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高树101.2米 为什么要给巨树量身高?
站在一棵高达百米的巨树上是什么感觉?2023年6月7日到6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组成的中国巨树科考队,走进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等地,顺利完成了藏南柏木巨树群落的综合科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王孜是本次科考队中的一员,此次科考活动,他攀爬到了树高90米的地方,对巨树和树身生长的各类植物进行了采样。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王孜描述了站在巨树上的感受:“这棵树在主观认识上感觉比实际测量更高。它整体雄伟,树形优美,而且长在一个坡地上,让人感觉它接近200米高。”
此次发现的藏南柏木,活体高度为101.2米,相当于36层楼高,刷新了亚洲最高树纪录,仅次于高116.1米的全球第一高树种北美红杉。据王孜透露,科考队还计划深入无人区进行调查,有可能会发现更高的巨树。
在西藏发现亚洲最高树
“大概找了300棵至500棵巨树,才发现了这棵高达101.2米的藏南柏木。”王孜说。
在本次调查中,科考队员们发现此片巨树群落有丰富的高度层级,80米以上巨树不完全统计有260棵以上,90米巨树有25棵,最高的一棵柏木即藏南柏木Ⅰ号,活体高度为101.2米,相当于36层楼高,刷新亚洲最高树纪录,仅次于全球第一高树种北美红杉所记录的116.1米。
团队截取周边区域因自然死亡而倒伏的藏南柏木年轮,推断藏南柏木Ⅰ号年龄约为1450岁,另一棵藏南柏木Ⅱ号年龄约为1400岁。王孜认为,基于地貌植被信息推算,在此地区还存在更高巨树的可能。
“其实在测量之后我也不是特别激动,因为我们这次只是进行了一个阶段性工作,未来还计划做无人区的调查,很可能还会发现更高的树。对于这次发现虽然心里挺开心,但还要再接再厉。”王孜说,“不过那附近的地热资源不错,有一个很棒的温泉,旁边就是大峡谷,水声非常大。在调查完之后就到那个天然温泉里泡了一会,算奖励自己吧。”
王孜介绍,之所以期待能够发现更高的巨树,主要还是根据物种的分布情况进行的判断,因为目前科考队调查的主要是该群落的外围区域,科考队还计划在今年冬季进行进一步调查,可能发现更高的树木,而大致物种应该还是不丹松和藏南柏木。
怎样给巨树量身高?
王孜谈到,给巨树测量身高,主要测的是树桩基点与树梢高点之间的距离。对于长在山坡的树木,树桩通常天然倾斜,甚至向外延伸出支撑根,树桩上下高差甚至能达到3米至4米。目前的通用标准,是将支撑根排除在外,测量树桩的最高基点和最低基点,计算树梢具有活力部分的最高点与这两个基点的高差,再取平均值。
此外,一棵树如果倾斜生长,我们通常不测量它的自然长度,而是测投影高度。目前测量巨树高度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目视三角测量、激光测距、激光扫描、无人机吊绳测量以及攀绳实测。
本次巨树采用的就是攀绳实测法。根据前期研判,科考队最后选择国际上常用的单绳技术(SRT),由人爬到树顶,再将卷尺直接放下,下垂至地面测量树高。这样才能不在树体上留下任何人工痕迹,也不对树体造成任何永久性伤害,做到“无痕攀登”。
攀绳实测法在测量前,先用巨型弹弓抛投豆绳至一定高度的侧枝,利用豆绳进行牵引,再由攀树师爬上去,逐级抛掷豆绳,最终将主绳牵引至树梢即测量顶点。这样后续的攀登者就可以通过攀爬主绳到树梢了。在主绳中间,还会设置一至数个安全点,固定住攀树者。
爬上树梢后,紧接着就是给巨树测身高。攀树师先会爬到离树梢两三米的地方,把一根渔竿伸到树梢,记下树梢与渔竿的对应位置,再测量竿长,与单绳测量的长度相加,就可得出巨树的高度。
巨树见证气候冷暖变化
自1890年美国巨杉国家公园成立起,人类就开始了对巨树的发现研究。如今100多年过去,人类对巨树的研究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体系。那么在茫茫林海中寻找巨树,费时、费力又费钱,仅仅是为了刷新“最高纪录”、体验攀登的刺激吗?
对原始森林的科考及研究,巨树系统无疑是其中的核心,树冠层更是巨树科研的焦点。王孜表示,巨树是地球上十分珍贵的自然遗产,保存了地球上重要的气候环境信息,每一棵巨树都是独特的“空中花园”。一方面,巨树是森林健康的指示剂,它的存在,说明森林足够完整、原始。因此,研究并保护巨树,也是研究保护整个森林。一个健康的森林群落,不会像人工林那样齐齐整整、“剃个大平头”,而应该拥有高低错落的植被分层结构。
再者,一棵身高几十米的巨树,上面往往附生或寄生着数十种植物,形成独特的生态群落。在不同高度上,因为气温、水分的变化,植物种类也会产生类似山地的垂直变化。以往,科研人员只能在水平尺度上或在山地不同海拔研究不同气候带的植物变化。如今,在一棵几十米的巨树上,你就可以跨气候带进行研究。了解巨树上的环境多样性、异质性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可以破解很多未知谜题。
不仅如此,巨树身上,还留下了环境、气候变化的“刻度”。大多数巨树的年龄都在几百岁,有些种类甚至上千岁。在它们漫长的生命中,见证了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的丰沛与稀少,这些变化都会在树木身上留下痕迹。根据巨树身上的印痕,我们就可以反推它经历过的历史环境,并以此为鉴,推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
据中国巨树科考队队员、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贡布介绍,接下来将重点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保护藏南柏木巨树群落。一是给巨树群落赋“身份证”,对区域内藏南柏木巨树进行认真排查、统计、登记、归档,建立完善巨树群落数据库;二是给巨树群落结“安全网”,及时将巨树群落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三是给巨树群落织“保护伞”,进一步加强科普,共同形成保护好这片珍贵巨树森林的社会合力。
巨树等身照是如何拍摄的?
巨树“等身照”的概念,来源于用高清影像记录巨树后,在现有输出工艺中实现与实际巨树“等身”的制作,把不能移动的巨树,相对清晰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以实现人物与巨树等比例的对比及体验。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带领的“野性中国”工作室,尝试以无人机垂直升降环拍,再加上后期数百张照片合成处理,解决了此前轨道系统拍摄的难题。此前动辄需数十人团队、以月为单位才能完成拍摄,现在仅需一个优秀飞手、一个无人机、几块电池,就可完成前期拍摄。
据中国巨树科考队等身照拍摄团队、720云负责人刘纲介绍,在科学家及攀树师进行树冠层科考之时,用无人机166毫米长焦镜头进行拍摄,每棵巨树的拍摄时间大约为100分钟,三次起降即可完成一棵巨树的拍摄。每隔2米左右实现约10张的拍摄,平均每棵巨树要拍摄1500张到1700张素材,分上中下3层左右拍摄合成,这样层层递进。其中,藏南柏木Ⅱ号巨树的拍摄精度超过55亿像素,是目前全世界巨树等身照的最高精度。
然而,尽管在技术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大多巨树周际树冠丛生、植被茂密、郁闭度高,加上光线、降雨等,给实际操控带来了许多难题。刘纲表示,这对飞手的操控技术有很高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碰撞枝杈导致无人机坠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见习记者 马晓玉 寇梦珊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印度尼西亚医院 已造成12人死亡
- (经济观察)中国央行金融数据传递哪些信号?
- “粤西要道”阳信高速板塘岭隧道右洞主体全部完工
- 多国专家共话“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舞蹈文化研究
- “龙茅”线上价格腰斩?记者探访线下店,被告知“没到货”
- 中越边境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新一道卡正式启用
- 冰雪为“媒”!南北旅客开启双向奔赴 带火冬季旅游
- 浙江省第二十届摄影艺术展览开幕 用光影定格最美瞬间
- 锦绣中国年|解锁千年古堡地道“中国年”的十二时辰
- 成都航空口岸“双节”假期8.9万余人次出入境
- 山西太原:商圈经济释放城市活力
- 韩国政府:已收回五处驻韩美军基地地皮
- 传统水果致力标准化品牌化
- 2024年中国自产锂资源增幅超30%
- 泽连斯基:乌克兰军队在前线面临“极其困难”处境
- 国家统计局:2023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增长19.5%
- 支原体肺炎来袭,日常该如何应对?
- 米其林大师“邂逅”甘肃美食 将上演“舌尖上对决”
- 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在辽宁展演
- 中国星地激光高速通信业务化应用试验成功
- 热门推荐
-
- 香港医学机构发现脂肪肝可致乳腺癌恶化
- 2023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启幕:重塑走向世界“金品牌”
- 《宇宙探索编辑部》将在日本上映 导演:观看中或会丧失方言的乐趣
- 探访折叠屏手机市场:需求快速攀升 多款产品无现货
- 阿勒泰成端午假期黑马目的地
- 高校博物馆值得被更多“看见”
- 菲仕兰荣获可持续发展两大奖项
- 西藏拉萨:赛牦牛比赛热闹非凡
- 第二届北京曲剧戏迷大赛落幕
- 提振民间投资重在稳预期
- 2023年上海科技节开幕 “幕后追梦人”亮相“科学红毯”
- 中新健康丨专家建议防治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关口前移”
- 玛尔挡水电站首台机组(5号)电缆敷设配线完成
- 提供岗位1241个!新疆这个专场招聘会为重点群体送岗
- 中国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 12月1日起 新疆将实现红其拉甫口岸常年开放
- “上个厕所帐篷就没”毁了音乐节的都市童话
- 普京:俄罗斯2022年对外贸易额增长8.1%
- 送别京剧名家李幼斌:让《真假美猴王》红遍中国的人
- 广东·翁源兰花会收官 评出10个特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