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规律性认识”,具体指什么?有何深意?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会议提出了一个“根本保证”和五个“必须统筹好”,为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只有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才能够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加强调研思考,加强实践历练,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我们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表明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对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作用,这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的规律性认识。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不仅是理论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规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很显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只有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遵循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更好发挥党和政府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治理的双重优势,保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既有总供给的问题,也有总需求的问题,当前最迫切的是总需求问题。从总供给看,主要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和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从总需求看,主要是投资趋缓、消费不足和出口乏力。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之首,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和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等一系列举措;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特别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等等。这些任务举措的目标就是持续增加总需求。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现实问题。当旧的技术、模式、业态不能提供或不能更好提供发展动力的时候,就需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其本质是一个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创新给予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过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确立为发展的主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最主要的就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论断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存量和增量都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统筹好增量和存量的关系,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内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存量资产。存量资产只有不断地循环起来,才能创造更多增量,从而使可支配的资源不断丰富起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总量的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打好组合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一系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求加强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并提出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些都是为了打好政策“组合拳”,通过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根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的体现,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体现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要求,其目的就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是全部经济工作的要求和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是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具体体现。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旭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发布合院式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 沿袭时代特色分类修缮
-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BC电池时代来临,“奢侈品”开始走向大众市场
- 日本欲借不全面报告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引多方质疑
- 今日四川盆地雨势增强或现大暴雨 夜间起主雨带逐渐北抬
- 亚运会冠军何杰获聘“宁夏网络文明传播大使”
- 中国石化CCUS成果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
- 洞庭湖区偷捕鱼涉案额上千万元 湖南沅江抓获一非法捕捞团伙
- 第十四届央视财经香港论坛举行 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 广西富川脐橙走向海外市场
- 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公布 有何影响与趋势?一文了解
- 重庆推进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
- 今年江西省红十字会“博爱送万家”发放救助款物1093万元
- 精彩连连,看点不断!国庆假期文旅大餐“村趣”无限引客来
- 多地证监局公布今年首份行政处罚决定书
- 国开行两项成果纳入中巴高委会第七次会议成果清单
- 共赴“诚信之约” 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 安徽“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26.4万亩
- 湖北推动农村公路“走得通”到“走得美”
- 中国早期五大文明首次汇聚山西
- 青海省“高原医学博士服务团之家”揭牌成立
- 热门推荐
-
- 推动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 国资国企首个资产智能撮合平台在北京发布
- 2024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运货物增长超11倍
- 青海玉树:持续挖掘文化旅游线路 诚邀八方宾客感受三江源
- 大模型发展提速 中文语料够“吃”吗
- 辽上京遗址年度考古全面启动:探秘皇城南向院落
- 北京未来几天发生轻中度污染过程 强化区域应急联动
- “一城阳光 泉漾太行”山西阳泉首届文旅发展大会开幕
- 新漫评:行“民主”之名,搞对抗之实,美国政治操弄何时休?
- 印度发生火车脱轨事故 至少3人死亡29人受伤
- 云南腾冲海关查获3块黄金制品,共计499.44克
- 从《清明上河图》中走来的木拱廊桥,该如何守护
- 湖北“牵手”边疆六省区 以茶为媒促各民族交融
- (年终观察)山东扩容国际“朋友圈”争当开放“弄潮儿”
-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认可服务机构增至11家
- 5月中国仓储指数小幅回调 业务需求有所恢复
- 广西建立首批桉树太空育种试验林
- 汾酒国际化发展论坛聚智聚力 为中国白酒国际化贡献“清香力量”
- 旅行社恶意“甩团”致数百游客滞留 前员工揭套路
- 中国海警完成2023年北太平洋公海渔业执法巡航任务
- 广西梧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