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纪协科学纪录片专委会成立 首次发布年度推荐片单
中新网8月31日电 日前,首纪协科学纪录片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学纪录片专委会或专委会)在北京举行成立仪式,并首次发布“科学纪录片2022年度推荐片单”。该片单是国内首次由专业组织发起,专门针对科学纪录片这一片种,经过行业评审和两院院士,以及众多科学家评审推出的年度优秀作品推介。
科学纪录片专委会——国内首个科学纪录片专业组织
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一直是我国新闻单位和影视单位的工作传统。近年来,由于媒体市场发展、商业模式变化、传播技术革新,科教题材的长视频作品逐渐呈现丰富的样式,尤其以科学纪录片这一片种,代表性和功能性最为显著,逐渐成为具有社会科普价值和教育意义的重要节目载体。
作为近日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的官方特色活动之一,首纪协科学纪录片专委会在北京举行了成立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广联合会相关领导,广电局相关领导,纪录片与媒体界代表出席了该成立仪式。
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医学专家郎景和代表科学界,对科学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和专委会成立的意义做出了重要评价,他指出:“我们知道疾病的防治和人类健康的保障有四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公众教育,第二是预防,第三是发现和诊断,第四是处理和治疗。公众教育是第一位的,预防、治疗和诊断同样要靠宣传和教育来解决,所以我们的科学纪录片非常之重要。”
为进一步深入聚焦科学纪录片,搭建科学纪录片的专门学术交流平台,扶持科学纪录片健康发展,在北京市广电局的领导下,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发起成立科学纪录片专业委员会。该团体是在北京广电局备案的,由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领导的二级协会,是国内首个科学纪录片专业组织。
中广联合会科普视听宣传委员会会长孙苏川对科学纪录片专委会的成立,表达了殷切希望。她表示:“科学纪录片在我们这个科技创新大发展的时代,应该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人们了解掌握科技知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说科普传播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抓手,那么科学纪录片,就是抓手的关键发力点。今天,首纪协成立了科学纪录片专委会,又壮大了科普专业工作的队伍和实力,希望专委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优势,勇攀网络流量高地,形成广泛的宣传效应,讲好中国故事,做好科学传播。”
作为国内第一个专门针对科学纪录片的交流平台,科学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关注该领域,研究科学纪录片、制作科学纪录片、播放科学纪录片。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余雷对专委会的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一是要完善制度,为首都科学纪录片创作生产保驾护航!二是要统筹资源,为科学纪录片创作生产赋予更多能量!三是要融合创新,使科学纪录片更具发展潜力!”
在仪式上,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大立,向首任首纪协科学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力正式授予了机构牌匾。
张力理事长表示:几十年来,科教片和纪录片到底是什么关系一直是众说纷纭。但是这几年,从观众的角度来讲,他们也许不太在乎我们的称呼到底是什么,可是科学内容的影视、纪实、还有真实类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进入融媒体、多媒体时代,网络的科学类影视制作,也在磅礴发展。广大社会和观众的诉求,促使我们建立科学纪录片专委会这样一个园地,来进行科学类影视作品的创作,希望这个园地能给科学纪录片创作者们一个更好的交流机会。当然我们将一直遵从科学精神,并且敢于质疑传统的作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选题和创作。
同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副主任闫永,也出席了该活动。
活动还邀请了来自科学科普界、纪录片研究、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共二十多位嘉宾共同见证专委会的成立。
据介绍,专委会将致力于向公众推介优秀的科学纪录片,与各界人士广泛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科学纪录片的发展与创新,充分发挥中国科学纪录片创作、推广、交流、培训、学术评奖等相关活动的组织和促进作用。践行“研究、交流、发展”的主旨,发挥“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通过专委会会员的创作和带动,掀起新一轮的科学纪录片创作热潮,搭好平台,培育人才,培养优秀的纪录片创作队伍,引导创作出更多的科学纪录片精品。
首次发布专业片单 科学家院士领衔评选
作为首纪协科学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的年度重要活动,专委会还在仪式上,发布了《科学纪录片2022年度推荐片单》。鉴于科学纪录片还是一个新片种,传播量不足,很多观众还没有对科学纪录片产生明确的感知。为了更广泛的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并引起社会对科学纪录片的关注,科学纪录片专委会组织评选了该片单,并向全社会公布。旨在助力科普传播,连接科学与民众,尤其是增强青少年观众对科学的热情。并希望以此引发社会对于科学创新的兴趣,提升全社会对科普教育的关注。同时以此引导科学纪录片的精品创作和价值导向,供行业总结经验,交流共创。
该片单由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监制、首纪协科学纪录片专委会组织发起。分为自然地理、工程制造、医学健康、科普教育、科学考古、科学人物六大门类,共推荐了来自国内二十多家不同制作机构的共24部科学纪录片作品。
附:科学纪录片2022年度推荐片单
片单的评选过程非常严苛,异常重视科学研究的专业性与严谨度。以郎景和、罗锡文、赵继宗等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近二十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组成“科学家推荐组”,并由十多位国内资深纪录片导演组成“专业推荐组”,经过推荐组的认真审看,反复讨论,才最终得以形成。该片单所推荐的作品,既有极具视听震撼的超级制作,也包含构思精巧的故事讲述。不仅在制作上,代表中国科学纪录片的最高水平,对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专业性表达、切入点选择、严谨程度、研究深度等方面,也获得了科学界的认可。是国内由科学纪录片专业组织,对该片种首次进行的专门表彰与推荐。
除了常规推荐,还有6部作品被评选为“特别关注”,以彰显作品在科学发现、选题价值、创新表述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附:科学纪录片2022年度特别关注名单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壮乡天琴传承人:巧借旧琴焕“新声”
- 线上线下齐发力 阐释多元荆楚魅力
- 中国能源转型引关注 耶鲁专家:美国炮制“产能过剩论”不公平 | 世界观
- 印媒:印度喀拉拉邦山体滑坡已致277人死亡
- 缓解海南游客返程压力 琼海博鳌机场继续增加航班
- 国家能源局:提升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 四川美术学院办本科生年展 215件作品展青年艺术风采
- 古装剧变枪战片 “魔改”视频“用料太猛了”
- 《长三角地区人乳库运行管理专家共识》上海启动编写
- 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 甘肃以“治”管“废”:为“无废城市”建设添“绿”
- 华北多地全力以赴应对强降雨保障民生 多个预警已解除
- 福州探路古桥活化 为文化遗产景观添活力
- 最新减持要求力度超预期 将有效改善资本市场投资环境
- 如何科学挑选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中消协提醒
- 广西柳江“2号洪水”形成 柳州海事部门启动防汛Ⅳ应急响应
- 看完《天下长河》你有没有意难平?
- 每118秒下线一辆整车,湖北新能源汽车“飞驰”跑出加速度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将派员赴华进行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磋商答记者问
- 外媒:一飞机在尼泊尔机场坠毁 机上载有19人
- 热门推荐
-
- 市场监管总局:将聚焦风险高、销量大食品 加强抽检
- 江西下达2023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3.95亿元
- 心动520,“复兴号”见证20对铁路青年幸福时刻
- 专精特新企业营收保持较快增长
- 辽宁:家电以旧换新 最高一人可享受16000元补贴
- 美国总统拜登称将于5月11日结束新冠疫情紧急状态
- 受降雨影响 河北、山西等地共关闭21个收费站
- 中蒙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新货运通道启用
- 新疆—广元铝锭首发班列满载2500余吨铝锭抵达四川广元
- 关键时刻,这一重磅政策延期
- 人民财评:比亚迪“议价”供应商,理所应当
- 世界目光聚焦杭州亚运会:促进文化交流 彰显亚洲团结|世界观
- 2025电视剧行业“开年第一会”,将聚焦哪些大事?
- 北京地铁站内严查健康码 增加消毒频次
- 广西北海海洋牧场“鱼屋”成北部湾生态渔业典范
- 北京做好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心理保障 提升公众心理调适能力
- 中国团队研究提出使用三维方式让光盘存储更多数据新方法
- 深圳邮局海关查获大麻种子461.8克、含四氢大麻酚黄色膏体49克
- 马克龙、拜登、朔尔茨接连入驻TikTok
- 长江航道局多措并举 力保春运航道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