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首图 “精神粮仓”
魏昕悦 张桂贵
2023年10月21日,首都图书馆迎来110岁生日。从北京城南的一座小图书馆,到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以传播知识、启发民智为己任,用一百余年的时光,执着地建造着“精神粮仓”。
行走百余年,首都图书馆已经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更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书香北京”的主阵地之一。据统计,首都图书馆现拥有941.7万册/件馆藏资源,630.91TB数字资源,全年免费开放,为社会公众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讲座论坛、展览交流、文化休闲等全方位、多层次、全媒体的文化信息服务。
一卡通北京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首都样本”
作为北京市属公共图书馆中心馆和龙头馆,首都图书馆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思路、新形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为指导,以“标准化、统一化、便捷化”为宗旨,推进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的图书馆(室),推动“阅读北京——首都市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等全市性阅读推广活动,坚持打造多层次、跨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首都样本”。
2022年,北京市四级公共图书馆(室)总数达到6135家,基本形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为分馆,社区、村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
在文化资源的覆盖上,首都图书馆主导实施基层图书服务资源配送机制,将市、区两级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实现全区域文化资源的有序流转。目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覆盖全部市、区、街道、乡镇图书馆和部分社区、村图书室,实现文献资源联采统编、书目信息联合检索、图书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享,让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覆盖全市。
首都图书馆还为市民提供更多文化服务。例如,以“沟通历史、传承未来”为目标创建的“首图讲坛”,已培植出“乡土课堂”“尚读沙龙”“社科讲堂”“科普讲堂”等多个品牌,举办讲座2000余场,“走进故宫”“博物馆之旅”“阅读文学经典”等特色主题系列受到读者广泛欢迎,成为市民开展终身学习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掌上阅古今
搭建数字文化服务主阵地
从图书馆服务台前长长的借阅队伍,到网借配送、送书到家,首都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在云端搭起传递文化自信的新阵地,实现了“掌上阅古今”。
首都图书馆整合数字资源,开辟线上渠道,与支付宝APP联合,在“阅读北京”支付宝小程序中推出“二维码读者证”;读者登陆首都图书馆和各区图书馆网站、首都图书馆客户端和微信服务号平台,可以检索利用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多媒体等各类数字文献;通过图书预约外借服务,读者无需到馆即可借阅纸质图书。2020年以来,首都图书馆带领全市公共图书馆以“云中图书馆”形式打造立体的资源、服务、活动、传播矩阵,共举办线上读者活动1.5万余场,超7000万人次参与。
对古籍文献、北京地方文献,首都图书馆也同步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赋能,自主开发建成“北京记忆”和“首都图书馆古籍珍善本图像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方便更多人亲近传统典籍。“首都图书馆古籍珍善本图像数据库”免费供公众阅览,目前收录148种珍稀善本,均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贵古籍,后续还将陆续增加新的数字化成果。
北京地方文献图书是首都图书馆的特色。据统计,“北京记忆”特色数据库收录经典北京地方文献图书1200种,金石拓片3300幅,明清及民国时期舆图600余种,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的北京老报纸、北京历史照片2000余幅,始自1914年的北京地方政务公报、老戏单747幅等,开创了集保护、开发、利用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全新模式。数字化拉近了北京地方文献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得以一窥北京这座古城的历史风貌与灿烂文化。
跨空间联动
探索文化资源共享新模式
首都图书馆将“共享”理念深深融入公共文化服务。
2015年11月,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在石家庄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制定《京津冀图书馆联盟章程》,发布《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三地公共图书馆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图书馆事业协同发展。
公共图书馆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首都图书馆自2016年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图书馆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每年从海外北京友城中选取4个国家的图书馆开展交流活动,互设读书专区,互办学术讲座,互递文献资料,互动学术交流,互派馆员访问。目前已与丹麦哥本哈根中心图书馆、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图书馆、赫尔辛基新中央图书馆等16家海外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
“走出去”的同时,首都图书馆也积极“引进来”。通过搭建文化展览展示舞台,首都图书馆策划举办了“拉美艺术季”“伊朗文化周”等异域风情展,为市民提供不一样的图书馆文化体验。
预计今年年底,北京城市图书馆将竣工,这座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首都图书馆分馆将为北京增添一处文化新地标。未来,首都图书馆将继续加强“云阵地”建设,优化文化培育力,为数字阅读和数字文化探寻新的发展动能;把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打造适应读者需求、融入百姓生活的特色阅读空间;丰富文化内容供给,搭建以文会人、以书交友、以阅聚人的平台,助力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和书香北京的构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0月27日第 07 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
- 突发事件如何紧急医学现场救援?专家学者山西建言献策
- 美国多地遭强风暴袭击 已致至少18人死亡
- 世界超高海拔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供电工程开工
- 江苏徐州:打造高端纺织创新产业集群
- 《程门立雪》特种邮票首发式在福建建阳举行
- 杭州西湖翁家山“喊山祈福” 吸引国际友人体验茶文化
- 前三季度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用电量增势强劲
- 为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届中拉政党论坛综述
- 国务院国资委:前11月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9.3万亿元
- 离高考14天,这份指南送给考生
- 吉皖百亿元级新能源投资项目落户白城大安
- 美防长住进ICU3天后白宫获通知 白宫感到“震惊”
- 内蒙古警方打掉千万元跨境“跑分”洗钱窝点
- 2023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出炉”
- 北京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98% 自主分类习惯逐步养成
- 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调查
- 暴雨上线!明天将是大范围降水过程最强时段 这些地方降雨量或为同期少见
- 菲律宾电子签证系统率先在上海试行
- 警惕“吃出来”的脑膜炎
- 热门推荐
-
- “Z世代”台青“花式”度中秋更具文化味
- 数读中国|养捕比例提升 我国渔业现代化向“新”而行
- 江西南昌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助推企业拥抱资本市场
- 好风景中催生新经济 浙江第十六届安洽会签约331亿元
- 汶川特大地震十五周年:向心而新生
- (新春走基层)腊月里的“热”度:200余建设者奋战重点工程
- 印度南部发生踩踏事件 造成4人死亡8人受伤
- 江苏、河南启动202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 国庆档影片满意度“势均力敌” 多元供给丰富观众假期生活
- 百余家境外采购商到沈阳觅商机 意向成交金额3.71亿元
- 又拿下一州!特朗普离美总统大选共和党党内提名更进一步
- 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取消13日前所有波音737 MAX 9航班
- 国际识局:打造武器堡垒,触角伸向亚洲 北约峰会遭抗议
- 第十届全国藏学期刊协调会在北京举行
- 证监会:扎实推进北京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建设
- AI续写经典神话 微短剧《美猴王》再绘文艺新样态
- 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主办创意戏剧演出 展现中西艺术融合之美
- 上海图书馆东馆打造中国首个“悦读森林” 延展室外阅读空间
- 北京发布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 南非任命首席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