原因,并不建议家长把孩子带回家里学习。他建议,对此学校也可以做相应改进,比如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灵活调整课程安排,保证室温稳定等。
储朝晖还提到,最近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发文,其中提到,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国“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 节日供应有保障
- 西藏军区总医院成功开展全区首例单孔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
- 第三届全球饶商大会举行 现场签约项目总额超300亿元
- 2024年四川外贸进出口再次迈上万亿元台阶
-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一套完备的封建帝王宫殿蓝本
- 告别小拱棚,新疆设施农业如何提档升级?
- “无感互认”新举措 群众事项一次办
- 颐和园景福阁修缮竣工 将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
- 25个大项目进驻沈阳航空航天城 助力沈阳打造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
- 天津口岸率先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邮轮旅客信息申报系统
- 江西新余:千年非遗让“无声世界”夏布生花
- (身边的变化)内蒙古西部乡村幼儿园变迁记
- 黄牛裹乱:公园博物馆一票难求,名校游预约秒光
- 广西高校中外师生欢度国际文化节和泼水节 展示各国民俗风采
- 服务奥运会出行的巴黎地铁新线路投入运营
- 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7年“连升” 近八成民众理性看待诊疗结果
- 原创音乐剧《四两青春》全国巡演启动
- 2023年末海南省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16.19万人
- @所有人 一起为每一位考生送上祝福!
-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 热门推荐
-
- 聚焦“新女性写作” “光”系列女性主题书分享会举办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出席田中角荣逝世30年追思会暨中日关系研讨会
- 西藏樟木口岸一季度进出境人员突破10万人次
- 美国明尼苏达州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附近居民被疏散
- 西藏山南:水磨坊中的“致富经”
- 云南:349场活动扮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上海侨界收藏宋元时代吉州窑瓷器暨标本展开幕
- 《失孤》原型郭刚堂:24年的错位人生
- 山东企业承建的塞尔维亚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启动
- “千年运河千里行”将启动 杭州赴北京船票“仅余一张”
- 美国俄亥俄州一小型飞机坠毁 造成3人死亡
- 黄圣依首演话剧就像上了一堂表演课
- 国家开放大学将每年培训家政从业人员30万人次
- 平陆运河建设稳步推进
- 北约秘书长:密切关注韩国局势
- 新疆吐鲁番多举措让冬季旅游“热”起来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行“满月” 累计发送旅客约11万人次
- “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活动将举办
- 2024年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在广州举办
- 意大利前总理达莱马:西方民主的“一人一票”正让位于“一美元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