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秒钟完成的3D物体制造法出现 首次将2D打印、折纸和化学法结合
科技日报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日本东京大学官网最新报道,该校研究人员首次将2D打印、折纸和化学方法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实现快速制造3D物体而不会产生任何废料的方法,新方法可使材料几秒钟内即完成自动折叠。
复杂物体的3D打印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打印过程必须铺设大量的2D层来构建物体。该过程通常会浪费支撑未完成物体所需的大量材料。目前也存在一些使平面材料自折叠成3D形状的新方法,但有耗时长的缺点。科学家一直希望使用最少数量的材料来缓解这些问题,即通过选择材料中的某些特殊性能,允许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自动折叠成复杂的3D形状。
团队此次发现了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创建自折叠的对象。从本质上讲,他们制作的其实是带有折纸图案的平板,这些图案非常复杂,即使是熟练的折纸艺术家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但是凭借新开发的特殊工艺,几秒钟内材料变身复杂的3D形状。
该技术利用一种特殊的喷墨打印机,将2D折纸设计打印到塑料片的两面,塑料片会因加热而收缩,但它使用的墨水却不会收缩,干燥时可保持柔韧性。这一微妙的“差别”可在一侧或另一侧的墨水部分之间留出间隙,让设计人员可控制纸张的某个部分的折叠方式。
与之前相比,研究团队将输出分辨率提高了1200倍,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创建的设计不仅具有新颖性,而且还可以用于实际应用,在任何存在紧张的物流或存储情况下发挥巨大作用。
【总编辑圈点】
将2D打印、折纸和化学法结合,充分体现了科学家们融合多领域新旧技术的巧思。简单来说,他们是将现有物体扫描成平面图案,再通过加热时材料基页收缩、油墨则抵抗收缩的特性,找到墨水间的“空隙”进行折叠操作。很棒的一点是,由于预折叠的形状是完全平坦的,因此该技术可以将现实中的物体转换为2D,需要时再回到3D,譬如在灾难重建领域,它可以将某些难以运输的医疗物品折叠送达再释放。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年新疆两条直流输电工程“疆电外送”电量已超1000亿千瓦时
- 95岁“司号兵”再吹冲锋号忆烽火岁月 下巴的伤疤是光荣“勋章”
- 以翡翠故事为载体,这部舞剧有哪些动人之处?
- 宁夏博物馆掀起“文博热”
- “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丨用文旅搭起陕西与中亚间的“彩虹桥”
- 价格大幅降低 千万患者受益!胰岛素集采将开展接续采购
- 哪些日子最需要仪式感?受访青年认为是婚礼和生日
- 进入夏季建议主动出汗 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 二十位北京市民登台演绎《盛会》北京版
- “疫情防控家庭消毒40问”电子书上线!
- 北方自西向东有强降雨过程 长江中下游等地持续高温
- 刘晓光: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引领中国经济更强劲增长
-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 (新春走基层)海内外书法名家广州集体写“福”迎新春
- 北京全面进入企业开办“e”时代 助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 美国“泄密门”嫌疑人被判15年监禁
- 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40万人次
- 报告:韩国人口连续四年下降 平均年龄升至44.8岁
-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要求对苏丹武装冲突中的违法行为展开调查
- 走进孙子故里 品味品质滨州
- 热门推荐
-
- 鼻子上的“黑痣”或是晒出来的癌
- 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正式启动
- 芬兰正式加入北约 俄罗斯称北约扩张是“直接威胁”
- 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海洋主场活动在浙江举行
- 红土地上振兴路:“烟稻轮作”鼓起农民“钱袋子”
- 世卫组织:美国禽流感疫情有外溢风险
- 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新路线!全球规模最大乙醇生产装置启动试生产
- 焦点访谈丨今年我国外贸开门红“红”在哪里?
- 杂技剧《天鹅》开启俄罗斯巡演
- (新春走基层)肃北乌兰牧骑50年:深入牧区,走向世界
- 普京会见非洲代表团:俄方从未拒绝就乌克兰问题进行谈判
- 春节养生指南:什么样的饮食才健康?
- 照护在远方
- 易车大模型“蓝图”入选人民网“数造新实体2024”年度报告
- 不特意规划行程,深入体验文化风俗的慢旅游受欢迎
- 游客朝熊猫兰香扔饮料瓶 园方:肇事游客已交警方
- 为地质灾害预警插上“智慧的翅膀” 全力以赴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美国的“芯片焦虑症”越来越严重了
- 5月份CPI走势总体稳定 下阶段将继续呈现温和回升态势
- 世界旅游组织:2023年国际旅游业收入达1.4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