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藏霸权之心
美国所谓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意志和标准强加于人,用自身在盟友小圈子里打造的“家法帮规”取代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则,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近来,美国一些人为了给即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造势,升高了鼓吹所谓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调门。这套话术并不新鲜,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是美国在国际上强划阵营、向别国施压时越来越频繁使用的幌子。美国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和标准强加于人,用自身在盟友小圈子里打造的“家法帮规”取代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则,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社会对其危害性早有认识。
(一)
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正义战胜了邪恶。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70多年来,国际社会公认,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秩序没有丝毫关系。联合国宪章里没有这个说法,联大和安理会决议里也没有这个概念。“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至多只是在美国及其部分盟友组成的小圈子中流通。“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迄今也没有准确定义,关于谁制定规则、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如何遵守规则、维护什么样的秩序等关键问题,美国的回答充满了随意性和选择性。国际人士指出,美国政客口中“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既不能在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法中找到身影,也没有任何具体内涵,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名词”。
美国包装出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目的是随意解释和适用国际法,垄断国际规则、国际秩序的定义权。“秩序”“规则”越不具体,美国的自由裁量权就越大。任何国家的任何行为只要触及了美国的霸权利益,都可以被贴上“违反规则”“破坏秩序”的标签。美国专栏作家彼得·贝纳特指出,正因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从未得到充分定义,“美国维护这一秩序的主张,也永远无法被证伪”。有英国学者形容,讨论这个美国政客从来没有明确定义过的词,就像“和迷雾搏斗”。
美国如果真心想维护国际秩序,完全不必费力鼓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只需把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落到实处。美国应尽快把拖欠联合国的会费以及维和摊款欠款缴清,尽快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停止独家阻挡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停止拒不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停止一而再、再而三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美国长期以来唯我独尊,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对国际组织合则进入、不合则退出,打着维护国际秩序之名行破坏国际秩序之实,真实意图就是在现有公认的国际体系、国际秩序之外另搞一套美式“家法帮规”,服务自身霸权利益。
(二)
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植根于美式霸权,服务于美式霸权。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获得独霸全球的地位。为摆脱联合国体系和国际法的约束,美国炮制“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用于美化包装美式霸权。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保罗·波斯特的研究,“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越来越多地被美国政府使用。美国贩卖“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与冷战后美国霸权不断扩张同步。
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虽然顶着“规则”“秩序”之名,但常常有两副面孔、两套标准。同样是打击极端暴恐势力,在美国是反恐,在其他国家就成了人权问题;同样是维护国家安全,在美国是必要之举,在其他国家就成了“侵犯民主自由”;同样是支持国际交流,在美国天经地义,在其他国家就成了“搞宣传渗透”……这种双重标准正应了美国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麦科伊的话:“必须遵守国际法,除非你是美国。”
经过话术包装,美国对外采取的武力干涉、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种种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披上了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虚伪外衣。从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发动战争,到在欧亚多国导演“颜色革命”,再到肆意对几十个国家实施非法单边制裁、“长臂管辖”,美国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行动,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稳定,而是动荡和灾难。
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还是美国拉拢盟友、制造阵营对立的工具。美国执迷于遏制打压其选定的“假想敌”,但凡被其定义为“竞争对手”的国家,无一例外都被贴上了所谓“规则破坏者”“秩序颠覆者”的标签。美国频繁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名在世界上生乱,让国际社会看得越来越清楚:在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装之下,藏着一颗美国利益至上的霸权之心;美国以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幌子,拉帮结派搞集团政治,才是当前国际秩序稳定面临的主要威胁。
(三)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全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亟须携手应对,共克时艰。在此形势下,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要性、紧迫性正变得更加突出。
美国应尽早认清,世界不需要由一个国家发号施令,也不需要“价值观同盟”,需要的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尊重,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当前,国际社会要公道、不要霸道的呼声更加强烈。广大发展中国家战略自主意识不断提升,在维护国际秩序问题上更加积极主动发声,强调回归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主张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作为二战中伤亡最大的反法西斯盟国之一和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创始会员国,中国始终把捍卫联合国权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方面,保持着最好的记录。近年来,美国为了遏制打压中国,极力给中国贴上所谓“国际秩序挑战者”的标签。这种歪曲抹黑影响不了国际社会的客观判断。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伦纳德认为:“美国押注于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而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反对“强权即公理”的霸权行径,超越阵营对立的陈旧思维,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守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国与国交往的黄金法则,这不仅是中国的主张,也是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诉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美国拼凑的排他性小圈子,代表不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代替不了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家法帮规”,代表不了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秩序将继续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以个别国家的霸权意志为转移。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艘丹麦油轮上被劫持的6名船员在尼日利亚获救
- 商务部:上半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2.7%
- 南京发现东吴张昭家族墓 出土两方龟纽金印
- 广东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广西对RCEP其他成员国活力释放 外贸增长态势良好
- 刚刚,iSING!Suzhou在美国唱响“唐诗新曲”!
- 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科学突破
- 中国和越南首个中文学习测试中心揭牌仪式天津举行
- 外汇局: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171169亿元
- 专访作家马伯庸:历史的动力其实来自底层
- 15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亮红灯”
- 【应急救援基层行】徐长青:甘当“红门卫士” 守护万家灯火
- 宁夏为葡萄酒酒庄免费开展涉外商事认证服务
- 山西阳曲:多彩民俗祈良愿 社火展演闹街头
- 香港6月零售业销货价值同比升19.6% 连升7个月
- 叙利亚政府军称重创反对派武装并夺回部分阵地
- 南非副总统马布扎辞职
- 北京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
- 陕西佛坪:一野生大熊猫现身“熊猫村”
- 世界首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保护迫在眉睫
- 热门推荐
-
- 中国将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等
- 湖北荆门首发至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汽车出口班列
- 张家界文化旅游推介会在英国伦敦举办
- (走进中国乡村)“村晚”让贵州避暑山村“热”起来
- 泰国推广低碳水稻种植
- 对浪费外卖食品说“不”
- 西藏各地开足马力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 俄议员称2名音乐厅袭击事件嫌疑人被捕
- (成都大运纪事)外籍官员及运动员点赞成都生态:“这里像一座公园 处处鲜花盛开”
- 创新引领 江西南昌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机遇
- “中国在文化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
- 我国积极有序扩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效如何?国家外汇局解读→
- 产地保护、质量监管 青海出台首部枸杞产业发展条例
- 伊拉克称美军袭击已致包括平民在内至少16人死亡
- 复苏挑战下,小微经营者生存境况如何?
- 第四届福建省街头文化艺术颁奖仪式暨展演活动福州举行
- “养生年轻化”助推健康管理
- 港股何时走出低迷?业界指具有利条件憧憬2024
- 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 赣闽首次举办铁路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竞赛 提升应急救护队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