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中的老年人:数字时代“能力者”
朱奶奶的一天,是从群发早安问候开始的。拍摄图片,添加文字,保存发送。这一系列的操作,显示出与科技的亲近,这样的技能在年轻人中司空见惯,但对于年过八旬的朱奶奶来说,却是她走向新世界的勇敢一步。
手机不仅是她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朱奶奶展现自己生活与生命态度的舞台。她发过监视器画面里的小猫咪,还在视频里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在那条点赞超过50万的身后事视频中,网友高赞的留言关键词是“睿智”“通透”“豁达”,让不少人感叹,朱奶奶从容面对死亡的心态。
而在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朱奶奶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全国2000位老年人的调研和访谈结果,揭示了他们在数字时代所扮演的新角色以及他们的新需求,尤其体现在对短视频内容的多元化消费上。
老年人通过短视频平台,不仅重燃了曾经的激情,还学会了与时代同步的、新的交流方式,从而打破了人们对他们的传统刻板印象——年老即意味着退休和静态的生活。
在短视频平台上,他们勇敢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学习新技能,甚至与年轻一代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这不仅为他们自己带来了新的生活体验,也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代际融合作出了贡献。
被低估的老年人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这场变革触及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每一个人。年轻一代仿佛天生就融入了这个快节奏的互联网世界,而老年群体却往往被视作这场巨变的外围观察者。在公众的眼中,他们似乎与现代社会的步伐脱节,对于数字技术的接受和使用能力常常被低估。
这种误解有多种表现形式。一方面,人们倾向于低估老年人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认为他们无法掌握复杂的数字设备或适应新兴的社交平台。另一方面,当老年人展现出与数字技术相关的积极行为时,社会往往将其视为异常,或是偏离常规,早早对其“拉响警报”。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老年人”和“互联网”的关键词,结果显示的大量报道都带有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存在困难或遭遇诈骗的悲观设定,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和公众对老年人单一且负面的认知,认为老年人无力辨别网络世界的信息真假。
以朱奶奶为例,此前她上过一个免费的网课,教她如何更好地制作短视频。当上到第三次课时,老师教她如何挂橱窗带货,并开始对后面的课程收费。朱奶奶觉得这是骗钱,便退出了学习。
姑且不论朱奶奶提及的网课是真是假,显然可见的是,老年人并非糊涂,他们往往可以基于自身朴素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对遇到的新鲜事物进行基本判断,很大程度上规避了风险。而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的片面认知和不信任感,不仅对老年人形成了误导,也为他们的数字化探索之路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碍。即便如此,我们仍能看到这样一个可喜的事实: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老年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探索数字世界,尝试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参与到这个充满活力的新世界中来。
我们习惯于将老年人描绘为固守传统、抗拒变革的形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传统角色的扮演者,而是渴望连接、渴望学习、渴望表达。这些需求推动他们跨越技术的障碍,拥抱数字化生活的便利。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不仅可以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还可以接触到前所未有的知识和娱乐资源,甚至为自己的生活打开、创造出全新的可能性。
数字世界的重要成员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正成为这个新世界中的重要角色。不同于过去的旁观者形象,他们现在活跃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上,成为情感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新力量。
家住北京的武姥姥坦言,最开始做短视频时感觉有点困难,但却为自己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广,精神也更加焕发。
现在,拍抖音成为武姥姥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原来我们认为,退休了之后就是养老,没事做,挺无聊的。自从开始拍摄短视频,一下子就精神焕发起来,好像自己并没有老,或者说,不再被认为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武姥姥表示,成为有用的人,自己就会感到非常充实。
对于朱奶奶而言,通过短视频平台讲述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分享往事,更多的是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作纪念。
朱奶奶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毕业后长期在青海做鼠疫预防,由于保密原则,她从未和家人讲述过自己的工作经历。现在,工作解密,她可以说出来了。这也是她女儿最初的期望,而方式则是通过抖音来记录。
老年人不仅在数字世界中寻找知识和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寻求情感的慰藉和社会的认同。短视频平台不仅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工具,更成为他们学习新技能、展示才华和分享生活故事的舞台。
报告显示,大多数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表现令人惊喜。他们不仅观看多种类型的内容,同时也积极参与创作,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这些数字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报告还展示了一组有趣的数据(见图1):老年人观看的短视频内容十分丰富,常看短视频类型超过10种的老年人比例高约65%,健康养生、亲友动态、时事新闻、生活技巧、知识科普、轻松搞笑、美食、才艺表演、影视、旅游、农事劳作等都是老年人喜欢的主题。这表明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精神。
同时,经常观看直播的老年人比例接近65%,超75%的老年人有过短视频创作经历,其中经常发布短视频的老年人占比近28%,展示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多元化的内容消费和创作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还提升了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了自我老化态度。通过观看科技、健康、娱乐、文化等类型的短视频,老年人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与时代保持同步,提升了社会参与。
报告研究发现,对于老年人认知与技能素质而言,短视频使用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发布”和“互动”行为。具体来说,老年人发布短视频越高频,自我老化态度越积极,有利于降低老年人的主观认知下降;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里的互动行为越多,也有益于获得积极的自我老化态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培养出较高的数字素养。
他们不仅学习如何使用新的技术产品,还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网络风险识别能力。这与社会上某些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普遍认为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容易上当受骗。实际上,随着老年人日益频繁的网络活动,他们的防骗意识和网络安全知识也在提高,这有助于他们更安全、更有效地使用互联网。
此外,一些老年人可能对自己的价值感到不确定,而短视频平台提供了一个创作和分享的机会。老年人可以尝试制作短视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兴趣。这可以让他们感到有价值,形成积极的老化态度,避免消极对待衰老。
老年人在短视频世界的持续学习和成长,充分体现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生活热情。社会应该认识到,老年人正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技术、创作新内容,成为数字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情感与交流的新渠道
短视频使用不仅能够帮助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同时更成为了老年人情感表达、情绪舒缓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报告强调,丰富多彩的短视频内容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的正面作用。一方面,观看幽默、趣味和轻松的短视频内容,可以让老年人感到愉悦和放松,有助于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可以通过观看短视频,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保持学习状态,与时代保持同步。武姥姥的每个视频,都是精心准备的,“有些不懂的,我就边学边讲。这样做出来的视频,能够让自己和看到的人增长知识”。
和人交流,大抵是每位活跃在短视频平台的老年人最喜欢的事情。
朱奶奶希望能与年轻人保持交流,这通过抖音轻松实现。现在除了照顾自己的餐食,打理花园,锻炼身体,朱奶奶还会特意留出时间回复网友。年轻粉丝的反馈也十分积极,怎么应对失眠,每天怎么散步,他们对朱奶奶的生活充满好奇。
同样,武姥姥也喜欢与粉丝交流。“给我的私信我基本上都会回。因为人家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才私信我,所以我一定要回复。”
报告指出,短视频平台上的互动行为,如点赞、评论、收藏、转发等,能够帮助老年人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交往中,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这种交流不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还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社区和群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陪伴需求。
同时,这种互动行为也突出了老年人的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阐述自己观点,回复他人观点,看到自己评论的影响力,这些行为正是老年人自主性和有能力的表现。朱奶奶就表示,自己赞成的观点,会去点赞,不赞成的会回复几句。“我爱评论,我这个人心直口快。”看见不友好的,也要说上几句。“我说你不可以这样,我就喜欢参与到社会的事情当中去。”
此外,报告也指出,老年人观看直播的频率越高,情绪与社会功能和信念与心理调适方面的相关指标会表现更好。主要原因在于看直播更具有即时性,与主播的实时互动交流,产生了较强的陪伴性,也让老年人更有参与感。
由此可见,短视频平台已然成为老年人情感表达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社会应当更加关注这一现象,并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充分发挥短视频等新兴数字工具的积极作用,帮助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正如武姥姥提到,“人闲了就容易忧思过度”,而自从做短视频之后,身心状态也变好了。“每天都要面对镜头,要以一个特别正面的、特别快乐阳光的老太太出现在大家面前,在这样做的时候,其实也把自己的心给感染了。而且因为有了释放的窗口,自己的情绪也都可以释放出来、表达出来。”
晚上浏览评论、与年轻人交流早已成为朱奶奶的习惯。网友的问候和关心让她心中充满了温暖。
这样的故事不只是朱奶奶、武姥姥的故事。实际上,它代表着数以万计的老年人——他们在数字世界中找到了新的生命力。通过智能手机屏幕,他们不仅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更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在这个数字时代,他们并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活跃的参与者和被低估的能力者。
当我们思考数字社会的未来时,不应忘记这些勇敢的探索者。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年龄多大,每个人都有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权利和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让所有年龄层都能融入和发光的数字时代。
新京报记者 郑伟彬 肖隆平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如何用京剧唱响统战好声音?首都统一战线京剧音乐会的幕后故事
- 水电八局:云南TB水电站大坝取出碾压混凝土芯样刷新长度纪录
-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四部门明确22项任务
- 商务部:今年继续与CPTPP成员进行充分交流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杭州!
- 广州2023年度积分制入户今起接受申请
- 聚焦数字智能 第七届中国(新疆)亚欧国际智能交通产业博览会开幕
- “五一”假期广东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亿元
- 2023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奖”慈善摄影大赛启动
-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
- 中国电影推介会在柏林举办
- 中医药走出国门用实力“圈粉” 塞舌尔知名“老中医”身怀拔罐“绝技”
- 以总理: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逮捕令不会阻止以色列行动
- 中新真探:跑步会让腿变粗?
- 老中青都圈粉,“新中式”有哪些流行密码?
- 北交所第200家公司上市首日迎来“开门红”
- 美媒:美国一客机降落时滑出跑道
- 年轻人社交趋势:交“零糖”朋友 寻“吗喽”减压
- 上海多措并举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 韩媒:韩国客机事故已致62人遇难
- 热门推荐
-
- 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
- 尺素金声|突破1200亿件,“小包裹”如何折射中国经济活力?
- (神州写真)“Z世代”在大自然中乐享“精神快充”
- 首届繁星戏剧村亲子戏剧节在京开幕 推出戏剧演出等艺术活动
- 冰雪体育用品出口“热”力无限
- 腾讯启动“探元计划2023” 投入千万级资金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
- 交易规则禁售“神药”,二手平台为何禁而不止
- 波音公司替换737 MAX项目负责人
- 中国女画家张碧云大写意花鸟画个展在俄举办
- 中国建筑装饰智能建造论坛海口举办 各类建筑机器人吸睛
- 新疆昌吉州2022-2023冰雪旅游季启动
- 拧成一股绳 合力解民忧——天津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 南京:国家公祭仪式活动期间采取临时交通管控措施
- 开9家亏6家,社区食堂过热了吗?
- 4月15日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均价比上周五上升0.6%
- 第六届重庆·奉节国际橙博会开幕 奉节脐橙品牌价值381.7亿元
- “智”向未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中国·AI盛典》启动
- 尺素金声丨新增消费品增速四年来首次转正,折射消费复苏喜人态势
- 美国校园枪击案伤亡人数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枪支管制组织批政府不作为
- 浙江海洋科技首批创新联合体成立 推动产学研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