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美媒:美国非洲裔移民数量呈上升趋势 但在移民政策讨论中却成为“隐形移民”
中国日报网6月6日电 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4日报道,目前,美国各地非洲裔移民人数正在大幅增长,20%的美国非裔不是移民就是移民的后代。但他们很少成为围绕移民政策的美国全国性讨论的中心,因此被称为 “隐形移民”。即使在很小的相互交流中,许多黑人移民也会谈论他们的文化、身份和历史有时被忽视的方式——甚至更糟。
位于田纳西州北纳什维尔的哈德利公园曾是一个种植园。在它周围,有田纳西州立大学——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以非裔为主的大学;还能看到曾经种植庄稼的土地。“这个空间在很多方面都是纳什维尔非洲裔的代表,”田纳西州立大学公共历史学家利奥萨·威廉姆斯(Learotha Williams)说。在这座城市的周围,有宏伟的老建筑,它们曾经是种植园的房子,俯瞰着非洲裔放牛、碾磨谷物、种植烟草的田地。如今,人们不喜欢总是指出这一点,威廉姆斯说。当你参观一些以前的种植园时,奴隶的存在“几乎被抹去了,甚至不再把他们定义为‘奴隶’,称他们为仆人。”
威廉姆斯将这种动态描述为一种“集体失忆”。他明白一些人可能不愿意去回忆纳什维尔历史上最痛苦的部分。但跳过那段历史是不健康的,他说,“因为过去给了你某种身份。它将你与一个团体或一个事件联系起来,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或者你是如何陷入困境的,以及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从那以后的几代人,非洲裔移民陆续来到纳什维尔和田纳西州的其他地方定居。从索马里到卢旺达,从苏丹到埃塞俄比亚,从尼日利亚到海地,人们在纳什维尔扎下了根。这个城市人口的12%是由移民组成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2000年之后搬到这个城市的。但就像前几代的田纳西州的非洲裔一样,他们有时不得不斗争,以使他们的存在被承认。
田纳西州移民和难民权利联盟机构的壁画上写着“欢迎回家”,意为田纳西州是各种背景的人的家园。
蕾拉·艾哈迈德(Layla Ahmed)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政治组织者,在纳什维尔长大,她的家人由索马里移民过来。她说,她喜欢询问人们对索马里文化的了解,但听到人们的回答,她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沮丧。海盗,他们通常会说。”也许还有饥饿。战争。恐怖主义。”
马兰吉利·萨帕塔(Maranjely Zapata)住在田纳西州东边的诺克斯维尔。最近,她与一个问她来自哪里的人进行了一次谈话,她的回答令他震惊。”他说,‘洪都拉斯有黑人?’我感到很惊讶。我当时想,那里到处都有。但有些人真的不知道。”像这样的互动使萨帕塔更想谈论她的身份——让人们了解加里富纳文化,以及更广泛的非裔文化。
尼约克维齐格瓦·阿图马尼(Niyokwizigwa Athumani)是一名住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高中生。他出生在卢旺达,年幼时来到了美国。当他告诉其他孩子他是非洲人时,他因此受到欺负。“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我的文化认同是什么,”他说。为了努力融入社会,他不得不把自己的那一部分最小化——以至于他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我知道我是非洲人,但我想做的更多。”
克劳德·盖特布克(Claude Gatebuke)也来自卢旺达,30年前来到纳什维尔。和其他人一样,他也有过很多身份被驳回、忽视或轻视的经历。“多年来,非裔美国人一直在谈论警察暴力、种族定性等问题。所有那些我经历过的事情都是创伤性的。美国人不相信,直到手机摄像头出现,然后美国人表现得像,”哦,这很糟糕。这才刚刚开始”。但唯一开始的事情是拍摄它。”
历史学家威廉姆斯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非洲裔一直在公开谈论他们在警察和美国政府手中经历的暴力。他说,暴力“这并非偶然,这是我们社会的特征。就像否认它发生过也是一种‘特征’一样。”威廉姆斯说,非洲裔社区“自城市建立以来就一直是居民。但我们常常感觉自己是最不受欢迎的居民。有时,我们是一些最受鄙视的居民”。而且,他说,“在很多方面,我们仍然是被看不见的。”
美国《无边界》杂志网站在日前的一篇报道中提到,无论非洲裔移民对自己的群体有什么感受,美国政府在看待非洲裔的方式上是非常统一的。而且他们不在乎是移民,还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或是家里五代人都生活在这里,或者五个世纪,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被奴役,从非洲被偷走,带到美国大陆。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对待非洲裔移民群体,玩弄他们。
来自赞比亚的莉莲·因加比雷(Lillian Ingabire)表示:“我感到震惊的是,人们在这里如此关注种族问题。在美国,人们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你的皮肤。在美国,任何看起来像非洲裔的人都被归为一个群体。我总是说,如果警察让你靠边停车,他们不会问,‘你是非洲人还是非洲裔美国人?’你的身份并不重要。你的自我价值并不重要。就好像种族在这里被武器化了一样。”
美国奴隶制的遗留问题对今天的移民政策和对非洲裔移民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很直接。比如,公共指控,它与奴隶制有关。这与之前制定的关于非洲裔的政策和关于非洲裔身份的叙述有关。他们是穷人,他们是懒人,他们没有能力。这些都是在非洲裔移民政策中出现过的叙述。
(编译:马芮 编辑:胡晓珊)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球创业者峰会获奖者:感受到被政府和行业资本关注
- 近90米高、薄壁空心、抗震!这座太行山区“第一高墩”如何建造的?
- 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新数据 新看点)
- 钢琴家郎朗讲述动画梦 新专辑《郎朗的迪士尼》16日发行
- 浙江省调整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 深山避暑 观星赏湖拍花海
- 王蒙同名小说改编 话剧《活动变人形》将亮相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
- 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发布
- 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长快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
- 研究称英国去年超过百万儿童陷入贫困状态
- 重庆市云阳县发生一起森林火情
- 全球百名学者齐聚“世界围屋之都”江西龙南“论剑”客家文化
- 阿塞拜疆总统:阿航空难因客机遭到地面攻击严重受损
- 云南法院近年来对毒品案件重刑率始终保持高位
- 今“夕”何“夕”——古人这样过七夕
- 博物馆整活,太会了!
- 日本直升机失事10日后搜寻发现5人遗体 岸田:痛心至极
- “一键叫车”让老年人也能智慧出行
- 广东:促进古树名木与城市乡村、历史人文和谐共存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参展日本“城郭博览会2023”
- 日均流水超50万 内蒙古警方侦破一起跨境网络赌博案
- 乌克兰用无人机“暗杀普京”?克宫:没听说,都是捏造
- 玩转“非遗+” 广西侗族大歌“唱”出新活力
- 变“粪”为宝 今冬供暖锡林郭勒牧民有了“绿色”路径
- 目前最白涂料可使建筑物降温
- 安踏集团获“中华慈善奖”表彰
- 中国志愿者走进柬埔寨乡村小学传递爱心
- 六岁男童不慎被钢筋贯穿胸腹腔 爱心接力助转危为“安”
- 故宫博物院携多项数字化成果亮相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
- 2025年放假安排来了!多了两天假,你想怎么休?
- 马来西亚举办“一带一路”漫画集和评论文集推介仪式
-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英国议会正式解散 大选选战拉开序幕
-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
- “梅花”在江苏晃悠了10个小时,走了
- 原创话剧《诚信老爹》杭州上演 讲述“子债父还”真实故事
- “催收巨头”突然停业 创始人曾放话年入10亿
- 广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逾92% 为近20年来最好水平
- 安徽防汛一线见闻:防御有条不紊 民众生活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