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医社携手,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寒假迎来尾声,各地大中小学生也陆续返回校园。新学期,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是,学生在抑郁、焦虑、学业倦怠、网络成瘾、自伤行为等方面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各界应如何为青少年的美丽心灵构筑起防护屏障?为此,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于同年11月成立了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2月21日,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专家们就如何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展开探讨,同时呼吁加强家校医社协同合作,多措并举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
树立科学养育观念,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家长养育观念、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当下家庭养育行为缺失、家庭养育观念非理性问题比较明显,家庭教养能力亟待提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说。根据她的观察,在小学阶段,家庭养育行为缺失多见于以四老为主的养育家庭,这些家庭因呵护过度而缺失必要的“管”和“教”的行为,导致小学生入校时及入校后的行为与心理状况表现为严重的低幼化。
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足也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发现,当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或其他心理问题的信号,许多家长不能及时识别和干预。另外,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存有偏见,害怕被贴标签、被歧视,影响未来升学、就业,因此拒绝向专业人员求助或不配合治疗。
对此,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上官金雪提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其所在的家庭环境系统,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成员相互沟通交流及完善家庭支持系统等,对改善青少年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她建议,开展以提升家长教育观念、增进亲子关系、提升互动交流能力的家长学堂、亲职教育等,从知识技能上帮助家庭提升养育能力;同时,在制度上为家长争取足够的家庭生活时间,让家长有时间回归家庭,陪伴孩子成长。
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加强心理育人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更好地预防、识别和尽早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董奇建议,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完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体系,打造适合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课程和资源,帮助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家校协同中有效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法。同时,他建议进一步加强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应用专硕、专博的建设,增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博士点,可针对不同区域需求增设定向名额,大力培养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董奇还表示,当前学校在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现、识别和早期干预方面还缺少科学研究的专业支持。为此,他建议推进心理学与脑科学、教育、医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有组织科研,加快研制符合当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和预警方法。
校园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从丰富校园生活的角度,深圳中学副校长王新红分享了学校的经验。她认为,一方面,要丰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体育、艺术、劳动教育的强心、润心、健心功能,同时,可以全学段开设包括心理健康校本必修课、心理健康选修课、朋辈成长小组活动课、团体辅导课等在内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各类校园活动,如师生趣味运动会、校园十大歌手赛事、家长朋辈沙龙等,以此推动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补齐学科人才短板,强化精神卫生诊疗
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诊疗的水平,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诊断和治疗。陆林认为,当前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诊疗资源和服务能力仍有很大欠缺。儿童精神科医生和床位数量严重不足、儿科医生的水平有待提高、精神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等诸多困境,严重阻碍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
陆林建议,应加快儿童精神心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扩大儿童精神科医学生培养规模,健全医生认证体系,遴选一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诊疗示范基地和教培基地,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其待遇和社会认可度,让更多优秀医学生愿意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
围绕加强诊疗服务体系建设这一问题,陆林表示,要依托国家精神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三级儿童医院等建立国家及省级、地区儿童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中心,辐射带动地市、县儿童精神心理专科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区域儿童精神心理问题筛查和诊治网,形成共同参与、相互转接的预防、诊疗、康复共同体。
此外,陆林还指出,要推动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常态化、规范化的精神心理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基层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提高精神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建立针对青少年人群的常态化心理救援队伍,不断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诊疗能力。
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家校医社联动
呵护学生心理健康,除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系统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陆林提出,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儿童精神心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国民的心理健康素养,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氛围。社会有关方面也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公益项目等形式,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和服务。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关注度。
“我们要建立起家校医社多方协同机制,做好不同类型心理问题学生的分类管理与指导。”董奇说,心理健康是动态发展的连续体,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亚健康问题、障碍类问题会互相转化,不同心理疾病、学习困难、适应不良等问题经常伴随共患。他建议,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问题的学生,厘清不同主体的责任,明确家校医社协同机制、流程和相应规范文件,形成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闭环。
(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芊尔 本报通讯员 王夏雯)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最新研究提醒:较高BMI与癌症风险升高相关
- 广东兴宁市大坪镇性侵案已移送检察机关
- 环境污染促使动物改变行为 寄居蟹学会用垃圾作壳为“家”
- 美国7月职位空缺数降至3年半来最低 美媒:加剧经济衰退担忧
- 2023两岸大学生文化艺术夏令营在穗启动
- 粤医院由机器人辅助经皮肺穿刺活检:10分钟完成 降低辐射损害
- 长江南京站水位超警戒 南京启动防汛II级应急响应
- 境外人员在广州日常消费如何支付更方便?官方公布四种方式
- 前5个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1500万吨
- 汽车直连卫星业务正式面向市场
- 人民网评:喜迎夏粮丰收,共筑粮食安全基石
- 从TVB带货到梅西开播 淘宝直播“6·18”集火内容化
- 海南自贸港首单波音737NG飞机“客改货”业务启动
- 上海多举措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便捷外币兑换服务
- 教育部:202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为1762.36万元
- 免费蟹卡有猫腻
- 自然资源部:统筹安排全年土地利用计划
- 民航官方通报镇江一飞机坠落泥地
- 墨尔本交响乐团董事会主席李大伟:让音乐成为澳中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
- 安徽长江干流水位持续回落 巢湖滁河水位迅速上涨
- 热门推荐
-
- 经济观察:机器人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 (新春走基层)陕西大荔:基层法院绘“枫”景 多元解纷纾民忧
- 一种葡萄一种药:红葡萄软血管、白葡萄养肺气
- 2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1% 全球经济恢复态势稳定
- 蕃巴秀:一场年轻人掀起的藏式时尚狂欢节
- 家门口的烦心事“解决得又快又好”
- 直击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用光影艺术呈现中国故事
- 浙江“8万亿”后时代: 代表委员聚焦“高质量”关键词
- 商务部:推动贸易新业态发展 鼓励企业在中亚建设海外仓
- 今年公安部“夏季行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7.5万名
- 5岁女童乳牙发黑半年后肿成包子脸 医生:乳牙龋坏也要尽早治疗
- 新疆草种业发展如何做到“趋利避害”?
- 广西成功预警7起地质灾害 13户64人及时撤离
- 外媒:伊朗副总统宣布辞职
- 加沙城救援物资领取点遭袭超870人伤亡 多方谴责
- 俄外交部宣布驱逐两名拉脱维亚外交官
- 突发:俄称罗斯托夫州遭大规模无人机袭击
- 青海: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国家紧急救援基地奠基
- 以民众示威要求达成人质交换协议 卡塔尔称调解“陷入停滞”
- 巴以冲突加剧仇恨犯罪 欧美面临“巨大恐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