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博物馆创新形式,融入大众——走出有限空间 创造无限可能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日益升温,越来越多博物馆通过创新策展、研发文创等方式,尝试将文物的深度、历史的厚度、文明的广度,转化为特色馆藏的辨识度、观展人群的参与度,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连接度,受到广泛关注。
全天候开放,将艺术活动、艺术市集搬进博物馆;借助前沿技术,云端“穿越”千年,数字化重生珍贵文物;挑选角色、换上服装,在博物馆里体验沉浸式互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将目光投向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博物馆的有益探索,看这方有限馆舍如何创造无限可能,让更多人感悟多彩文化、感受美好生活。
——编 者
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全天候开放——
艺术魅力 沉浸感受
本报记者 曹玲娟
5月7日凌晨,夜色浓重,蒙蒙细雨中,观众们撑着伞等候排队入场,走进首次24小时不熄灯的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
当天,正是上博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展期的最后一天。上博举办“今夜无眠·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活动,这是建馆以来首次全天候开放,将展览推向高潮。
上博一楼大厅竖起一面计时墙,为展览倒计时。从浙江杭州赶来的王女士成为展览最后一天的第一名观众——她6日晚一下班就乘高铁赶来上海,并且排在了队伍最前面。
拖着行李箱来看展,王女士不是个例。据统计,展览接待的观众当中,50%以上来自外省份,还有近6000名来自境外的观众。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上博“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二个展览,也是英国国家美术馆首次将馆藏精品带到中国。
此次展览创下诸多纪录:展期98天,共开设50次夜场,创下了上博夜场开设数量之最;观众总人数超过42万,创下了全国博物馆单个收费展览观众数量之最……上博馆长褚晓波直言观众的热情“出乎预料”,“中国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准已经远超以往,观众对艺术品的理解能力和艺术修养非常高。”
有观众说,选择半夜看展,是希望能避开人潮高峰,“也想感受一下‘博物馆奇妙夜’。”
这是一场关于艺术的嘉年华。现场,特展中备受观众喜爱的“画中人”也“出现”在馆内,与观众互动。夜色渐浓,博物馆的公共区域内,不时响起美妙的音乐,从阿卡贝拉无伴奏人声合唱,到《春》《饮酒歌》等古典音乐曲目,从二重唱组合,到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今夜无眠”的艺术嘉年华氛围感被彻底拉满。
嘉年华的最后6小时,多种形态的不间断直播让35万名不能来到现场的观众,在“云端”同享这场“艺术狂欢”。
褚晓波表示,举办各类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让观众到博物馆体会多元融合的文化氛围。他认为:“未来博物馆需要考虑在全过程中跟观众产生互动,而不是简单地打开展厅。”
“众多文博精品大展的举办,不断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呈现了一个个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发展的实践案例,不仅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
甘肃敦煌藏经洞实现数字化复原——
千载时光 指尖流淌
本报记者 赵帅杰
“太神奇了!每一处历史建筑、每一个服饰细节、每一件展陈文物都真实可感。动动手指,在家‘云游’,也能加深对敦煌莫高窟的了解。”体验了“数字藏经洞”后,家住河南洛阳的大学生小马发了一条朋友圈。
今年4月,结合敦煌学研究成果与游戏科技的“数字藏经洞”上线,不仅数字化复原了藏经洞实体与所藏文物,还能让公众一键“穿越”时空,直观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截至5月15日,1700万人次进入“云游敦煌”小程序,超过45万用户深度体验“数字藏经洞”云游戏。
打开“数字藏经洞”,循着指引路线走进洞窟,就连塑像所披袈裟的细微褶皱、底座的实木肌理也看得清楚。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数字藏经洞”首次在虚拟世界毫米级高精度复现敦煌藏经洞,让海内外的藏经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现、重生。
“我们通过数字照扫、三维建模等技术,渲染了超过3万张图像,生成9亿面的超拟真数字模型。”腾讯互娱技术团队介绍,窟内壁画、塑像、文物的色彩和材质也都高度还原,达到无限接近真实场景的效果。“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对每一个场景和细节都进行了细致考证,涵盖文献、艺术、考古等多个领域。”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说。
移动光标,进入16号洞窟,窟内原本昏暗的甬道、壁画被逐一照亮。“我们运用全局动态光照技术,模拟敦煌上午10点的日照光线,还原室外阳光照耀莫高窟的视觉效果,同时创造性地在窟内设置了‘开灯’的观赏模式,让公众获得等同于实地游览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技术团队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公众还可以化身“数字藏经洞”守护人,一键“穿越”至不同历史时期,与8名历史人物互动,经历从洞窟开凿、封藏万卷、重现于世、文物流散到再次聚首的全过程,参与抄写经书、绘制壁画、拯救文物等重要历史事件,深度感悟藏经洞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以敦煌研究院的学术成果作为支撑,“数字藏经洞”还对21件重点文物进行了高清数字修复和3D建模,设置了一个虚拟数字展厅,每件文物都有自己专属的展开特效和多媒体讲解。
未来,“数字藏经洞”将推出多语言版本,同时邀请海内外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收藏机构参与其中,利用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的藏经洞文物。“研究院也将不断吸收数字技术成果进行文物价值的发掘研究,促进敦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苏伯民说。
河南洛阳推动博物馆提升交互感——
体验文化 “走进”历史
本报记者 毕京津
“如果穿越回唐朝,你最想做谁?”5月11日晚,在河南洛阳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数十名游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挑选角色、换好服装,期待在演出《唐宫乐宴》中沉浸式“走进”历史。
套上青底黄花对襟衫、系好大红烫金齐胸襦裙,再盘一个倭堕髻……经过悉心装扮,来自河北的大学生李晓华和张小娄化身唐代仕女:“这是我们来洛阳的第一个打卡地,能在遗址层上、博物馆里体验沉浸式演出,真是不虚此行。”
随后,她们跟随“狄仁杰”“上官婉儿”等历史人物,在“万国来朝”的宫廷盛宴中,探寻“名画丢失之谜”,也进一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文化。在这场穿越之旅中,她们与众多游客从博物馆的参观者变为历史的“参与者”,在可知、可感的文化体验中,切实感受“科技+创意”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的魅力。
目前,洛阳共有102家博物馆,其中有96家向社会免费开放。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介绍,近年来,洛阳各博物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借助虚拟现实、场景塑造、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黑科技”,在“文物IP”上持续叠加创意,以公益和技术资源助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探索推出一大批高品质文化产品,致力于不断提升游客的交互感、代入感。
在各类创新元素的助力下,洛阳各博物馆一改“严肃”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快速“破圈”,走向大众。洛阳博物馆“河洛之光”数字馆内,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文物、自己用编钟创作乐曲,数字科技不仅让历史文物“活起来”,也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到十三朝古都洛阳独特的文化魅力;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南段的牡丹博物馆,“牡丹诗文互动体验空间”让游客置身诗词世界,点击诗文,便可与唐宋诗词名家进行千年“对话”。
“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门类多样的博物馆体系,是洛阳的‘金名片’。”余杰表示,下一步,洛阳将进一步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与传播,充分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博物馆力量。(人民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藏阿里:下一站“幸福路”
- 四成游客把五一拼成8天大长假
- 一堂有关国家安全的创新思政课
- 夯实债券市场“看门人”责任
- 大熊猫“携手”驯鹿 “成都·芬兰周”在成都启幕
- 浙江温州防台:46条水上客渡运航线停航 37个水工项目停工
- 闻名遐迩的《西游记》,与全真教有什么关系?
- 《云台谣》前传《寻梦香格里拉》首映:去香格里拉寻找“源头”
- 甬广高铁汕头南至广州段累计运送旅客超1561万人次
- 杭州运河畔上演别样草坪音乐节 歌曲演绎由“10后”担纲
- 1月中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47亿件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8日起访韩 将会见韩总统尹锡悦
- 美国亚拉巴马州最高法院批准使用氮气对一名囚犯执行死刑
- 世界关节炎日:你的关节“炎”重吗?
- “烧伤妈妈”晒练字视频哽咽回应恶评:谁愿意拿着捐款受这个苦!
- 淡水河谷与晋南钢铁集团拟携手在阿曼投资铁矿石选矿厂
- 国家版权局发布2022年度八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 《咏春》出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 工资“秒到”钱包 重庆探索数字人民币发放农民工工资
- 加沙临时停火协议进入倒计时 布林肯会晤巴以领导人
- 热门推荐
-
- 财政部:2025年要支持扩大国内需求
- 演绎“京华才女”传奇人生 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再登台
- 今年新疆兵团投1.35亿用于维修改造义务教育学校及补助学前教育
- “南国灯城”之“天下第一灯”亮相欢乐谷
- 安徽省家庭农场突破32万个 数量居全国首位
- 多位专家学者谈“读书”:让阅读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 以色列称超过100人被哈马斯扣押
- 古都洛阳立法保护牡丹引关注
- 沈阳首家孝老爱亲食堂开张 高龄老人周末免费吃午餐
- 巴以危局:拉法之外再无“退路”
- 安徽六安创新文旅营销策略 掘金全域旅游经济
- 庆“六一”素质教育展演举行:激发青少年身心活力
- 外媒:至少600名埃及人在沙特朝觐期间死亡
- 美国纽约学校附近枪击等暴力案件激增 学生们担心放学后安全
- 山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汇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力量
- 总台秋晚新“剧透”:将大量增加温暖情感类节目
- 洪灾袭来险情急 科技撑起“保护伞”
- 新疆罗布淖尔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出现大批白鹭筑巢繁衍
- 202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举行 共商产业绿色变革
- “五一”假期湖北先晴后雨 需防范暴雨及强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