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高法院“教育平权裁决”背后的左右之争
【管窥天下】美最高法院“教育平权裁决”背后的左右之争
王聪悦
阅读提示
美国最高法院两项涉及教育的裁决,再度将教育平权的种族与阶层维度引入公众视线,使本就缺乏缓冲地带的左右意识形态之争化为一场关于社会道义、社会准则和社会目标的严重对立。
近来,美国最高法院两项涉及教育的裁决再度引爆社会争议:一是6月29日宣布高校录取中系统性考虑种族因素的惯常做法违宪,高校招录务必将申请人的个人经历而非肤色视作关键考量因素;二是6月30日以“违反重大问题原则”为由,裁定拜登的学生贷款减免计划违宪,该决定涉及减免金额约4300亿美元,将影响多达数百万美国人的偿贷情况。
两则裁决再度将教育平权的种族与阶层维度引入公众视线,使本就缺乏缓冲地带的左右意识形态之争化为一场关于社会道义、社会准则和社会目标的严重对立。
社会道义:社会兜底与优胜劣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美国教育的产业化倾向和“盈利为先”的企业化思维不仅使高等教育成本愈发高昂,且把中产阶级萎缩、巨富阶层与赤贫阶层同时扩张的“双钻石”畸形结构集中映射在大学校园内。在此背景下,美国社会对最高法院上述两项裁决的分歧,恰恰揭示出分立政治光谱两端的美国人就社会道义认知存在根本分歧。
左派关心民生疾苦,有意扶危济困,往往非常依赖大政府对社会发展、市场运行等自在型规律的调控及补偿。“社会兜底论”相信教育的本质之一在于弱者通过学习获得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右派则把特定少数族裔的弱势和穷人的教育困境归因于个人能力和际遇的优胜劣汰,对人为增加弱势族群享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机会格外不齿。
从最高法院裁决结果看,认为同情弱者是阻碍社会发展原罪的观点显然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势头下行、社会弹性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的美国更具市场。
社会准则:法律与文化孰为主导
自民权运动伊始,教育公平就是非洲裔、拉美裔等寻求族群平等的重要场域,也是白人民族主义捍卫自身优势地位的主战场之一。
美国最高法院在处理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克案(1978)、普伍德诉得克萨斯大学案(1996)、格拉茨诉博林格案(2003)、费舍尔诉得克萨斯大学案(2016)等有关教育歧视的要案时,表现相当矛盾,一方面不愿将之称为“历史补偿”之举,而仅强调坚持多元化对高校的现实利好,另一方面不断提出实施细则,不允许高校录取采用标准较明确、透明度较高的种族配额(racial quota)或种族加分(point allocation)等做法,一切种族因素的考量必须置于“总体评估”之内。
这种对全方位教育平权的不以为意,堪称美国奖勤罚懒的基督教伦理与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文化共同荡涤的结果。左派信奉法律支配文化,认为通过立法让少数族裔和经济实力不足的学生与白人精英后代获得同等的教育平台系应有之义。
右派反其道行之,主张文化支配法律,强调仅因肤色而照顾个别申请者或因扶贫而减免个别群体贷款,难以与世代美国人信奉的拓荒者文化有效呼应,有违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原则。
尽管罗伯茨大法官的判词预留了个别学生申请中参考种族因素的可能性,但该判决与罗诉韦德案、纽约百年控枪法被推翻一样,堪称如今占据上风的保守派向美国传统文化的再度致意。
社会目标:追求平等还是坚持公平
拒绝在高校录取中照顾弱势的少数族裔群体与拒绝为贫穷的学生贷款持有者缓解经济压力,其基本思路都涉及一个古老的核心命题,即美国社会的良治目标究竟在于追求平等,还是坚持公平。
高校录取考虑种族因素的初衷显然是要以适度的政策倾斜克服深植于美国制度和文化内里的种族不平等,拜登决定大幅减免助学贷款的出发点显然也指向当前困扰美国的贫富隔离现象。
按照左派的逻辑,一个社会如果单向度奖励成功者,却不去拉失败者一把,那么无异于退回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因此想方设法“补齐短板”是消除社会不平等的必由之路。但对右派而言,在种族、财富等方面全然无差别根本无法实现,既然平等无望,那么无论制度还是法律,务必恪守公平。
在右派看来,贸然减免学生贷款,一则相当于将少部分人的贷款分摊在了全部纳税人头上,二则人为制造了受过大学教育的借款人与其他借款人之间的不公待遇,三则有邀买人心、拉拢选票之嫌,这种“慷他人之慨”的做法对受益者和受损者而言都有失公平。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2021年的数据显示,即便一直追求教育平权,18-24岁的各族裔美国青年中就读大学比例依然相差悬殊,亚裔高达60%,白人38%,黑人37%,西班牙裔为33%,原住民比例则低至28%。
总而言之,最高法院此番判决及发酵不过是当今美国社会左右之争的冰山一角。从影响看,一方面美国高校向来宣称拥抱多元性、独立性和竞争性,但也会因逐利需要据守一些永远不会公开透明的录取细则。
因此违宪判决产生后,对被称为“教育平权最大受害者”的亚裔来说,看似迎来改观,但优异分数是否能就此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绝对通行证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教育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提高,对缓解社会不平等颇有助益。最高法院拒绝照顾弱势群体的判决不仅影响教育平权,还有难以预估的涟漪效应,或将引发企业雇主们对现行“种族多样性计划”的连带质疑,从而进一步固化指向较低代际流动性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据此彻底改写美国社会的发展轨道和未来前景。(工人日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50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都来了 链博会上“链”什么?
- 这一夜,有居民家中留宿11位“临时亲戚”
- 解开“心”的变量 让情绪来保护健康
- 国家统计局: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5%
- 上好佳落户江西德安二十载:选择德安就是心安
- 北京升级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列车上充电真会伤手机吗?插座哪里找?收好这份春运充电指南
- 生活剧里的日常,帮我们重新梳理亲人关系场
- 上半年广州为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3.95亿元
- 中国与东盟多家机构签署海水养殖等合作项目21个
- 深圳举办智能网联汽车与高性能材料产业投资促进大会
- 青海湖畔“海滨藏城”:白藏羊高效养殖成牧民致富“喜羊羊”
- 2023青年电影周(浙江)开幕 百位电影人共话行业发展
- 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的中国印象:文化很多元 感受很“city”
- 甘肃“爱心家人”呵护残疾大姐:一对一心理连线励积极人生
- 泰国一座造船厂突发爆炸 已致2人死亡多人受伤
-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 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 美商务部长访华 中美双方将讨论哪些话题?商务部回应
- 广西中医药蛇伤疗法“漂洋过海” 冀与东盟共建蛇伤数据库
- 儿童话剧《我和我的队歌》上演 再现厦门“英雄小八路”事迹
- 热门推荐
-
- 台风“杜苏芮”29日晚进入河南 境内多地将现明显风雨天气
- 文体旅加速融合 市场空间不断拓展
- 中国书法家协会公布2021年度入会名单 共292人
- 5月中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446万人次受灾
- 杭州西溪湿地龙舟赛端午再次回归 23国选手组队西溪竞渡
- 艾萨克·埃凯当选汤加新首相
- 浙江前十月新报告艾滋病病例3718例,50岁以上男性占1/4
- 土耳其议会推迟对通过瑞典加入北约议定书法案的讨论
- 中新健康丨海南出台政策支持创新药械发展
- 广东湛江再添两条高速直通粤西空港
- “老广”喜欢尝新鲜 更爱传统老口味
- 在坦桑尼亚,我们一起种玉米
- 中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严格中小银行准入标准
- 广西工业城市柳州以人才筑基 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
- 工作环境恶劣没有法律保护!美国监狱劳工沦为现代奴隶
- 尼日尔宣布立即断绝与乌克兰的外交关系
- 太平洋岛国齐发声:日本排污入海不是自家私事,要尊重科学与数据!
- 上海上半年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快 体现增长韧性和发展活力
- 国际刑事法院申请对以总理、国防部长和哈马斯高官的逮捕令
-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贵州加快建设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