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高树101.2米 为什么要给巨树量身高?
站在一棵高达百米的巨树上是什么感觉?2023年6月7日到6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组成的中国巨树科考队,走进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等地,顺利完成了藏南柏木巨树群落的综合科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王孜是本次科考队中的一员,此次科考活动,他攀爬到了树高90米的地方,对巨树和树身生长的各类植物进行了采样。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王孜描述了站在巨树上的感受:“这棵树在主观认识上感觉比实际测量更高。它整体雄伟,树形优美,而且长在一个坡地上,让人感觉它接近200米高。”
此次发现的藏南柏木,活体高度为101.2米,相当于36层楼高,刷新了亚洲最高树纪录,仅次于高116.1米的全球第一高树种北美红杉。据王孜透露,科考队还计划深入无人区进行调查,有可能会发现更高的巨树。
在西藏发现亚洲最高树
“大概找了300棵至500棵巨树,才发现了这棵高达101.2米的藏南柏木。”王孜说。
在本次调查中,科考队员们发现此片巨树群落有丰富的高度层级,80米以上巨树不完全统计有260棵以上,90米巨树有25棵,最高的一棵柏木即藏南柏木Ⅰ号,活体高度为101.2米,相当于36层楼高,刷新亚洲最高树纪录,仅次于全球第一高树种北美红杉所记录的116.1米。
团队截取周边区域因自然死亡而倒伏的藏南柏木年轮,推断藏南柏木Ⅰ号年龄约为1450岁,另一棵藏南柏木Ⅱ号年龄约为1400岁。王孜认为,基于地貌植被信息推算,在此地区还存在更高巨树的可能。
“其实在测量之后我也不是特别激动,因为我们这次只是进行了一个阶段性工作,未来还计划做无人区的调查,很可能还会发现更高的树。对于这次发现虽然心里挺开心,但还要再接再厉。”王孜说,“不过那附近的地热资源不错,有一个很棒的温泉,旁边就是大峡谷,水声非常大。在调查完之后就到那个天然温泉里泡了一会,算奖励自己吧。”
王孜介绍,之所以期待能够发现更高的巨树,主要还是根据物种的分布情况进行的判断,因为目前科考队调查的主要是该群落的外围区域,科考队还计划在今年冬季进行进一步调查,可能发现更高的树木,而大致物种应该还是不丹松和藏南柏木。
怎样给巨树量身高?
王孜谈到,给巨树测量身高,主要测的是树桩基点与树梢高点之间的距离。对于长在山坡的树木,树桩通常天然倾斜,甚至向外延伸出支撑根,树桩上下高差甚至能达到3米至4米。目前的通用标准,是将支撑根排除在外,测量树桩的最高基点和最低基点,计算树梢具有活力部分的最高点与这两个基点的高差,再取平均值。
此外,一棵树如果倾斜生长,我们通常不测量它的自然长度,而是测投影高度。目前测量巨树高度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目视三角测量、激光测距、激光扫描、无人机吊绳测量以及攀绳实测。
本次巨树采用的就是攀绳实测法。根据前期研判,科考队最后选择国际上常用的单绳技术(SRT),由人爬到树顶,再将卷尺直接放下,下垂至地面测量树高。这样才能不在树体上留下任何人工痕迹,也不对树体造成任何永久性伤害,做到“无痕攀登”。
攀绳实测法在测量前,先用巨型弹弓抛投豆绳至一定高度的侧枝,利用豆绳进行牵引,再由攀树师爬上去,逐级抛掷豆绳,最终将主绳牵引至树梢即测量顶点。这样后续的攀登者就可以通过攀爬主绳到树梢了。在主绳中间,还会设置一至数个安全点,固定住攀树者。
爬上树梢后,紧接着就是给巨树测身高。攀树师先会爬到离树梢两三米的地方,把一根渔竿伸到树梢,记下树梢与渔竿的对应位置,再测量竿长,与单绳测量的长度相加,就可得出巨树的高度。
巨树见证气候冷暖变化
自1890年美国巨杉国家公园成立起,人类就开始了对巨树的发现研究。如今100多年过去,人类对巨树的研究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体系。那么在茫茫林海中寻找巨树,费时、费力又费钱,仅仅是为了刷新“最高纪录”、体验攀登的刺激吗?
对原始森林的科考及研究,巨树系统无疑是其中的核心,树冠层更是巨树科研的焦点。王孜表示,巨树是地球上十分珍贵的自然遗产,保存了地球上重要的气候环境信息,每一棵巨树都是独特的“空中花园”。一方面,巨树是森林健康的指示剂,它的存在,说明森林足够完整、原始。因此,研究并保护巨树,也是研究保护整个森林。一个健康的森林群落,不会像人工林那样齐齐整整、“剃个大平头”,而应该拥有高低错落的植被分层结构。
再者,一棵身高几十米的巨树,上面往往附生或寄生着数十种植物,形成独特的生态群落。在不同高度上,因为气温、水分的变化,植物种类也会产生类似山地的垂直变化。以往,科研人员只能在水平尺度上或在山地不同海拔研究不同气候带的植物变化。如今,在一棵几十米的巨树上,你就可以跨气候带进行研究。了解巨树上的环境多样性、异质性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可以破解很多未知谜题。
不仅如此,巨树身上,还留下了环境、气候变化的“刻度”。大多数巨树的年龄都在几百岁,有些种类甚至上千岁。在它们漫长的生命中,见证了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的丰沛与稀少,这些变化都会在树木身上留下痕迹。根据巨树身上的印痕,我们就可以反推它经历过的历史环境,并以此为鉴,推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
据中国巨树科考队队员、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贡布介绍,接下来将重点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保护藏南柏木巨树群落。一是给巨树群落赋“身份证”,对区域内藏南柏木巨树进行认真排查、统计、登记、归档,建立完善巨树群落数据库;二是给巨树群落结“安全网”,及时将巨树群落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三是给巨树群落织“保护伞”,进一步加强科普,共同形成保护好这片珍贵巨树森林的社会合力。
巨树等身照是如何拍摄的?
巨树“等身照”的概念,来源于用高清影像记录巨树后,在现有输出工艺中实现与实际巨树“等身”的制作,把不能移动的巨树,相对清晰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以实现人物与巨树等比例的对比及体验。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带领的“野性中国”工作室,尝试以无人机垂直升降环拍,再加上后期数百张照片合成处理,解决了此前轨道系统拍摄的难题。此前动辄需数十人团队、以月为单位才能完成拍摄,现在仅需一个优秀飞手、一个无人机、几块电池,就可完成前期拍摄。
据中国巨树科考队等身照拍摄团队、720云负责人刘纲介绍,在科学家及攀树师进行树冠层科考之时,用无人机166毫米长焦镜头进行拍摄,每棵巨树的拍摄时间大约为100分钟,三次起降即可完成一棵巨树的拍摄。每隔2米左右实现约10张的拍摄,平均每棵巨树要拍摄1500张到1700张素材,分上中下3层左右拍摄合成,这样层层递进。其中,藏南柏木Ⅱ号巨树的拍摄精度超过55亿像素,是目前全世界巨树等身照的最高精度。
然而,尽管在技术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大多巨树周际树冠丛生、植被茂密、郁闭度高,加上光线、降雨等,给实际操控带来了许多难题。刘纲表示,这对飞手的操控技术有很高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碰撞枝杈导致无人机坠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见习记者 马晓玉 寇梦珊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旷古遗音 和合之美” 丝绸之路非遗器乐精品展西安开幕
- 斐济南太平洋大学“示范孔子学院”大楼落成揭牌
- 北京国际数据实验室成立 聚焦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广东顺德画家带来岭南叙事作品展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 福布斯中国发布消费活力城市榜 北京上海广州位列前三
- 黑龙江:“腊八”遇寒潮 6地市最低温降至-38℃
- 特殊功能性核糖体影响精子的结构与活力
- “消费券+活动”双轮驱动 清明假期广西消费市场活跃
- 四协会联合倡议住宿业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
- 椰风海韵两千里 串珠成链一路通(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 巴西各界庆祝国航北京-马德里-圣保罗航线复航
- 广东中山警方通报“小汽车碰撞行人”:司机被控制
- 海内外专家齐聚桂林:探讨迈向可持续福祉的创新发展
- 广西首票陆运进口再生铝原料从水口口岸入境
- 中国科技馆携手北京奥运博物馆举办“科技筑梦‘双奥之城’”主题活动
- 古巴东部森林大火持续 超2000公顷土地受灾
- 刷新全国纪录!上海一豪宅盘一天卖近200亿元,“小阳春”来了?
- 买预制菜当年夜饭,你能接受吗?
- 开学季文具热销 浙江义乌严查电商行业营造清朗之风
- 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扩大 基本保险金额翻倍
- 热门推荐
-
- 一图读懂《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 中国房企万科获200亿元银团贷款
- 文明之美看东方|探源中华文明五千年,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 去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超8500亿元
- 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
-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定于6月9日开幕
- 苏丹武装部队称将遵守七日停火协议
- 第十二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在京召开
- 中国东北地区首趟“一单制”铁海快线班列开行
- 中国驻日使馆发言人就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人员遭受放射性废液溅射污染答记者问
- 英国称将向乌克兰提供援助 高达2.42亿英镑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月整车进口量环比同比均小幅增长
- 国宝级古生物化石亮相辽博 还原中生代生活场景
- 拒绝高价彩礼 让年轻人“想结婚就能结”
- 塞尔维亚黑峰风电项目首批设备从广东阳江运出
- 国办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
- 北京八卦掌博物馆举办馆长日活动 推广中华武术文化
- 中国最深超大直径盾构工作井建成
- 中哈边境团场举办别样的篝火晚会
- 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管理信息平台试点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