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最美仙境” 寻访“三千奇峰”里的气象站
被游客称为“雪人”的天门山气象雷达 陈溯 摄
中新网张家界5月11日电 (记者 陈溯)一提起张家界,人们大多会联想到“仙境”这个词。随着经济转暖,张家界再一次热闹起来,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张家界各大景区接待游客86.37万人次,同比增长123.18%,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地涌向这座“人间仙境”。而在这背后,有一股“气象力量”在默默守护,守护着这里的“奇峰三千,秀水八百”。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寻访最美气象台站”主题采访团来到张家界,寻访“三千奇峰”里的最美气象站。
“登高望远” 绝壁之上的“千里眼”
在位于天门山顶碧瑶台景区西南角的山顶,有一座被游客称为“雪人”的天气雷达。由于要发挥气象雷达“千里眼”的作用,覆盖更广阔的监测范围,这座雷达选址在天门山景区的重重山峰之巅,海拔近1500米。
在山地建气象站已经十分困难,在绝壁山顶上建站更是“难于上青天”。张家界市气象局一级调研员雷华高向中新网记者表示,类似的工程如果在山下只需3个月便可完成,但在天门山整整用了两年时间。
2016年,这座雷达开始动工建设,由于景区公路只修到1300米的高度,设备、建材不能直接运输到选址位置,剩下的200米高差约3公里的山道,只能通过人力一点点接力扛上来。冬季山顶被冰雪覆盖,气候条件恶劣,每年只能在4月份到10月份施工建设,使工程更加难以推进。
2018年6月,经历重重挑战,“雪人”雷达终于完工并投入运行,自此,气象监测范围覆盖了整个张家界乃至周边市域,填补了以往灾害性天气监测的空白区域,极大提升了这座“仙境”城市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水平,尤其在旅游天气预报预警、防汛抗旱调度指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风、雷电等天气对索道运行的影响很大,因此,气象服务对索道安全运行很重要。”天门山索道副经理漆顺义表示,近年来,气象部门为景区索道运行提供了诸多服务,包括提供防雷检测、提供预警预报信息等。“现在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我第一时间就会打开由气象站提供数据的气象云图,参照其中的气象预警信息来对索道运行进行调整,采取降速或关停等应急手段,这样就能保证设备是安全的、游客是安全的。”
张家界汛期灾害多,短时强降雨多,1998年夏天时,三天的降水量就达到600多毫米。气象雷达的全覆盖有效提升了短时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水平。据介绍,目前张家界气象部门可以提前一至三小时将预警信息对外发布,为防汛抗旱调度指挥提供参考,极大减少了地方灾害损失,提升了旅游业安全水平。
“只此青绿” 茶园里的“守护神”
除了旅游业,茶产业也是张家界“仙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家界永定区是张家界莓茶主产区,也是“中国莓茶之乡”,莓茶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绿色产业。目前,全区莓茶总面积15多万亩,有2个万亩莓茶乡镇,已成为带动当地致富的“黄金叶”。
5月上旬,位于张家界永定区罗塔坪乡的茶园“阴雨蒙蒙”,在这样的时节,永定区的莓茶种植大户平日里都会收到“近日雨水增多,莓茶病害趋多,要对田间积水的田块进行及时疏通排水”的气象提醒。
记者看到,在茶园的中间,有一座由永定区气象局于2020年建立的小气候观测站,不间断地监测着茶园的气候变化。
张家界湘巧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雪云向记者表示,莓茶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要素十分敏感,在阴雨季节,莓茶容易得溃疡病,对田间及时排水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除了生产环节,天气变化对莓茶采摘和加工也有很大影响。“近年来,气象部门为莓茶种植大户提供气象服务,给我们帮了很大的忙,让莓茶种植、加工更加合理、高效,由于减少了灾害损失,我们家的莓茶产量也连年提升。”
近年来,永定区气象局围绕莓茶服务需求,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建立莓茶农业气候监测站点,实时监测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积累莓茶种植气象数据,从专业化、标准化解决莓茶生产中的气象技术难点,为指导莓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与农业部门合作,建立莓茶专家联盟,针对极端天气,及时开展联合会商研判,提高农业天气预警效率,让莓茶这个“黄金叶”能够更好造福当地农民。
“空山新雨” 助力打造“天然氧吧”
在武陵山脉中部,澧水中上游,坐落着张家界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闻名于世,也是电影《阿凡达》和电视剧《西游记》及《钟馗伏魔》等实景拍摄地,高达85%的森林覆盖率使武陵源景区拥有了堪称“爆表”的负氧离子浓度。
在园区的大气环境实时监测显示屏上,负氧离子的显示浓度长年稳定在10000个/cm3以上(有时可达20000个/cm3),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cm3时,该环境就已具备养生保健效果。
1982年,张家界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确定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配合旅游业需要,张家界市气象局为景区提供了专门的气象服务,在武陵源核心景区建设了灾害天气防御系统,针对景区内的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及时将预报预警信息向旅游管理部门和游客进行发布,提升旅游安全。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武陵区积极推动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气象服务在助力打造“天然氧吧”上继续发力。
武陵源区委副书记、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张冲表示,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是气象部门开展的中高端气象服务,与武陵区生态为本的理念十分契合,为此,省、市气象部门积极推动武陵源区进行创建,提升张家界旅游内涵,2022年,经过不懈努力,终获成功。此外,气象部门还开展了气象景观服务产品的研发,组建了专门的预报技术团队,对武陵源核心景区云海、雪凇雾凇等气象景观尝试开展预测预报研究,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和游客体验。“很感谢气象部门长期对景区旅游业的支持和保驾护航,未来还将通过与气象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延伸武陵源区‘中国天然氧吧’品牌的深度和内涵,提升景区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寿阳: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历史新高!7月汽车出口39.2万辆
- 泰国内阁批准为外国人提供10年EEC签证
- 新疆南部牧业村:科学养殖助力乡村大变样
- 广州进入“龙舟水”降水盛期:强降水频繁、致灾风险高
- 寻找“乡村好声音” 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正式启动
- 尺素金声 | 9月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中国经济运行呈现筑底企稳态势
- 江苏昆山:素瓷雪色缥豆香,笑问“咖”从何处来
- 霜打菜没蔫反而有点甜 寒冷环境下蔬菜会将体内淀粉转化为糖分
- 第18届中美电影节和中美电视节即将亮相洛杉矶
- 5G增强版上线 我国首个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开通
- 菲律宾调降马荣火山警戒 短期喷发可能性小
- 第18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在辽宁大连召开
- 马克龙任命新总理 贝鲁能否成功破局?
- 中德国际产业园外企集聚 折射武汉“强磁力”
- 健康食品新风口:下一站,益生菌
- 方旭全新演绎话剧《骆驼祥子》 寻找经典与当下的“通路”
- 汇丰完成对花旗中国内地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
- 山西供电部门多举措应对降雪天气 特巡检修同步开展
- 沉浸式感受古都文化 服贸会旅游展呈现文旅新业态
- 热门推荐
-
- 中山医学院学术节在穗举行:聚焦加强国际合作 加速肿瘤防治
- VR大空间成文旅新宠 业者指技术和内容将是成败关键
- 淡水河谷二季报:铁矿石产量创下2018年以来第二季度最高纪录
- 马克龙吁停火被拒 世卫:加沙每10分钟就有1名儿童被杀
- 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地有较强降雨 华南等地有高温天气
- 风景区门票给企业经营一律评为不合格
- 北京石景山举办“景贤人才”大会 三年内将引进上万名人才
- 2023年新疆旅游人次创历史新高 旅游收入增长2.27倍
- 弱冷空气继续影响中东部地区 新疆北部西南部有较强降雪
- 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设台胞诊疗区及健保服务站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核心工程T3航站楼开工
- “跨度”与“高度”见证桥梁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贵州符号
- 中国志愿者走进柬埔寨乡村学校 爱心浇开“友谊之花”
- 年产40万吨闯荡“一带一路”市场 祁东黄花菜香飘世界
- 农交会举办15场“千县万品”商务推介 促进产销对接
- AI技术变革下,中国动漫能否乘“新国风”崛起?
- 新疆兵团:金融服务持续助力市场经济跑出“加速度”
- 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迈入千万量级
- RCEP红利释放为海南自贸港企业出口赋能
-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