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并未进入地震活跃期
去年发生六级以上地震一百二十九次,专家释疑:
全球并未进入地震活跃期
◎本报记者 付丽丽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29次,呈现出7级以上大震活动由弱转强的特点。有人据此担心,地球是否进入“震动模式”?
“需要明确的是,地震新闻增多不等于地震事实上进入了活跃期。”1月7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二级教授徐锡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徐锡伟介绍,据记载,自1900年以来,震级(M)大于或等于7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18次,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地震发生1次左右。这些地震数量可以作为地球发生地震频度和震级的正常值。而2023年全球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19次,但没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地震的频度和强度并没有明显偏离平均值,因此可以认为全球地震没有进入“活跃期”。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有“地震进入活跃期”的错觉?徐锡伟解释说,这主要是与2022年的地震活动对比后产生的错觉。2022年发生了7次7级以上地震,与往年相比明显偏少。
实际上,每次强震发生后,都会有地震是否进入所谓“活跃期”的争论。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苏德辰表示,地震发生的规律比较复杂,地震活动趋势不能只按照地震发生的次数来研判,尤其不能仅根据2022年和2023年两年的数据,来判断2024年及以后的发震趋势。
“除了地震次数,还要注意地震释放的总能量。依据地震总释放能量来研判地震趋势可能更加合理。比如,一次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等效于30多次7级地震。综合来看,近几年全球的地震活动水平都处在正常范围之内。”苏德辰说。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也认为,不能只根据如此短时期的地震活动现象就断定地震进入活跃期。由于地震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全球这种年尺度的地震活动起伏,从大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正常的。虽然2023年的地震强度略高于前几年,但仍然低于最近120多年的平均水平,全球地震活动并未进入“活跃期”。
徐锡伟指出,历史上确实有过大地震频发的活跃期,“面对地震频发,加强大地震形势判断的科学研究,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水平尤为重要。”
地震预报分临震预报、短临预报和中长期预报,临震预报和短临预报仍属于世界难题。
此前,中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系统总结了M7及以上高震级地震危险性的物理、形变、地质等多种标志,较为准确地确定了未来10年左右的中长期地震危险区和年度危险区。
“但短临预报还差‘临门一脚’的功底。”徐锡伟说,还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仿真模拟等技术,在构建具有地域地壳结构特征的物理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特定地震构造模型条件下大地震、特大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积累与演化机理,发现地震断层发生地震破裂和滑动前的特征参数值,也就是说需要加大基于三维地震构造模型基础上的数字地震预测预报探索,才能真正做到具有物理意义的地震监测预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兵团持续推进残膜回收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 黑龙江省携十三市地向全球推介特色文旅资源
- 韩美启动大规模联合军演 韩市民团体集会抗议
- 国际识局:北约峰会落幕,乌克兰得到“大礼”还是“空头支票”?
- 一点斑原海豚在三亚海滩搁浅 多部门联合救助
- 山西大同数智赋能农业发展 丰富京津冀地区“菜篮子”
- “海南自贸港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意大利空军表演队一架飞机坠毁 致一名5岁女童身亡
-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对中方攻击指责
- 聚焦中国市场,a2公司业绩获得持续增长
- “数字游民”:“游牧”人生如何才能过得更精彩
- 河北涿州逾13万人受灾 150余支民间救援力量抵达
- “学院新风——青年艺术家书画作品展”在京开幕
- 让“草根美食”吃得更放心
- 菲律宾2023年农产品贸易额下降9.2%
- 日媒:“美国的敌人是美国”
- 30多岁正当年,找工作怎么就被嫌弃了?
- 天津:以林长制引领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 英国“工党台湾之友会”代表团窜台 中国驻英使馆予以强烈谴责
- 宁波农业新突破:出口额首超百亿元 全球市场见证绿色力量
- 热门推荐
-
- 杭州平台经济发展二十载回眸:共融聚合力 共创促发展
- 越南归侨的“侨味”传承:一盘白切鸡,两碗蘸料
- 谁在推波房贷乱象
- 外媒:爱尔兰将迎来37岁“最年轻总理”
- 中国警队应邀赴克罗地亚开展警务联合巡逻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木垒!
- 美国国会众议院举行议长选举 首轮投票未选出议长
- 填补国内空白 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1.0版发布
- 广西 “演艺出海”助力中马文化交流
- 2023沪台金秋音乐会举行:情融两岸 乐享申城
- “焊死”霸停车,解气更需解铃
- 青海对安全生产领域举报最高奖励30万 可不到现场远程领奖
- 《飞驰人生2》,打破电影续集口碑下滑“魔咒”?
- 中新教育丨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大额存单紧俏 警惕黄牛代抢
- 杭州多措并举规范网络直播营销 助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 云南引入新能源电池企业60余户 产业链持续完善
- 第七届进博会首批“特许审批”展品完成通关
- 金华山三处新景点正式命名风景比名字还要美百倍
- 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 八方影人齐聚古城平遥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