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三捐奖学金助学
这段日子,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一中学初三8班班主任杨花的微信朋友圈一下“出圈了”。
杨花10年前的学生兰元元,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宁夏南部三个贫困地区简称,分别为固原市、海原县、西吉县——记者注)走出,自己大学期间一直勤工俭学,先后3次捐出奖学金、助学金,直到感谢的牌匾本月初送到他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学,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才渐渐传开。
“因为受过很多帮助,我没有成为怎么走也走不出大山的孩子”
“大家好!我叫马盈,是九(8)班学习委员。首先说一声感谢!感谢学长,感谢您的雪中送炭,为我们送来了爱心捐赠,送来温暖……”前些日子,红寺堡区第一中学的捐赠仪式上,杨花看着台上发言学生黝黑的皮肤,红彤彤的脸颊,个子不高但腰板总挺得直直的,一度有些恍惚——10年前的兰元元也是这样,站在哪儿看着都很有精气神。
这是红寺堡第一中学第一次收到来自学生的捐赠。捐赠者正是该校2014级毕业生兰元元。师生备受感动,赶制了印有“丰碑无语、大爱无疆”的感谢牌匾送到千里之外的中南民族大学。
在辅导员安树庭的追问下,兰元元这才坦露,从大二下学期开始,自己已连续3次向初中、高中母校捐出共计8500余元的钱款和物资。
2000年出生在宁夏固原一个小山村的兰元元,家乡处于沙漠干旱带上,父母一边务农一边张罗着一家早点铺,供养3个孩子读书。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大学时他做过家教、参加了学校的勤工俭学,每学期都有两三份兼职。
有同学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你知道《山海情》吗?我没有成为那些怎么走也走不出大山的孩子,是因为从小到大受过很多帮助。当时我就想,有天我有能力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些帮助‘还回去’。”
2009年,上小学的兰元元踏上了搬迁专列,和乡亲父老带着鸡鸭、腌菜缸,从出生地固原平凉来到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红寺堡开发区。
在这里安家后,政府安排和兰元元一样的数名学龄儿童迅速入学。“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学校”,兰元元回忆起自己对新学校的第一印象,新操场、新教学楼、新桌椅板凳,还有尽心负责的新老师。
杨花是兰元元的初中班主任,也是学生们口中的“花姐”,她自请到移民新区扶贫学校来教书,兰元元是她到这里带的第一届学生。
初中时,或许因为营养不良、免疫力低,兰元元总生病,每次都是杨花带他去看病开药,亲自照料他,回学校再一对一辅导功课。
“不能辜负老师的信任”,是兰元元中考时的信念。最后,他如愿考入宁夏育才高级中学。
“这一届的学生考出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让更多移民搬迁家庭看到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杨花介绍,此后,越来越多的人从西海固搬到红寺堡,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杨花带出了一届又一届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多次获得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课教师等称号。
“回报曾经的馈赠,馈赠小时候的自己”
兰元元说,自己从小到大在读书这件事上,都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帮助。
位于宁夏银川市的育才高级中学、六盘山高级中学是为教育扶贫所建设的,生源90%来自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家庭,不仅减免学生的学杂费,还将接收的社会各类捐赠以奖学金、助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学生。
“在这里上学,几乎不用花钱,还能‘挣钱’。”彼时,兰元元每个月的饭卡上都会多出100元,加上每学期的奖学金,基本能负担自己的生活。
大学时,根据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兰元元可以暂缓缴纳学费。哥哥姐姐常和他感慨:“时代好了,父母不用砸锅卖铁也能养出3个大学生。”
兰元元的理想始终与如何回报这些帮助相关。
萌发公益捐赠的想法,是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兰元元所在的服务队负责一个社区的幼儿托管工作,第一次接触托管工作的他对小朋友很有耐心,教识字、玩拼图,有亲和力的他很快成为“孩子王”。
“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一起开心,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这样的游戏环境。”他说,自己小时候的快乐都是跟在爸妈身后拾麦穗,所以当时逗小朋友也像逗小时候的自己。
兰元元心里埋下了“为家乡孩子做点什么”的种子。拿到奖学金后,他第一次给高中母校捐款3000元。联系上花姐后,他仔细挑选了中性笔、笔芯、圆规、笔袋等学习用具,用8个大纸箱打包好寄到初中母校。
以前,兰元元舍不得换笔芯,每支笔都要用到最后一滴墨水,也羡慕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笔袋,却从来没有买过。“打包物资的时候,我就在想象他们用这些新文具的样子了。”
看到花姐朋友圈要给孩子准备冬天大扫除的手套,他又准备了20双立马寄出。从快递站走出的兰元元赶着去做兼职,那天他很忙,但还是把老师之前发来的同学领到礼物开怀大笑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
那是兰元元这些年来最开心的一天,“虽然我还没有能力解决他们特别大的经济困难,但起码让他们不再像我一样,室外活动的时候只能拼命把手往袖子里缩,我好像开始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我只是其中一个接力棒,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个受恩之人,要对别人、对这个社会充满感恩,‘帮一切能帮之人,助所有能助之人’。”第一次捐赠仪式之后,兰元元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中的这句话让他触动不已。
“希望我的绵薄之力能将爱和帮助传递下去。”连续拿到奖学金后,兰元元联系上曾经的老师,又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捐赠。
因为这个善举,学生认识了兰元元,也认识了中南民族大学。这段日子,育才中学高三的不少学生联系兰元元,想要了解中南民族大学的招生要求。
高三学生田乾在感谢信中写道:“我想追随兰元元学长的脚步,将来也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曾经的老师同学也纷纷转发兰元元的事迹,为他点赞。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赞誉,兰元元有些不好意思,“和已为社会作出大贡献的人来比,我做的事情实在微不足道”。
在老师同学眼中,他就是“可靠、踏实”的代名词。
中南民族大学辅导员安树庭介绍,考虑兰元元的家庭条件,学校为他预留了勤工助学岗位,做办公室助理。工作期间他不仅最早到,只要有空,还会主动帮老师打扫办公室、整理资料。很多工作老师没有安排,他总是主动去做。
兰元元连续4年担任班长,还是一名学生党员。大学期间,他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曾前往河南、四川支教。
前几天,正在紧张地准备求职面试的兰元元,同时继续兼职挣钱。“我想要提升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回馈社会,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
冯宁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吗丁啉”被要求修改说明书
- 户外运动真的“体力好就行”吗?盲目跟风暗藏风险
- 前11月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超2亿千瓦
- 报告:1月中国50城新房成交量同比降幅收窄 京杭楼市较活跃
- 网约车司机互发“假单” 恶性竞争究竟伤了谁
- 诱导消费、合同埋雷……婚介服务乱象如何整治?
- 白皮书:中国在全球气候科技产业中实现局部领跑
- 什么是地震预警?手机如何实现地震预警功能?专家解读
- 消息人士:伊朗连环爆炸为遥控炸弹引发
- 外卖诗人王计兵:生活给我铺展了道路 我肯定要向前奔跑
- 西安多家文博单位开启“夜游”模式 上演精彩奇妙夜
- 《财富》中国500强峰会重磅:《2024版银行及保险高净值客户健康绿皮书》发布
- 法国漆艺家“漆”遇中国大巴山
- 重庆AEO企业达107家 数量稳居中国西部第一
- 第七届进博会 | 进博会这样迈向第七年
- 探测火星生命有何挑战?国际研究称当前部署科学仪器灵敏度不够
- 中国工信部部长: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
- 中传直播报告:生活服务拓宽文旅消费场景,促成“短链”经济
- 河北鸡泽发现一通明代“新建泰山行宫碑记” 距今已有414年历史
-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比上年增长6% 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 热门推荐
-
- 福州港江阴港区年度整车出口突破万辆
- 年内最后一次水星大距本月28日上演
- 美解禁乌使用美武器纵深打击俄罗斯?俄方再回应
- 吉林延边民族村以文塑旅开辟新的富裕路
- 规范旅游市场 文旅部向私设景点说“不”
- 成都动物园动物“花式过冬”:电暖器、地暖齐上阵
- 宁夏特色产品再“出海” 螺旋藻荞麦方便面实现首次出口
- 新疆历史遗址活化利用密码何在?
- 洋葱学园首次公开智能学习品牌矩阵,发布新一代AI智能学伴
- 南非遭遇极端天气 多地出现城市内涝等灾情
- 外眼看奥运 | 创境外最佳战绩!中国队在巴黎奥运会多个项目中创造历史
- 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女性终身不育率为5.16%
- “蓝色微光”照亮未成年人法治“心灯”
- 新型技能人才如何培育(经济新方位)
- 北京消协发布食品安全问题通报 蜜雪冰城等商家上榜
- “地铁偷拍乌龙”事件,更值得反思的是什么?
- 中新健康丨新一代无创产前检测技术有望实现孕期一次采血检测多种遗传性疾病
- 工业总产值约2100亿元 广东化妆品产业为何领跑全国
- 2024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将于本月在京举办 探讨产业新机遇
- 南珠(中)城际最大直径盾构机“隧越号”顺利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