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枪病”入髓折磨美国“病体”
新华社华盛顿1月31日电(记者孙丁)新年伊始,美国便笼罩在枪支暴力的血色阴影之中。2023年第一个月,美国接连发生造成严重伤亡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成为近5年大规模枪击事件数量最多的一月份。
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统计数据,截至1月30日,美国2023年已经发生50起造成至少4人死伤的大规模枪击事件,近3500人死于涉枪事件,超过2600人因枪击事件受伤。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枪支暴力愈演愈烈,“枪病”深入骨髓,政治极化、利益集团作祟等因素导致“无药可医”,持续折磨美国“病体”。
“美国特有的危机”
“枪支暴力是一场美国特有的危机。”美国反枪支暴力活动人士约翰·罗森塔尔一语道破美国枪患的严峻现实。
2023年第一天,美国宾夕法尼亚、北卡罗来纳等多州发生6起大规模枪击事件;第一个月,单是加利福尼亚州一地就发生7起恶性枪击事件,其中包括造成11死9伤的洛杉矶县蒙特雷帕克市舞厅枪击案。
1月22日凌晨,警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蒙特雷帕克市的枪击事件现场工作。新华社发
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在社交媒体上说,当他在医院与一起大规模枪击案伤者见面时,又不得不前去听取另外一起枪击事件的汇报,“悲剧接踵而至”。加州大学戴维斯医疗中心枪支暴力问题专家加伦·温特穆特哀叹:“我们疲惫,我们害怕,我们愤怒。”
美国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去年参与的一项全国性民调显示,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认为枪支暴力是“重大问题”,八成表示枪支暴力日益严峻。此外,21%的美国人表示,过去5年中,自己、家人或朋友曾经历枪支暴力,超过四成担心未来5年自己会成为枪支暴力受害者。
“在美国持枪太容易了”
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公民持枪权,从此持枪自由被视为美国人一项重要的个人权利。在这种“枪支文化”作用下,美国民间枪支保有量在世界上“一骑绝尘”。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轻武器调查项目”研究显示,美国民间持有至少3.93亿支枪,折合每百人手中约有120支枪。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枪支暴力解决方案中心联合主任乔希·霍维茨指出,美国枪支暴力问题同其他国家相比的一大区别是:在美国想有枪太容易了。
虽然美国联邦法律要求对所有枪支销售进行背景审查,但难以约束私人间的枪支交易。美国倡导加强枪支监管组织“每个城市支持枪支安全”网站资料指出,由于这一漏洞,即便是有重罪史的人也可以轻易买到枪。
在此条件下,工作和生活压力、经济困难、家庭不睦等因素都可能成为涉枪暴力事件的导火索。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经济、社会遭受严重冲击,枪支销售激增,大幅打破此前记录。霍维茨说,人们似乎想要购买枪支获得安全感,而暴力事件的增加又会进一步催化人们的恐惧感,以致更多人购买枪支。
近些年,得克萨斯、印第安纳等州还放宽枪支限制。例如,印第安纳州去年出台法案,允许18岁以上的人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携带手枪。去年6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违宪为由推翻了纽约州一项限制民众在外隐蔽携枪的法律,扩展了拥枪权。《大西洋》月刊网站文章评论说,在可预见的未来,枪支暴力将继续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美国枪支暴力问题是政治性的”
美国枪击悲剧接连不断,谁之过?在美国控枪倡议团体“妈妈们要求采取行动”创始人香农·沃茨看来,“美国枪支暴力问题是政治性的”。
最近,美国政治漫画网一幅漫画一针见血:画中,在一块块写有“大规模枪击案”的墓碑旁,象征美国国会的鸵鸟将头深深地埋入土里。
多年来,控枪问题是美国两党政客博弈的一个焦点。每当枪击悲剧发生后,政客们上演的几乎是同样的剧本:民主党人呼吁加强枪支管理,共和党人指责是人之过而非枪之过。一番嘴仗后,政策未见推动,法案未见落实,新的枪击事件继续发生……
去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旨在加强枪支监管的法案,但从结果上看并未缓解持续恶化的枪支暴力问题。加州近期几起枪击事件后,拜登又敦促国会通过一项民主党人发起的更为严格的枪支管控法案。不过,新一届国会众议院由共和党控制,这一法案“落地”前景并不乐观。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刊文说,大规模枪击事件接连发生凸显美国国会山的一个政治现实:即使发生了这一系列震惊美国上下的“屠杀”,国会也不太可能凝聚民主、共和两党共识,并推出任何新的枪支管控措施。
美国势力强大的枪支游说团体也是问题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以全国步枪协会为代表的反控枪组织以及它们背后的枪械制造商向美国政客“慷慨”输送政治献金,以阻拦控枪立法。沃茨说:“全国步枪协会花钱让政客们不作为。”
美国《纽约人》周刊网站文章指出,由于缺乏国家层面更有效的枪支法,美国几乎不可能阻止更多的大规模持枪杀人事件发生。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学家佩德罗·诺格拉也感叹,枪支暴力受害者之多与美国政治反应速度之迟缓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无力和绝望。(新华社)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金砖+”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
- 王文:中国外交有充分自信,西方给的“帽子”不必介怀丨两会·世界观
- 宁夏:有意愿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达100%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演员靳东:戏剧表演不是“简单的明星梦”
- 专家呼吁大力发展安宁疗护让临终患者少一些痛苦与挣扎
- 外媒: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派驻叙利亚军事顾问死亡
- 水上运动成暑期消费市场“新宠”
- 《周易》治世思想的三重境界
-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武汉揭晓
- 兰州新区秦川打破“村界”创收 产业联盟诞生“百万村”
- 涿州一名“村官”的5天4夜
- 北美票房:《海洋奇缘2》力夺北美周末票房三连冠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
- 青海三江源腹地农牧民迎丰收节:产业带动高原民众增收
- 开放型外贸新体制逐步完善
- 黎巴嫩传呼设备爆炸已致9人死亡 约2800人受伤
- 2024年前两月中国房企拿地意愿继续恢复
-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苏丹问题发言
- 广西开展“薪暖农民工”服务行动 畅通维权渠道
- 宁夏希望工程“及时雨”救助项目为患病儿童家庭“雪中送炭”
- 热门推荐
-
- 7月中国仓储指数为46.5% 消费品业务活动表现相对较好
- 国务院发布6方面24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
-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2030年总体规划发布
- 炫富抄袭虚假营销,短视频乱象在“暴击”一老一小
- 湖南近三年对非进出口规模中西部第一 持续释放开放动能
- 9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12元 下调85个基点
- “中华文化大乐园”搭建中泰文化交流桥梁
- 一揽子措施降低生娃成本!年内31省份有望全部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洪灾死亡人数升至41人
- 123米超长海上风电叶片组在连云港港启航
-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口岸迎来首批240小时过境免签外籍旅客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134个税目产品关税减让答记者问
- 平安人寿蔡霆:将诚信基因写入平安保险代理人队伍
- 《天下宋城》在京出版
- 东海、南海海域8月16日开渔 约5.5万艘渔船出海作业
- 韩媒:韩日首脑将在广岛举行会谈 巩固“穿梭外交”
- 预防流感“神药”卖断货 但这药真有那么神?
-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南航道桥首个钢吊箱顺利下放
- 广州预测“中秋国庆”假期到发旅客量日均同比增逾七成
- “中国好人”马昌杰: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成为与人方便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