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配钥匙、改衣服等服务回归百姓生活圈?
如何让配钥匙、改衣服等服务回归百姓生活圈?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3年来累计支持400余个五微项目落地实施
“微服务”织补社会“微需求”
本报记者 陈华 本报通讯员 朱琛琛 孙雨静 詹伟伟
阅读提示
传统手工活得以延续的背后,反映出社会生活中仍然还有很多“微需求”,而如何处理好这些“微需求”,正是对基层治理“微服务”的考验。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还有人把穿破的衣服再去缝补一下吗?即便有人愿意,传统的针线活还有多少人在做呢?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一个原本只是几位老人帮助邻里做些缝缝补补的团队,现在却引来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
传统手工活得以延续的背后,反映出社会生活中仍然还有很多“微需求”,而如何处理好这些“微需求”,正是对基层治理“微服务”的考验。
织好的是思念
退休工程师覃秀姿所在的龙河路社区位于合肥老城,当地多是老小区,老年人占比较大,甚至不少老人已年过九旬。在日常生活中,覃秀姿发现,有些老人虽然视力不好,不会针线活,但很恋旧。
“有的人衣服扣子掉了、袖子磨破了,还在穿着。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家里一般都有缝纫机,缝缝补补都还会一些。”覃秀姿觉得,这是个发挥余热的好机会,她与同为社区艺术团队的队员们商量后,大家一致赞同。
2020年9月,“缝爱社”成立,随即发起“邻里相缝”项目。这群热心的阿姨,参加的爱心团队不止一个,几乎都有交叉的公益组织。“缝爱社”成立之初,她们在一些活动中会做推广,推荐这个项目。
“上门探访时,我们都会问有无旧衣服要补,看到有破了的衣服床单,就直接缝补。”“缝爱社”成员周晓妹说,最初听说能有人帮忙缝补衣服,不少老人很惊讶,“现在他们都知道了,会主动联系我们。”
2021年春天,101岁的吴传钟找到了“缝爱社”,他退休前是安徽大学副教授,和妻子一同毕业于复旦大学。20世纪50年代两人相恋结婚,当时妻子亲手织了一件绛红色毛衣赠给他,那是他最珍爱之物。后来妻子去世,毛衣也破了。
“拿到毛衣的时候,我们也犯难了,衣服后背下方脱线破了大洞,还有不少小洞。”这个艰难的任务自然是交给了团队里最专业的刘凤云,另一名队员孙肥英协助。
“我们想尽量复原,颜色织法相同,不留痕迹。”刘凤云说,她和孙肥英用了两天的时间,一点点地织起了老人的思念。其间,吴传钟一直坐在一旁,比刘凤云还紧张。“织好了,他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就穿上了,到处给人看。”刘凤云说。吴传钟告诉她,穿上这件毛衣,有如妻子一直相伴。
从生活“小细节”入手
近日,合肥一市民在朋友圈里求助:“网上新淘的裤子长了些,家附近哪里能修改?”没想到后面不少人的留言却是吐槽:“以前家附近有,不知道啥时候就消失了。”
如今,“小修小补”小摊点在城市中越来越少,店面租金上涨、单笔盈利有限等因素严重挤压了生存空间。如何让配钥匙、补衣服等看似不起眼的“微服务”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圈,正在考验着城市管理的精细度和温度。
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蜀山区民政局牵头,发挥党建领航基层治理作用,将“小修小补”纳入微公益创投项目,借助专业的社会组织、社工力量,同时调动居民群众的自治共享热情,从生活的“小细节”入手升级城市管理理念。
“缝爱社”就是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2021年2月,其在三里庵街道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并成功获得蜀山区“微创投”项目资金支持。
“微创投”项目是蜀山区党建领航基层治理创投活动内容之一,由区民政局牵头。2020年10月以来,该区民政局围绕“五好小区”建设,组织实施首届党建领航基层创投活动,重点支持以居民为主的各类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类、居民自治类、议事协商类、组织培育类、社区营造类等项目,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小区综合治理。
专项资金推进3年来累计支持400余个“微党建、微服务、微综管、微自治、微更新”五微项目落地实施,覆盖了扶老助残、心理疏导、社会融入、人文关怀等服务领域,服务居民数十万人次。
小项目解决一批“心头事”
年逾古稀的宋国香在蜀山区西园街道美虹社区生活了40余年,是社区模特队队长,得知街道在征集微公益创投项目时想申报,但是自己连什么是创投都不知道。社区社工于智馨手把手教她怎么写项目申请书,帮她想好活动计划。后来,宋国香的“阳光关爱”项目立项了,并获得经费支持。她不仅每月定期探访小区里的老人,到了节日还为老人包粽子、做月饼。
据了解,蜀山区在2020年举办首届微公益创投项目时,为各镇街投入8万元资金支持,其中每个项目可获得8000元以内的公益创投基金,由相关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和财务审计,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公益事业光有热情还不够,需要自主“造血”才能长期发展。西园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项目如何设置、服务哪些群体都需要考虑到。热心党员、文艺团队负责人在社区活跃度高,具有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往往会成为项目负责人选。“项目确立后,还要避免未绽放就夭折了。”该负责人介绍,社工全程指导为自主“造血”提供了帮助。
据悉,蜀山区组织党建领航基层创投项目,为各镇街购买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统筹管理微公益创投项目,从组织实施、运营管理、能力建设、经费使用方面督导项目负责人规范运行。
五里墩街道“阿甘之家”温暖自闭症儿童、笔架山街道“好街坊邻里互助”打造共治共享新社区…一个项目服务一个群体,一个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心头事”,体量虽小,但涓涓细流汇流成江河。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的小微项目,也成为基层治理的数百条“纵干线”,把社会组织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居民身边。(工人日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初步确认堪察加地区失联直升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张抒扬呼吁社会关注罕见病 推进立法保障
- 故宫儿童剧《甪端》全国巡演首站将登陆上海
- 天坛颐和园景山确保游园安全有序
- 四川盐源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警方悬赏捉拿嫌疑人
- 抖音发布公益报告:两年1.8亿人参与公益,累计创作107万条公益内容
- 5月15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比昨天上升1.1%
- 浙江“买手团”的进博之旅: 刷新“购物车” 扩大“朋友圈”
- 医生提醒:秋分后,多食辛酸少剧烈运动
- 从浙江义乌观奥运经济 商户:是窗口亦是风口
- 撬动数万亿元市场的更新换代行动,将如何展开?
- 节后调整饮食给肠胃放个假
- “云南舞蹈大家跳”走进大理 跳起“最炫民族风”
- “会馆有戏”传承传统文化 市民百年戏楼做月饼、听昆曲
- 广东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维持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 “中国西装名城”大连普兰店举行2024大连时装周普兰店时尚之夜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金银花丰收 “美丽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期待和中国开展“芯”合作
- 16位城市民谣音乐人聚深圳唱响“烟火民谣夜”
- 朝中社:朝鲜军事侦察卫星发射任务失利
- 热门推荐
-
- 京津冀三地推动自动驾驶商用车试点跨区域场景连通
- 《世界青年看中国》组委会副主席贝翠丝: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英卫生部门:英国发现首例人感染甲型H1N2流感病例
- 南非开普敦配备“天空之眼” 加大打击犯罪力度
- “被法人”频繁上演?人脸识别认证漏洞待修补
- 土耳其即将发射首颗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 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称向特拉维夫、耶路撒冷等多地发射了100多枚火箭弹
- 国际美谷项目在广州正式奠基 首批意向企业签约入驻
- 传承关公文化 《中华关帝走进地球三极》出版
- 宇宙之门超感科幻艺术展在蓉开展 呈现东方科幻魅力
- 中国推出五项资本项目政策措施,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展业兴业
- 上海边检总站:五一假期上海口岸出入境客流将达51万余人次
- 笔尚法度 格物求真——试论宋徽宗与宣和画院的审美取向
- 中东部地区持续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
- 济南打造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 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引擎”
- 俄媒:俄罗斯发生四车相撞事故 8人死亡
- 报告称中国对东南亚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 多名专家学者共聚乌鲁木齐 共谋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 以瓷为媒共谋发展 2023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开幕
- 联合国人权专家走访调查美国种族歧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