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肌梗死找上青壮年
“孩子刚刚结束当天的高考,夫妻俩接他一到家,父亲就出意外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于扬记得6月8日的场景,一名40多岁的男性患者突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猝死,而他的孩子是附近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
当天,于扬作为心内科的三线值班医生,是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的总负责人。傍晚,她刚接班巡视完就接到电话:急诊科接诊了一名胸痛患者,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在冠心病中死亡率最高。”于扬说,冠心病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的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在冠心病类型里最为严重。当病人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在急性期特别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同时容易引起心脏的机械并发症,如心梗面积大时,会出现心脏破裂或者心脏穿孔,需要尽快救治。
于扬立刻通知心内科监护室、急诊介入手术团队进行准备,第一时间启动了心内科导管室,呼吸机、除颤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设备也都开机备用。完成准备工作后,于扬等医护人员紧张地等待着患者转运,却再次接到急诊的电话——患者发生猝死,正在抢救。
好在经过抢救,患者恢复了生命体征,下一步则是急诊手术。“心脏是全身的输血泵,给全身器官送血,冠状动脉则给心脏供血。一旦冠状动脉发生堵塞,人就完了。”于扬说,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必须尽早、尽量完全地把闭塞的血管开通,恢复心脏的灌注,挽救缺血的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别急,家属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于扬指出,一些年轻患者没有冠心病病史,第一次发病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这个病死亡率高,急性期并发症几率大,抢救难度大,加上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容易造成医患沟通上的不顺畅,医生的压力也会更大。”
于扬负责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她至今还记得看到患者家属时的场景:母亲一眼便可以看出刚刚哭过,头发被汗水和眼泪打湿,一缕一缕地粘在脸颊。一个穿着校服的男生安静地站在旁边,神态懵懵的,还没有缓过神来。
按照医患沟通的原则,于扬应把患者具体情况如实告知,同时客观说明疾病可能带来的后果和抢救成功率。但看到男孩身上的校服,她先问了一句:“今年高几?”得知是高三考生时,于扬犹豫了,“孩子本身考试就面临压力,如今又出现这种情况,真是天降横祸。”
患者的生命以及这个家庭的未来,各种纠缠的情感一下子涌进了于扬的脑海。“我深知,作为一名医生需要冷静果断,但就在此时此刻,我们很难不产生共情。”
“我们可能无法让他一点都不受影响地继续考试,这不现实,但我想帮他减少一点压力,能帮一点是一点。”面对临床的种种不确定,承诺抢救一定会成功是很不现实的,但看着无助的母子俩,那一刻,于扬决定打破医患交流的“规矩”。她对男孩说:“你现在回去,好好准备考试。放心,我们会治好他的,我保证。”
虽然话语里满是冷静和从容,但实际上于扬当时也紧张得几乎要哭出来。“我也有孩子。高考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人生节点,我不忍心看到他在这时受到影响。”
好在最后手术很成功。手术团队在黄金抢救时间之内成功开通了患者的血管。孩子已回家休息继续备考,母亲依然在监护室门口守护。于扬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她,开始术后的接续治疗和监护。
“高考那几天,天气炎热,家长们心理压力又大,这都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于扬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史,这些都是引发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据于扬观察,心肌梗死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设急性胸痛绿色通道,在2022年因为胸痛来排查的1300余例患者中,确诊心肌梗死的有180例。
发病年龄提前,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压力密切相关。喝酒、抽烟、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都是公认的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压对心血管内壁有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吸烟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且还可通过烟中的尼古丁等缩血管物质,使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斑块脱落和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发生。
相较于老年人,中青年群体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更大,更容易发生猝死。老人往往有心绞痛病史,出现心绞痛症状后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及时做介入治疗,有时能为医生争取一定时间,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年轻人通常没有心绞痛病史,多为首次发病即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冠脉系统缺乏侧枝循环的建立,因此心肌梗死面积大,再加上胸痛症状常被忽视,延迟就医,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年轻人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于扬指出,首先要控制危险因素。譬如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时,要定期吃药,定期随访,把血压控制好,减少血管损伤。同时,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除此之外,尽量少熬夜。“现代人压力大,实在要熬夜的话,别喝咖啡和浓茶。熬夜对心脏和血管本就不好,这时候再喝咖啡浓茶,更容易加重心脏负担。”
“当你确实感觉累了,能休息就休息,别说‘我累了,我再挺一挺’。”尤其是当胸前区突发大片的压榨感、撕裂感,或胸口发紧时,一定要警惕,及时就医。“心肌是不可再生的,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心脏功能受损越严重。”
于扬在心内科工作10余年,早已习惯了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也无数次披星戴月与死神赛跑。“一次次抢救的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和温馨的家庭。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给了我们莫大的勇气,大家并肩在这场面对突发疾病的高难度‘考试’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各地综合施策全力护航高考
- 国家统计局: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 中国财长: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 武汉新开两条地铁线路 运营总里程达518公里
- (文化新纪行)城市建设为文物保护让路 浙江温州再现千年古港真容
- 唯一药物即将退出中国:罕见病患者遇到罕见时刻
- 《报告》:合规化、智能化、舒适化成工程建设运输车辆动力需求发展新趋势
- 提前一个月抢民宿、机票,它是下一个“尔滨”?
- 六旬烙画艺人“匠心”传承四十载 “烫”出《清明上河图》
- 哈里斯发表讲话承认败选
- 《长江的微笑:中国长江江豚保护手记》在武汉首发
- “Z世代”掀起自助式婚礼新风
- 结束中国之行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下一站,华盛顿”
- 近百个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品牌合肥车展“斗艳”
- 四川巴塘:“老辣遭遇不合理收费”情况属实 相关人员被处理
-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震撼首演
- 中国专家:“脱钩”“去风险”目标一致,是玩“文字游戏”
- 孩子要挂5天水,为何不能一次把药开了?
- 冷空气继续影响江汉江淮等地 云南西南部等地雨势较强
- 加拿大埃德蒙顿两名警员遭遇枪击殉职
- 热门推荐
-
- AI浪潮下,电影人“逐鹿”何方?
- 以色列计划修建新定居点 联合国秘书长敦促停止
- 湖北荆门警方破获一虚拟货币案 涉案四千亿元
- 安徽马鞍山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 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大家谈)
- 两名女子抽脂后住进ICU
- 来来往往|开箱了!原来是这些年货
- 上海:家门口“育”见“宝宝屋” 解锁“科学带娃”
- 两起长江口锚地非法搭靠、登轮案件被查处
-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十五部门联手行动
- 4家新疆企业落户清远 “广清纺织园”
- 2024年5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2019.1万件
- 广东海事局:应急力量均已待命
- (第七届进博会)在进博会,感受中国绿色转型“加速度”
- 多维度“活力”数据印证经济量增质升 高质量发展扎实前行
- 中新真探:孩子骨密度低意味着缺钙吗?
- 菲律宾3月海外劳工汇款达30.5亿美元
- 辟谣!“中国美术家协会2021年度批准入会人员名单”属虚假信息
- 欧盟为油价升高觅新路
- 携大量现金外出 8旬老太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