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里,穿警服的他们,比导游更懂故宫历史
在故宫执勤的民警,每一位脑海里都刻着一幅详尽的地图,他们对大小宫殿、偏僻巷道、商店、厕所甚至装饰陈设都了如指掌。
“警察同志麻烦帮我找找孩子,就在从乾清宫去延禧宫的路上走散了,路过一处大门,不知道叫什么。”“警察同志,我手机丢在一处商店旁边的卫生间里了。”“孩子不见了,原本坐在从御花园西侧出来的台阶上。”电话那头往往语焉不详,当事人多数无法准确描述位置。
王文彪接到过一起报警,报警人在电话里描述的孩子走失地点是,“铜狮子旁”。这难不倒他,故宫里共有七处地点摆放有铜狮,分别在太和门前、乾清门前、宁寿门前、养性门前、养心门前、存性门前和长春宫正殿前。再问一下狮子大小、颜色和周围环境,他心里就有了数。
2021年底开始,天安门地区分局故宫派出所将故宫内外划分为8个“格区”,加强应急值守、指挥调度和巡逻防控工作,确保不管游客走到哪里,都会有民警在岗守护。
“知识不够用了”
王文彪“脑刻地图”的本事不是一日修炼成的。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紫禁城里有70余座大小宫殿、8700余间房,民警们每天都要在红墙黄瓦碧树间走上几万步,才能对它们的名字、故事了然于心。
“知识不够用了。”这是王文彪调到故宫派出所的最初感受。做过巡警、治安警,2014年来到故宫派出所后他发现,在这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是“服务”,“游客问路,除去中轴线、东西两侧宫殿外,很多地方我都不知道在哪。他们有的手里捧着书、地图,要找一个地方,我有时候甚至连地名里的字都不认识。”
王文彪开始恶补知识,“如果只是问路还好说,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呢,游客需要帮助我却连位置都找不到,这绝对不行。”
最开始他在网上搜索,哪碰钉子就搜哪。但是网络信息过于碎片化,后来他开始通过纪录片和书,深入系统地了解故宫。没事的时候,就在故宫里穿梭,把走过的每个角落都填补在脑海中的地图上。
但多数时候,情绪是紧张的,尤其在周末、小长假和寒暑假这样的旅游旺季。民警便是移动的“求助站”“咨询台”,走不了几步他就会被游客团团围住,多数情况下事儿都不大,问路、咨询、找遗失物。
也有急哭的游客,丢的不是东西,而是走散的人。一次,一对80多岁的夫妇走散,二人都没带手机,老太太找到民警寻求帮助。王文彪立刻通知园区其他同事和保安,一起寻找。一个多小时后,工作人员在北门发现一名老人徘徊了很久,说是在等老伴儿。王文彪让对方拍了照片给老太太辨认,这才对上号,焦急的老夫妻终于团聚。
持导游证的人民警察
2020年,王文彪做了一个让周围同事感到意外的决定,他报考了导游资格证考试。复习四个月后,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领取到了导游证,就连以往经常打交道、被他查处过的无证导游都竖起大拇指说:“太厉害了。”其实最初,正是这些人让他萌生了考试的想法。
“和最初恶补故宫知识一样,是工作需要。” 王文彪说,在故宫,曾经时常有无证导游招揽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有时候不免会因为服务质量、价格与游客产生纠纷,导致游客报警求助。调解中他发现,很多“黑导游”抱怨导游证太难考不下来,而且,因为没接受过正规学习和培训,他们自己的知识也经常漏洞百出,不遵守行业规范,服务意识差。
自己持证后,王文彪更了解导游行业,面对这些纠纷时也更有底气和依据。尤其是复习考试时学了些旅游业政策、法律法规和导游从业规范,如果导游方存在过错,他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有一次,一名外地老人不慎和团队走散,导游疏于管理没有清点人数,等民警帮助老人联系上他时,他已经带着团队到了游览的下一站,奥林匹克公园。电话里,导游态度不好还推卸责任,抱怨老人没有跟紧,也不愿意来接老人,而是让他自己打车追赶队伍。老人被埋怨得像个犯错的孩子,满头大汗不知所措。
王文彪安抚了老人,指出导游的问题,“你作为地陪导游,得负责每位团员安全,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在北京人生地不熟,走丢了怎么办?”一番教育下,导游最终来将老人接走。
与景区工作人员“捆绑作战”
除游客外,故宫内还有多个部门、数千名工作人员,要想让“故宫人”更好地融为一体、群策群力,就需要一个更合理的机制。
2021年底开始,故宫派出所将故宫博物院内外划分为8个“格区”,并选派15名业务骨干组成“格警”队伍,进一步提升故宫重点地区的防范与服务力度。
故宫的古建多为木质结构,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格警每天都会“下格”“穿店”,不厌其烦地提示格区里的职工们,规范用电、安全用电,离开的时候锁门、人走了以后断电。他们还会和故宫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员,联合开展检查和演练,记录下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
王文彪的同事刘培与故宫游客服务中心沟通联系创建了“皇城小警”物品遗失微信群,派出所格区民警与景区工作人员“捆绑作战”,了解遗失与捡拾物品信息,通过广播、问询、核查等方式,第一时间确认失主身份,登记归还。见到有游客带着小孩,刘培还会为孩子贴上精心设计的“宫喵贴纸”,如果孩子不小心走失,看到的人就能立即和派出所联系,帮助孩子找到家人。自2021年以来,他和同事共帮助游客找回遗失物品2000余件,收到感谢锦旗12面、感谢信20余封。
“很多游客可能一辈子只来一次故宫,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让他们开心地来,愉快地回。”刘培说。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盘活鱼米之乡“土特产” 江苏“农情四季”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 直航加免签,利好中国—古巴旅游往来
- 早期CAR-T疗法能改善高危肿瘤治疗效果
- 新一轮城中村改造,能否激活楼市?
- (走进中国乡村)千年古村落变“网红打卡地”:冰瀑奇观引客来
- 英国2022年第四季度GDP环比零增长
- 游园会、舞龙狮、绘麒麟……各地热闹过大年
- 微信转账or红包?速看,不懂吃大亏
- 机构:中国内地依然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 较强冷空气影响北方大部地区
- 1月14日央行开展5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查分进行时!多地今起公布2024考研成绩
- 上海优化健康服务模式 想方设法护佑“一老一小”口腔健康
- 新疆10月气温偏高 农业与旅游业享利好
- 宁夏中宁:“苦”药材种出“甜”滋味
- 福州成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平台
- 哈伊高铁呼兰河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
- 剑指“黑飞”“乱飞”,我国民用无人机领域首项国标发布
- 留美海归李峥:创业在粤港澳大湾区
- “2023北舞展演季”将带来47台剧(节目)共计90场演出
- 热门推荐
-
- 香山响起《梨花颂》致敬两代梅先生
- 山西九部门联合打击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行为
- “趣淘”漳州:和谐、温暖!美国知名艺术家代表团点赞南靖土楼文化
- 山西一国外展览80天吸引49万人次观展 民众徜徉50万年“历史长河”
- 全力以赴 大胜归来
- 湖南江永多产业融合发展助农民增收
- 中国北疆旅游专列破百列 6万余人次游玩创历史新高
- 科技小院如何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专家解读
- 注会行业加速释放创新能量 政策激励行业规范发展
- 重庆:饮江景“坝坝茶” 享公园新“耍事”
- 预计超910万人次 广州白云机场今年春运客流或创历史新高
- 从文化传承到IP经营,卡游全方位拓展国潮文化传播路径
- 海口新海港待渡车场仍饱和 官方:勿来排队,船票一周内有效
- 西藏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开展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 巴新山体滑坡致超2000人被埋
- 杭州西湖翁家山“喊山祈福” 吸引国际友人体验茶文化
- 中国南方航空2023中秋“赏月航班”出炉
- 商务部:加拿大威胁对华采取单边打压措施“危险和不负责任”
- 考古学者见证中乌合作
- 中越边境线上的“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