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丨嘎嘎冷的天与嗷嗷暖的烟火“最配”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不仅要看景点、观地标,更要体验人们的生活日常。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近期哈市旅游热度环比暴涨300%,成为今冬国内旅行目的地绝对的“顶流”。
随着南方游客不断涌入,寒冷冬季的城市生活成为旅行体验的重要内容。一瞬间,哈尔滨的早市、菜市场、夜宵市场火爆起来,成为南方游客争先体验的热门“聚餐地”“打卡点”。“哈尔滨早市又实惠又好吃”“菜市场是美食宝藏”等词条频上热搜。记者近期走近这些“颠覆南方人认知”的冰城烟火,发现旅游消费也在悄然改变着原本平静的市场“日常”。
接住这泼天富贵,冰城早市悄然转型
“哈尔滨早市,5块钱吃饱,10块钱吃好,二三十元吃不完还能揣着跑”的网络梗从年头火到年尾,红专街早市因为距离中央大街商圈比较近,成为最早一批网红早市。入冬以后,随着体验冰雪的南方游客数量猛增,这里被哈尔滨市民戏称是最早被“攻陷”的早市。甚至有市民表示,为了接住这“泼天的富贵”,要尽量少出门,给游客让出体验空间。
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记者在红专街早市入口看到,满街升腾的烟火气中,挤满了带着可爱造型的帽子、捂得严严实实、一眼就认得出是游客的人们,有些人甚至是拖着行李来逛早市。
蛋堡、粘豆包、炖梨、油炸糕……几乎所有热气腾腾的摊位前都排着长队。穿梭的人群中,总能看到一边捧着炖梨当暖手宝,还不忘咬一口刚买到的油炸糕的游客,快步走向下一个排着长队的摊位。
大量游客的涌入,让这里原本卖菜、卖冻货的摊位迅速“转型”。
在一处卖哈尔滨文创冰箱贴、红肠等伴手礼的摊位,摊主告诉记者,“我家原来是卖菜的,现在这里都是游客,就改成卖伴手礼。”一旁,10分钟卖出7根烤红肠的大姐,也抽空对记者说,她“转型”卖烤红肠刚刚半个月。“我是卖海鲜的,就早市这段时间卖烤肠,散市以后接着卖海鲜。”当被问到最近收益怎么样时,两个人都挺高兴,说比以前赚得多了,“游客多,咱价格不贵,走量挺好的”。
面对变化,有人在转型,也有人在观望。在红专街早市的尽头,卖海鲜冻货的摊位显得很冷清,老板说:“我这都快成景点了,过来都是拍照的,也没人买货。我正琢磨摆摊卖炸酥肉。”
随着哈尔滨旅游的日渐火爆,游客攻略里的早市地图也扩大了。记者在道台府附近的十八道街早市等地也看到不少南方游客的身影。上海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特意做了攻略,专门到本地人多的早市来体验,“实惠不说,哈尔滨人好热情!我们想买个冻梨尝尝,老板直接送给我儿子一个,还欢迎我来哈尔滨旅游”。
销量较上个月增七成,东北商家表示“保证品质”
如果说去早市体验的是冰城严寒中的烟火气,那么涌入菜市场,则是游客们对“东北美食”的向往。
“那么一大串烤串5块钱,豆浆2块”“这包子真大啊”“烤冷面夹臭豆腐,我头一次吃,好吃”,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记者走进道里菜市场时,这里已是摩肩接踵,身穿浅色系羽绒服搭配可爱毛绒帽子的外地游客成了人群的主流。
“不光吃,我在这还买了不少衣服。”福州游客于女士刚在哈尔滨玩了两天,哈尔滨的“高性价比”极大满足了她的购物需求。山西大四学生小郝趁着放假来哈尔滨玩,“在网上看哈尔滨很火,我就来了。已经玩了5天,这里有很多我家乡没有的吃的,最喜欢这里冰雪,太震撼了。”记者走访发现,涌入菜市场的游客们对哈尔滨当地的食品非常感兴趣,什么都想买点尝尝。“我看好多小咸菜都没吃过,一下子买了十几样咸菜。”湖南游客李女士还买了炸里脊、面包、红肠和一些坚果。“进来的时候空着手,现在都快拎不动了。”她说。
面对南方游客的热情,本地商户表示“销量一下就上来了,那也必须得保持品质”“要拿出好东西招待‘戚’(东北方言发音qiě )。”韩糕铺的负责人张瑜告诉记者,“从11月开始游客就明显多了,12月更多。我们12月份销量比上个月增长近七成。近九成都是卖给外地游客。”为了接住这波流量,张瑜说,店里销售的驴打滚,坚持现场手工制作,“馅料必须是当天在我们厂里现做,用作馅料的豆子都是人工挑好的。”
不仅是道里菜市场,同样游客扎堆的还有奋斗副食和秋林公司熟食面包柜台。记者在现场看到,来买秋林红肠的南方客咨询着红肠和肉制品品种。当售货员忙不过来时,本地市民则自动承担了“导游”的职责。“塞克得烤一下,外面酥脆里面软,抹上果酱或者夹点红肠,老好吃了。”商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接待的南方游客比上一个月增长了4成多。
给游客让出体验空间,本地人纷纷转场带火本地小店
早市、菜市场只是游客白天的打卡地,到了晚上,自助盒饭又成了“一景”。
“十几块钱能吃那么多菜,不仅好吃还管饱,简直绝了。”湖北在校大学生小陈和同学来哈尔滨旅游,已经连续两天去吃盒饭。他告诉记者,不仅是网上攻略推荐的店,哪怕是本地出租车司机和路人给推荐的店都好吃,“哈尔滨人太热情了”。
出租车司机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的行程基本集中在3个场景,早上6点到8点,红专街早市,“有时2个小时内我能去4次”;白天大多是各个著名景点;宵夜则不少是去专门卖盒饭的小店。“以前晚上夜班的时候还能去通达街吃盒饭,现在不去了,游客太多。”他说。
涌入的游客让城市沸腾,也让哈尔滨人的主人翁意识一下子觉醒了。网上有不少本地人表示“最近要在家洗澡,吃饭也少去热门饭店,把位置让给游客。”越来越多的本地人走进了自家楼下或者小区周边的小店。
道外区24小时营业的鼎盛面馆负责人说,近期到他们家吃饭的本地人特别多。“很多顾客都是因为不想在饭店等位,到我们这吃饭。还有人提醒年轻人别在网上发视频,免得我们店也被游客占满,他们还得找地方。”
位于松北的一家铁锅炖近来几乎每天爆满。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每年到了冬天虽然生意也很好,但是这么密集的连续爆满情况并不常见。目前还是以本地人为主,最近一周,来我们店消费的外地游客也在增多。”
根据哈尔滨机场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哈尔滨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今年东北地区首家突破2000万的机场,也是哈尔滨机场自2018年、2019年以来,旅客吞吐量第三次突破2000万大关。随着元旦、寒假和春节的临近,来哈尔滨旅游的游客将迎来新一波增长。在嘎嘎冷的冬天,哈尔滨这嗷嗷暖的烟火气,熏烤着游客的味蕾,也让他们感受着哈尔滨人与生俱来的豁达与热情。(哈尔滨日报记者 李木双 文/视频拍摄制作 哈报手机记者:陶滨 刘亚东 孟德权/摄)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5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创近6年新高
- 推特“小蓝鸟”标志变“狗头”! 马斯克又“搞事情”?
- 拿破仑标志性双角帽拍出创纪录的190万欧元(图)
- 共赴十年之约 2024中华慈孝文化节即将启幕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波兰称将推动乌克兰加入欧盟
- “神州北极”漠河提前15天开启8个月超长供热季
- 中国首位女消防飞行员:为了把生存的希望带给受困者
- 中国证监会发文推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
- 北京海关今年已立案侦办走私毒品犯罪案件20起
- 国际观察:为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提供新机遇
- 2023年法语诗歌朗诵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济南举行
- 中国新职人|走出CBD 95后文创人“玩”起废弃塑料
- 以军称已有122名士兵在加沙地带的地面军事行动中死亡
- 【中国网评】祸水东引?亚太国家不欢迎“小北约”
- (走进中国乡村)中越边境“爱情鸟”添丁带热生态游
- 沈建光:2025“超常规”政策的六大看点
- 老友学生忆童祥苓:他曾是几亿中国人心中的男神
- 广西举行庆祝2024年联合国中文日文化体验活动
- 新疆积极发展低空经济
- 热门推荐
-
- 国家话剧院首任院长赵有亮离世 享年78岁
-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二期首个TBM区间双线贯通
- 蓝厂再发新品:东方美学设计+超薄长续航
- 2024“国寿小画家”研学活动暨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
- “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启动
- 国家统计局: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 宠物寄养需求旺 新业态亟待新规范
- 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岗”,78岁膀胱瘤患者切口都不超2厘米
- 山东省气象台发布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 美国黑人生存状况年度报告:美国正被国内仇恨和极端主义摧毁 民主“正在燃烧”
- 邮储银行发布2023年度业绩:与实体经济相伴相生 实现社会责任和价值创造双丰收
-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就《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答记者问
- 上半年土地市场点状回暖 房企“以销定投”谨慎拿地
- 云南威信发生山体滑坡 致3死2伤
- 广西货车“B超”医生:鼠标“守护”运输安全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2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新春走基层)山西小城独有的“东方狂欢节”:赏花灯 品民俗 觅年味
- 商务部:服贸会成为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 新房新生活——青海海东灾后重建一线见闻
- 电话手表功能变异?商业竞争不能罔顾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