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怎么做】守牢底线 防返贫致贫(视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做好帮扶政策和工作衔接作了安排部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体系
截至今年10月底,已经有超过六成监测对象稳定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当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风险总体可控,但防止返贫致贫工作仍要不断优化完善。要紧盯每一个监测对象、每一个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个体,精准界定监测范围,强化大数据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质效,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动态消除风险。
增强内生动力实现产业就业双轮驱动
当前,全国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培育形成了带贫益贫能力较强的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7万亿元。农村农业部数据显示,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连续3年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4051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16396元,增速持续超过了全国农民增长的平均水平。
农村农业部表示,要谋细抓实明年“三农”各项重点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方面,保持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比重要稳定在60%以上;着力提升帮扶产业质量,因地制宜提出脱贫产业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推进路径。就业方面,确保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着力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用好劳务协作、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渠道。
2025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毫不松懈抓牢抓实,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经济网 高原)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香港新生代的内地“职场”体验
- 李杰:AI手机普及的标志,是让更多人能用上AI
-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发布
- “艺荟中西”图像展亮相天津 200余件作品展现海上丝绸之路变迁
- 膝关节反复疼痛 医生从36岁患者的膝关节抽出一杯“啤酒”
- 消费活力更充沛,还需权利保障更给力
- 三名高管辞任,汾酒“三分天下”突围迎来硬仗
- 民警化身“护牧队” 为新疆牧区秋季转场护航
- 鸡西·兴凯湖大白鱼产业论坛举行 全国渔业专家畅谈大白鱼产业发展
-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迎2020年以来首艘访问港邮轮
- 2024年中澳国际电影节启幕
- 绥芬河铁路口岸入境接车实现全面增长
- 宿固高速公路首榀箱梁成功架设
- 外媒:字节跳动旗下CapCut、Lemon8等应用在美国停服
- 鲍威尔重申加息论调!道指跌0.22% ,银行股普跌
- 政学企代表齐聚北京 共论医学装备人工智能和医用机器人发展应用
- 以“油”传情探索振兴路 粤桂携手举办油茶文化旅游节
- 两岸青年在“沙县小吃第一村”寻根追味
- 国庆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3.3亿人次 环比增长48.1%
- 时代创业喜剧《乘风踏浪》研讨会举办
- 热门推荐
-
- 直播带货乱象期待数字化监管治理
- 西藏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防火宣传进校园
- 伦敦发生持刀伤人事件 致一亡四伤
- 招商银行:创新产业转移金融服务模式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 4名俄罗斯恐袭事件直接参与者已被押送至莫斯科进行审讯
- 吉林锚定学生作业改革 多校校长提出拒绝“题海战术”
- 浙江高温升级 杭州预计未来七天最高温均超40℃
- 包粽子扎香囊制龙舟 柬埔寨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端午节
- (经济观察)对“脱钩”不买账 外企竞相与中国“挂钩”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16千米
- 中西音乐会+婺剧经典戏 多伦多“欢乐春节”开门红
- 科研人员揭示腕足动物2.5亿年来多样性衰退之谜
- 吉林入汛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四成
- 推广共享用电 新疆电力试点解决“短时用电大问题”
- 给世界以温暖 波司登高德康参加央视财经世界品牌路跨年演讲
- 野菜是否会被污染?怎么科学健康地食用野菜?
- 广州荔湾区百艺城发生火灾 现场明火已被扑灭
- 外媒高度关注叙利亚总统去向,各方说法不一
- 广西推动构建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平台
- 贵阳:聚焦“三个关键” 数智共生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