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美国两党不忘“做足戏份”
随着6月1日最终期限即将来临,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大。
当地时间5月10日—11日,美国白宫官员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举行会议,讨论提高债务上限的可能性。
然而围绕这一问题,两党仍然互不相让,谈判未能打破僵局。
此前被寄予厚望的、原定于12日举行的美国总统拜登与国会高层讨论债务上限问题的会议也被推迟。据白宫发言人透露,双方同意在下周举行会议。
美联社报道截图
舆论普遍认为,在美国经济正在走向衰退的大背景下,一旦发生债务违约,受到重创的不仅是美国经济,还有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
“这是一场人为制造的危机”
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俨然成为了又一个民主、共和两党争斗的工具。
4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共和党提出的一项法案,要求政府将今后10年的联邦财政开支削减4.5万亿美元,并取消部分清洁能源减税政策等。在此前提下,国会将批准把债务上限额度调高1.5万亿美元。
《纽约时报》报道直言,共和党针对债务上限问题提出的法案公然“夹带私货”:要求能源政策进一步向化石燃料倾斜,加快石油和天然气钻探的租赁和许可,并减少建设新管道的障碍等。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发表讲话,批评共和党的“债务上限法案”实际上是在“挟持经济”,威胁让美国陷入债务违约。
拜登还指出,债务违约是一场人为制造的危机。美国应该以负责任的方式削减开支,降低赤字,避免不必要的危机。
他还在讲话中吹嘘自己的政绩,称自己是历史上唯一在执政前两年中创纪录地减少了1.7万亿美元赤字的总统。
路透社报道截图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麦卡锡11日则表示,自2月1日他首次就债务上限问题与拜登坐下来谈判至今,白宫从未拿出认真态度对待,参议院方面也毫无作为。
麦卡锡(图自视觉中国)
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今年1月19日就已经触及了现行的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随后采取了“非常措施”来筹集支付账单所需的额外现金,这笔资金将于6月消耗殆尽。
5月11日,在日本新泻举行的七国集团财长会期间,美国财长耶伦再度就美国债务即将突破上限问题“发声”,她说美国若出现债务违约将“害人又害己”,同时呼吁美国国会再次提高债务上限。
耶伦警告称,即便最终避免违约,围绕债务上限的相关政策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成本。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截图(题图为耶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科扎克近日对美国可能发生的债务违约发出警告,并呼吁美国两党尽早就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
科扎克指出,如果美国发生债务违约,对美国和全球经济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路透社报道截图
债务上限问题演变为政治攻击手段
其实,美国两党并非不清楚债务违约的严重后果。
正如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所说的,违约不是一种选择,他相信双方最终能达成某种协议。
然而颇为讽刺的是,即使知道最终的结果,美国两党还要利用这个过程“做足戏份”。
设置债务上限的初衷原本是利用行政和立法部门的权力制衡避免政府“开支无度”,但在美国政治极化氛围浓厚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早已沦为又一个“党争”工具。
用美联社的话说,随着债务负担不断增加,债务上限逐渐演变为一种政治攻击手段。
美联社报道截图
美国《明尼苏达邮报》批评称,美国发生债务违约、打击就业和经济的风险临近,共和党人却与白宫玩起了政治博弈,这种不计后果的斗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明尼苏达邮报》报道截图
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在发生债务上限危机时,来自共和党的受访者指责拜登的可能性与来自民主党的受访者指责国会共和党人的可能性一样大,都达到了78%。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美国党派之争僵持不下。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截图
除了党争导致债务上限危机冲击经济之外,美国经济近来还出现了诸多不好的信号。
美国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近日表示,美国正开始出现信贷紧缩,可能发生经济衰退,要避免美国经济硬着陆。
不少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表示,受增长动能减弱、美联储激进加息、银行业危机等因素拖累,美国经济或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陷入衰退。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蔡耀远
记者丨闫明
编辑丨李皓 林维
签审丨李鹏 蔡耀远
监制丨关娟娟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1亿元餐饮消费券来了!明起每天上午10点发放!
- 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4.5级地震
- 日本连续4个月出现贸易逆差
- 新疆乡村书记:打造“铁村”硬实力
- 英国凯特王妃谈抗癌之旅:“隧道尽头有光明”
- 我国自研水陆两栖飞机AG600批产首架机机头大部件交付
- 【新春走基层】震后一年,温暖中前行
- 中国生态旅行秋季榜单发布:胡杨林获推“最美秋色”
- 中欧班列,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 专访陆婷玉:作为演员,我不能只做“陆婷玉”
- 美术教育该有怎样的社会担当?
- 中新人物|周蕙:谁说歌迷一定是年轻人,我唱给中年人听
- 前11个月我国集成电路出口破万亿
- 北冰洋海冰2005-2007年期间有何变化?研究称变得更薄更均一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开馆
- 社交平台变“歌圩” 千年山歌成“网红”
- 北京环球度假区“环球中国年”1月18日启幕
- 冬季流感人数增加 可能跟这两个数据有关
- 画好园区“同心圆” 古城襄阳走出“百亿强镇”
- 跨里海中欧(亚)班列日日开行已成常态
- 热门推荐
-
- 甘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屏障治理 守护“母亲河”安澜
- “天宫少年”再登台讲述未来故事 小记者探班带来鲜活“暗号”
- 畅享假期时光 全国方特主题乐园推多款“五一”假日活动
- 疼疼疼 到底是哪种疼?教你五步把疼痛说清楚
- 1—8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29455亿元
- (新春走基层)四川攀枝花探路共富微路径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回应“东北虎伤人事件”
- 新经济增速强劲 浙江2023年新设个体工商户迎新高
- 东西问丨吕锡川:儒家文化何以成为泰国华商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
- 中国数字卡联盟启动筹备 共建中国数字版权生态
- 日本长野发生袭击事件 已致包括警察在内的3人死亡
- 唤起心底的乡愁 2024江西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
- 专家建言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 国家统计局:9月份CPI环比持平 PPI环比降幅收窄
- 山西大同:中药材成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 2023广州国际灯光节开幕 珠江两岸上演视觉艺术盛宴
- 假期旅游,这四类传染病要当心!
- 西藏各地开足马力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 澳大利亚一汽车撞进露天餐厅致5死5伤 总理发文哀悼
- 上半年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