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委员:中法两国文化基因为奥林匹克贡献创造力 | 中法老友记
中新网北京11月14日电(陈天浩)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近年来,两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互动与合作,彰显了双方的深厚友谊与文化交流的硕果。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常务副主席侯琨指出,中法两国在奥林匹克文化中的交流,不仅是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更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有力象征。
双城传奇:从巴黎到北京
侯琨指出,法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不可替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顾拜旦男爵出生于巴黎,并在1894年于巴黎的索邦大学创立了国际奥委会。此外,他表示,巴黎曾在1900年和1924年两次成功举办奥运会。2024年举办的巴黎奥运会则给奥林匹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彰显法国在全球奥运版图中的核心地位。
谈到中国时,侯琨介绍,继2008年夏奥会之后,2022年冬奥会又花落北京,让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通过奥运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侯琨表示,中法两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历史传承,让两国有了天然的相融性。两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共同信仰,也是两国文化交织的象征,更加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文化互鉴:奥林匹克美学的交融
近年来,中法间的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奥林匹克文化是重要桥梁之一。2024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与法国索邦大学先后在北京和巴黎两地举办了“古都文明对话(北京-巴黎)”活动,进一步探讨了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侯琨认为,北京冬奥会之后仅两年便迎来巴黎奥运会,这一时间节点为两国的体育交流带来了独特的契机。
他特别指出,中法两国设计师在奥林匹克设计作品中的合作,融合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与法国的时尚潮流,提升了奥林匹克的内容品质,也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奥林匹克多元的文化舞台上,中国和法国的设计风格各具特色,却能和谐共融。侯琨认为,中国的奥林匹克设计作品蕴含五千年厚重文化的独特审美,而法国在时尚和设计领域的领导地位,也为奥林匹克文化增添了优雅与前卫的元素。
他进一步解释道,2024年巴黎奥运会有一款徽章包含了中国国旗和中国文字的元素,是中法文化巧妙融合的象征之一。通过多维度合作,中法两国不仅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加深了彼此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
青年合作:在奥林匹克精神中寻求共鸣
中法两国的奥林匹克合作在青年一代中,更是大放异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前往法国训练,体验法国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专业的训练体系,同时法国体育界人士也积极赴中国开展合作项目。
这种双向互动不仅丰富了中法青年间的理解与友谊,还推动了两国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发展。侯琨认为,奥林匹克精神通过青年一代的互动得以传承,为中法两国的未来合作创造了新的可能。
在奥林匹克平台上,中法两国青年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共同语言,不仅在竞技场上展现奥林匹克精神,也让彼此间有了更多交流机会。侯琨提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选择去法国训练,同时,法国的运动员和体育人士也更多地选择到中国来发展体育事业。
侯琨总结道,中法在奥林匹克文化领域的互动不仅是双方友谊的见证,更是两国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最佳实践。以奥运为平台,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中法艺术家们有了更多思想碰撞和切磋技艺的机会。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与互动,不仅对中法未来关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在全球传播的重要桥梁。(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人文茶座)
- 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在福建古田举行
- 北京鼓励居家适老化改造 以资金支持示范项目
- 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经济新路径意味着什么?| 问答中国
- 2023中国算力大会在宁夏银川开幕
- 第六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在渝举行
- 黑龙江哈尔滨:淘学企鹅冰雪大巡游连办80场曝光量破百亿
- “庄稼院里的轻骑兵”: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23联盟成立 为浙闽赣皖人才供支持
- 济郑高铁全线贯通一周年 助力区域融合发展“加速度”
- 英国利兹市市长:愿与杭州等中国城市加强交往拓展合作
- 龙年首个工作日,以实干开工!
- 河北涿州东冯村:洪灾后抢种白菜进入收获季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高效农机助力夏收夏种提速增效
- 物流业景气指数扩张加快 发展动力稳健
- 洪灾后的河北涿州,复耕开始
- 河南黄河启动今年第3次防洪运行机制
- (新春走基层)福建省最大液化天然气口岸外轮入境通关掠影:边检民警守护人间“烟火气”
- 台风“泰利”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海口三港停止作业
- 端午假期怎么过?大数据中找答案
- 热门推荐
-
- 甘肃推动“强省会”:为城市未来发展布局“留白”
- 第四届中国人才势能大会举行 共探人力资源新趋势
- 青海:以法治方式守护“大美湿地”
- 潮起津门 善作善成(四)这就是津味儿
- 2024年首批新疆库尔勒香梨出口北美
- 一名中国公民在印度被扣押期间死亡 中方促查明案件真相
- 北京城区杨柳飞絮基本结束 山区局地13日进入高发期
- (新春走基层)“那一抹藏蓝”成为守护中欧班列畅通的国门卫士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呼吁巴以冲突各方减少平民伤害
- 中国国家版本馆首批网络数字版本入藏仪式在深圳文博会举行
-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 黎巴嫩真主党称对黎以临时边界以色列一侧的地点发动袭击
- 黑龙江省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 悉尼机场与中国大陆航空公司合作数量创新高
- 2023合肥科创金融峰会聚焦探索“金融+科技”新路径
- 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只是征行自有诗
- 废墟中,一名孕妇被救出!
- 迎学生返校客流高峰 铁路部门计划开行学生专列253列
- 跋山涉水踏勘文物,他们在路上|文化中国行
- 新疆兵团:春管春种正当时 科技赋能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