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今后几十年干旱对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或超预期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到21世纪末,平均最长干旱期可能比气候模型此前的预测要长10天。这表明,今后几十年干旱对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可能大于预期。
该论文介绍,气候模型预测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极端干旱气候会加剧,但由于存在不确定性,人们难以实施有效适应策略来最小化干旱的环境影响。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比利时根特大学Irina Y. Petrova和Diego G. Miralles与合作者一起,研究了一系列气候模型在中度排放和高排放场景(IPCC的SSP2-4.5和SSP5-8.5场景)下干旱预测的可能偏差。随后,他们用1998-2018年间每年连续干旱最长天数(称为最长年度干旱期)的历史观测数据校准了这些预测。
论文作者估计,到21世纪末,两种场景下经过校准的模型所预测的最长年度干旱期长度的增幅,可能比未校准模型的预测平均高出42%—44%。这表明到2080至2100年,全球平均最长年度干旱期会比此前预测的长10天。他们还发现,在北美洲、南美洲和马达加斯加,校准模型预测的最长年度干旱期的增幅大约是未校准模型预测的两倍。
论文作者也指出,在两种排放场景下,中亚和东亚校准模型预测的未来最长年度干旱期的减少量可能比未校准模型预测减少量多出近3倍。这项发现表明,一些地区出现更频繁降雨和洪水的风险会增加。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他们的本项研究发现,凸显出在全球重新评估干旱风险的必要性,并强调了纠正现有气候模型偏差以增加预测可信度的重要性。(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展在京开幕 近120件展品首次公开亮相
- 辽宁建昌全力加快房屋建设进度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 文化中国行丨贵州黎平侗锦,“针线里的民族史书”
- 量子计算国际最新研究:向可扩展量子纠错进展更进一步
-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河南、海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 刚果(布)首都发生踩踏事故 至少37人死亡
- 正式携手!蒙牛学生奶与贵州村超签署公益合作协议
- 农机使用“土专家”见证广西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
- 楼院里的“移动小仓库”隐患重重该咋管
- 中老铁路跨境旅游列车将常态化开行 交旅融合编织文旅产业新画卷
- 《看不见的顶峰》主角张洪:登顶珠峰很重要,但脚下的这一步更重要
- 网络弄潮“说书人”
- 俄国防部:过去一周,俄军对乌目标进行17次大规模打击
-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暂别”观众 部分陈列线上“永不落幕”
- 66.5%受访者期待在社区建设免费公共学习空间
- 俄罗斯一架罗宾逊直升机坠毁 已致四人遇难
- 协同联动发展长江经济带
- 做好这四步 轻松应对乳牙疾病
- 春运期间 民航公安深入开展整治“机闹”维护航空安全秩序专项行动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丨镁佳科技CEO庄莉:中国是世界上汽车产品落地最好的国家
- 热门推荐
-
- 春节假期 新疆民航运输旅客量逾90万人次
- 美国举行2024年总统选举投票
- 为让老乡看到最新上映的电影,阿里要下乡公益放映1000场
- 恶行不断!有3起驻日美军相关性犯罪案件未被公布
- 溺水事件频发 教你学会科学救援
-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去年进出境邮轮403航次
- 艺术改变现实
- 中国专家研发新型探针 可快速、准确诊断结核病
- 德国8月通胀率为6.1%
- “摇滚先锋”携手“Z世代唱将”唱响广州塔
- TikTok首席执行官正面回应安全性质疑 听证会现场遭百般刁难
- 德国国家青年芭蕾舞团登天桥剧场 展现不同风格流派艺术魅力
- 搭平台促交流 江苏推动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发展
-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预计2024年新兴经济体加速复苏
- 百余名侨商侨领聚焦广西“一区两地”建设机遇
- 中央气象台10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 2024英中商业论坛在伦敦举行
- 电商主播言行不当引发投诉
- 北京市郊铁路:1月10日起 怀柔-密云线列车开行时点调整
- 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