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受访青年最喜爱山林湖泊等野外露营地
67.6%受访青年最喜爱山林湖泊等野外露营地
超四成受访青年感觉近年来身边去露营的人很多
如今,背上行囊去露营已经成为不少人周末出游的热门选择。与朋友烹一壶茶,在帐篷共夜话;与伴侣一起赏星辰、看朝霞;与同学、同事来一场烧烤局……露营给忙碌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让情绪有了可以安放的“远方”。你有过露营经历吗?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露营地?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青年有过露营经历,43.2%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年来身边去露营的人很多,67.6%的受访青年更喜爱山林湖泊等野外露营地。
与露营结缘 64.3%受访青年有过露营经历
孟真如玩露营已经快两年了,她平时工作朝九晚五,只有周末有时间去周边游,但周末景区总是人满为患,带着装备去露营就成为了她拥抱大自然的新方式。“把帐篷、天幕搭起来,除了能感受自然,大家还能一起喝茶、玩牌,聊聊近期发生的事情,那种感觉跟朋友去餐厅吃顿饭不一样,更能敞开心扉。”
装备齐全、食材自己烹饪、追求精致的户外体验,孟真如比较热衷于自带装备的“搬家式露营”。“这个过程很考验动手能力,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与孟真如不同,来自佛山的25岁中学地理老师李映彤接触露营是源于父母的“启蒙”。小时候,李映彤的父母就经常带她到城市公园散心。早在露营热之前,李映彤就喜欢带些吃的、弄些烧烤,在公园草坪上铺张报纸,与家人朋友坐在上面休息聊天。“疫情期间我们注意到很多人开始拿着帐篷到公园,我们也开始租帐篷玩儿。”
“露营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搭帐篷,来自武汉的90后彭亚林仍然印象深刻。他原本是做建筑设计的,因为酷爱户外运动,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在几年前转型成了一名户外活动策划和领队。彭亚林第一次买一整套露营装备是为了去四姑娘山爬大峰,他还清楚地记得收到快递的那天下午,自己兴致勃勃地背着三四十斤的装备到公园里想演练一下,但由于经验不足,在搭内帐时把蚊子放进去了。“到了晚上糟糕透了,帐篷里又热蚊子又多,我实在受不了,把帐篷拔了,然后回家睡觉。”
近年来,露营在年轻人之间越来越流行。调查显示,64.3%的受访青年有过露营经历,26.5%的受访青年正在计划。43.2%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年来身边去露营的人很多。
年轻人玩露营都在玩些什么?北京多家营地的主理人李海波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太满足于只搭个帐篷露营了,他们对空间审美、内容、社群聚集都有需求。“现在年轻人的市场和从前不一样的是,它是被分成很细但又很深的垂直市场,比如玩灯的、玩炉子的、玩烧烤架子的,都能形成独立的群体,营地能满足这些人的不同需求并把他们聚集在一起。”
山林湖泊等野外露营地更受青睐
随着露营热度的提升,露营地的种类也变得更丰富。调查显示,山林湖泊等野外露营地最受欢迎,获选率为67.6%,然后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露营地(57.2%)、城市公园内的露营地(47.9%)和著名景点附近的露营地(42.7%)。
孟真如更喜欢在大自然中露营,今年她曾和朋友前往浙江绍兴露营,营地对面是一个水量较大的瀑布,与山间的绿意交相辉映,景色非常壮观、唯美。“我们比较喜欢景色独特的营地,会开车到离景色比较近的地方,然后徒步欣赏风景,感受一下大自然,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李映彤周末时会去城市公园露营。“不过现在城市公园里的人越来越多,整个草坪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所以有机会的话,我还是会自驾去周边城市露营,比如云浮、清远等地,住一晚还可以看星星。”
露营中大家都喜欢进行哪些活动?调查显示,59.4%的受访青年喜欢看日出日落、观赏星星,然后是品茶坐聊(51.3%)、钓鱼(48.7%)、赏花(45.5%)、骑行(45.0%),其他还有飞盘(26.6%)、音乐会等人文活动(22.5%)、瑜伽冥想等舒缓活动(21.7%)和亲子活动(20.1%)等。
常志新在北京怀柔区经营着一家生态艺术营地,他认为人类对于自然的热爱是一种本能。“这也是我们运营原生态营地的理念。在营地人们可以利用手边的装备和工具来实现自己的需求,开发各种玩法,可以玩得很复杂,也可以享受简单随意的生活,包容性很强,自由度也很大。”
“这种靠近大自然的需求从前被压制了。”李海波认为,以前营地服务不到位,让大家觉得露营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当露营变成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开个车说走就走,甚至不需要带太多装备时,就可能成为大家更愿意在周末短时间出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最近,孟真如和朋友们正在探索一种比“搬家式露营”更加轻量化的方式,只需要自己开车上下山,再带上睡觉、乘凉的一些简单装备就可以了,“这样会非常轻松,时间很宽裕,可以更专注在与朋友相处和欣赏美景上。”
参与此次调查的青年中,00后占21.5%,95后占27.3%,90后占32.9%,85后占18.3%;一线城市的占34.5%,二线城市的占39.8%,三四线城市的占20.1%,县城或城镇的占4.3%,农村的占1.3%。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吴欣宇 记者 李洁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武陵山下“铁路人”战冰斗雪有“绝招”
- “6·18”年中大促:多平台直播带货主播撞上“隐形墙”
- 演艺赛事带火海南入境游
- 应对台风“格美” 福建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 24岁女青年超越同场竞技男选手 获智能网联汽车运维赛季军
- 吉林省多渠道多举措力促民营经济发展
- 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重庆(化龙桥)国际商务区自贸联动创新区启动建设
- 辽宁政法机关帮助市场主体盘活资产187.64亿元
- 龙年春晚扎堆官宣,谁是你的菜?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充分发挥粮食储备“压舱石”作用
- 中非数字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
- 26国智库学者参访广西 欲与中国加强绿色能源合作
- 为古城做“体检”
- 美国艺术家“土楼故里”体验非遗再遇知音
- 第四届中英无障碍艺术论坛举办
-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牌
- 科研人员还原5.2亿年前长尾螳螂虫面貌
- 2024年数字产业生态伙伴大会在渝举行
- “大学保安打死狗”背后的高校流浪动物管理之困
- 热门推荐
-
- AIGC带来崭新机遇 报告展望AI场景应用延伸
- 第四届消博会规模将再创新高
- 演讲现场惊险一刻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道歉
- 预计发送旅客380万人次 国庆假期首日长三角铁路迎客流高峰
- 2024汾阳王高质量发展共创大会举行
- 外高桥造船与Seaspan签署6艘全球首款超大型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建造合同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与“国家的孩子”面对面 聆听他们的故事
- 南铁2023年暑运累计发送旅客5378万人次 客流创历史新高
- 初夏时节喝对粥 开胃又袪湿
- (走进中国乡村)甘肃“苹果村”焕新数字果业
- 【世界说】美媒:有意为之!美国严重且普遍的贫富文化是制度设计造成的
- 北京被困列车旅客回忆:最艰难时6个人分到一瓶水
- 吉林:全力备春耕 “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正当时
- 2024年前3季度四川办理出口退(免)税超192亿元
- 边走边看 | “天作之合”!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
- “结婚16年3娃非亲生”案今将连开两庭:离婚和人格权纠纷
- 男女厕位比例1:2,乐见更多公共服务“主打一个听劝”
- 文明新风润人心
- 第六届枸杞产业博览会闭幕 签约额106.46亿元
- 山西百余家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政策迎“中国旅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