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最美仙境” 寻访“三千奇峰”里的气象站
被游客称为“雪人”的天门山气象雷达 陈溯 摄
中新网张家界5月11日电 (记者 陈溯)一提起张家界,人们大多会联想到“仙境”这个词。随着经济转暖,张家界再一次热闹起来,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张家界各大景区接待游客86.37万人次,同比增长123.18%,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地涌向这座“人间仙境”。而在这背后,有一股“气象力量”在默默守护,守护着这里的“奇峰三千,秀水八百”。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寻访最美气象台站”主题采访团来到张家界,寻访“三千奇峰”里的最美气象站。
“登高望远” 绝壁之上的“千里眼”
在位于天门山顶碧瑶台景区西南角的山顶,有一座被游客称为“雪人”的天气雷达。由于要发挥气象雷达“千里眼”的作用,覆盖更广阔的监测范围,这座雷达选址在天门山景区的重重山峰之巅,海拔近1500米。
在山地建气象站已经十分困难,在绝壁山顶上建站更是“难于上青天”。张家界市气象局一级调研员雷华高向中新网记者表示,类似的工程如果在山下只需3个月便可完成,但在天门山整整用了两年时间。
2016年,这座雷达开始动工建设,由于景区公路只修到1300米的高度,设备、建材不能直接运输到选址位置,剩下的200米高差约3公里的山道,只能通过人力一点点接力扛上来。冬季山顶被冰雪覆盖,气候条件恶劣,每年只能在4月份到10月份施工建设,使工程更加难以推进。
2018年6月,经历重重挑战,“雪人”雷达终于完工并投入运行,自此,气象监测范围覆盖了整个张家界乃至周边市域,填补了以往灾害性天气监测的空白区域,极大提升了这座“仙境”城市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水平,尤其在旅游天气预报预警、防汛抗旱调度指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风、雷电等天气对索道运行的影响很大,因此,气象服务对索道安全运行很重要。”天门山索道副经理漆顺义表示,近年来,气象部门为景区索道运行提供了诸多服务,包括提供防雷检测、提供预警预报信息等。“现在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我第一时间就会打开由气象站提供数据的气象云图,参照其中的气象预警信息来对索道运行进行调整,采取降速或关停等应急手段,这样就能保证设备是安全的、游客是安全的。”
张家界汛期灾害多,短时强降雨多,1998年夏天时,三天的降水量就达到600多毫米。气象雷达的全覆盖有效提升了短时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水平。据介绍,目前张家界气象部门可以提前一至三小时将预警信息对外发布,为防汛抗旱调度指挥提供参考,极大减少了地方灾害损失,提升了旅游业安全水平。
“只此青绿” 茶园里的“守护神”
除了旅游业,茶产业也是张家界“仙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家界永定区是张家界莓茶主产区,也是“中国莓茶之乡”,莓茶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绿色产业。目前,全区莓茶总面积15多万亩,有2个万亩莓茶乡镇,已成为带动当地致富的“黄金叶”。
5月上旬,位于张家界永定区罗塔坪乡的茶园“阴雨蒙蒙”,在这样的时节,永定区的莓茶种植大户平日里都会收到“近日雨水增多,莓茶病害趋多,要对田间积水的田块进行及时疏通排水”的气象提醒。
记者看到,在茶园的中间,有一座由永定区气象局于2020年建立的小气候观测站,不间断地监测着茶园的气候变化。
张家界湘巧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雪云向记者表示,莓茶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要素十分敏感,在阴雨季节,莓茶容易得溃疡病,对田间及时排水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除了生产环节,天气变化对莓茶采摘和加工也有很大影响。“近年来,气象部门为莓茶种植大户提供气象服务,给我们帮了很大的忙,让莓茶种植、加工更加合理、高效,由于减少了灾害损失,我们家的莓茶产量也连年提升。”
近年来,永定区气象局围绕莓茶服务需求,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建立莓茶农业气候监测站点,实时监测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积累莓茶种植气象数据,从专业化、标准化解决莓茶生产中的气象技术难点,为指导莓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与农业部门合作,建立莓茶专家联盟,针对极端天气,及时开展联合会商研判,提高农业天气预警效率,让莓茶这个“黄金叶”能够更好造福当地农民。
“空山新雨” 助力打造“天然氧吧”
在武陵山脉中部,澧水中上游,坐落着张家界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闻名于世,也是电影《阿凡达》和电视剧《西游记》及《钟馗伏魔》等实景拍摄地,高达85%的森林覆盖率使武陵源景区拥有了堪称“爆表”的负氧离子浓度。
在园区的大气环境实时监测显示屏上,负氧离子的显示浓度长年稳定在10000个/cm3以上(有时可达20000个/cm3),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cm3时,该环境就已具备养生保健效果。
1982年,张家界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确定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配合旅游业需要,张家界市气象局为景区提供了专门的气象服务,在武陵源核心景区建设了灾害天气防御系统,针对景区内的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及时将预报预警信息向旅游管理部门和游客进行发布,提升旅游安全。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武陵区积极推动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气象服务在助力打造“天然氧吧”上继续发力。
武陵源区委副书记、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张冲表示,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是气象部门开展的中高端气象服务,与武陵区生态为本的理念十分契合,为此,省、市气象部门积极推动武陵源区进行创建,提升张家界旅游内涵,2022年,经过不懈努力,终获成功。此外,气象部门还开展了气象景观服务产品的研发,组建了专门的预报技术团队,对武陵源核心景区云海、雪凇雾凇等气象景观尝试开展预测预报研究,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和游客体验。“很感谢气象部门长期对景区旅游业的支持和保驾护航,未来还将通过与气象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延伸武陵源区‘中国天然氧吧’品牌的深度和内涵,提升景区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成都地铁上线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主题列车
- 生态环保剧《小岛欢歌》在衡水湖开机 生态知识贯穿全剧
- 宿白诞辰百年:钟于石窟,安于云冈
- 国家级经开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 新疆成功完成两例小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
- 桂林药企自主研发第二代注射用青蒿琥酯通过世卫组织药品预认证
- 中亚多国领导人:中亚国家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能
- “五一”假期将至 全国各地住宿、出游热度持续攀升
- @所有人 雷雨高发季节 注意防范雷击灾害
- 【新春走基层】我在秦岭之巅“推火车”
- 津巴布韦女孩邂逅高原乡村音乐会:相比鲜花,哈达显得更真挚
- “魔兽”退场 两代玩家告别青春
- 从三林老街到前滩时尚地标 上海浦东演绎民俗文化“新”式传承
- 马来西亚举办HSK中国留学就业展
- 正阳门箭楼改造年底前完成 前门五牌楼油饰彩绘翻新
- 泰官员称鼓励泰中物流深化合作
- 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离不开创新
- 青海发现野生药用植物1636种 大部分实现种质库保存
- (走进口岸看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国际物流枢纽作用日益凸显
- 接待游客871.23万人次 南昌春节文旅市场何以“热辣滚烫”?
- 热门推荐
-
- “为我们寻找商机提供重要平台”
- 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启动
- 破解老年人急难愁盼 福建宁德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 准妈妈“阳”了 会伤及宝宝吗?
- “白衣使者”首次海外过护士节:国虽有疆,医者无疆
- 浙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是一个幸运儿”
- 多学科学者关注北京春节习俗变化
- 上海:到2035年,欲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区域邮轮经济中心
- 通讯|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共赢未来——中德汽车产业期待续写成功故事
- 中原油田储气库群全面开启今冬天然气保供
- 英国防部称将再向乌克兰提供2.25亿英镑军事装备
- 广西建成全国最大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
- 日本一新干线列车发生化学品泄漏事件 致6名乘客受伤
- 小厂房造“大风车” “转”出民企发展新动力
- 八部门启动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 丰富业态、提升服务……七部门出手打造现代零售体系!
- 今年上半年广东东莞市进出口同比增长3.4%
- 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启动
- 2024(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汽车鄂尔多斯挑战赛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举办
- 长沙市“港产园”对接暨签约活动现场签约7545万元 助力加速产业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