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这列“钢铁驼队”为世界经济增动力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跨越山海,“钢铁驼队”为世界经济增动力(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当地时间12月3日上午9点10分,从中国重庆开出的第十万列中欧班列X8083次,穿越广袤的欧亚大陆,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来自中国的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等,将从杜伊斯堡这一重要的内陆运输枢纽分拨至欧洲各地。
历经10余年发展,中欧班列路网越织越密,迄今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钢铁驼队”跨越山海、奔流不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不仅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
量质齐升,线路多元——
“中欧班列已迎来黄金时代”
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重要举措。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2011年首趟中欧班列抵达杜伊斯堡的情形。”杜伊斯堡港口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库斯·班恩表示,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参观杜伊斯堡港,中欧班列自此驶入发展“快车道”。10年多来,杜伊斯堡港口集团同中国伙伴的合作卓有成效,双方合作超越了传统物流范畴,拓展到港口建设、仓储服务等领域。
得益于中欧班列,杜伊斯堡这座工业城市获得新生,已成为重要的铁路、公路、水路枢纽和欧洲重要的货运中心之一,吸引了超过100家物流和贸易企业入驻。场站的扩建与繁荣带动就业增长,仅物流行业就创造就业岗位超2万个。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代总领事昌海涛表示,中欧班列为亚欧贸易往来提供实惠高效的全天候物流解决方案,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带入欧洲千家万户,并吸引大量电子商务企业落户杜伊斯堡等城市,有力带动了沿线城市产业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通道多元化发展稳步推进,班列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全境。“中欧班列已迎来黄金时代”,德国孔斯托弗经济信息网前不久以此为标题报道中欧班列。文章表示,2024年是铁路运输的丰收年。由于海运费用不断上涨,国际铁路货运特别是中欧班列正在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以连接中国—中亚—欧洲的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为例,今年上半年该线路的货运量同比增长了65%。
位于杜伊斯堡的德国跨欧亚公司,从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中受益匪浅。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塞尔·施泰因介绍,与2023年相比,今年班列运行频次提升,货运量不断增加。“随着中欧班列覆盖更多的欧洲城市和客户,班列运输效率和稳定性持续优化,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有效提升,公司业务有了较大增长”。施泰因说。
共商共建,互利共赢——
“对众多企业而言是巨大发展机遇”
多瑙斯特雷达小镇位于斯洛伐克毗邻奥地利和匈牙利的边境地区,德国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集团子公司梅特朗下属的一个多式联运场站就坐落于此。即使在夜色中,仍能看到起重机在这座全天候营运货场往来穿梭,龙门吊的射灯不时闪烁。
“2020年,梅特朗经由中欧班列的运输量为3万标箱,2023年这一数字涨到4万。我相信未来货运量会继续增长。”梅特朗公司中欧班列业务总监马丁·库贝克告诉本报记者,为适应欧亚物流业务增长需要,公司正在匈牙利新建两个货运场站,“中欧班列的发展潜力巨大,对此我充满信心。”
如今,中欧班列产品供给日益优化,服务能力不断提质升级。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推动下,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每周开行17列,包括西安、成都、重庆、义乌、武汉、广州至杜伊斯堡、波兰罗兹、波兰华沙等线路。由于运输时效有了稳定预期,中欧班列在国际货运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吸引了大量高附加值货源。
对于中欧班列的“快”,波兰全球物流代理公司业务总监皮特·斯米吉耶拉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位客户的集装箱仅用10天就通过中欧班列从中国运抵波兰,接到通知后他跟我说,运输速度太快了,他的货物通关表格还没来得及准备呢。”几年前,该公司感受到中欧班列的运输优势,成立专门的铁路运输部门。几年来,公司业务飞速发展让斯米吉耶拉很是感慨,“中欧班列是欧亚大陆运输方案的一个极优选择,对众多企业而言是巨大发展机遇。现在越来越多客户前来咨询和购买服务,让我们应接不暇”。
从里海到地中海,从多瑙河到莱茵河,越来越多的承运商、物流服务供应商和运输平台企业抓住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机遇,积极投身跨亚欧物流运输网络建设,将中欧班列的过境站建设、支线铺画等与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共商共建实现服务提质增效,同时众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产业园区也随之而生,为当地民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幸福之路,繁荣之路——
“在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欧班列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更好融入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升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水平,日益成为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荣之路”。
“2023年,奈尔特集团承运的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集装箱数量增长了20%,年营业收入增长8%,达14亿欧元。”塞尔维亚奈尔特集团多式联运业务总监伊万·米利切维奇告诉记者,奈尔特集团近年来积极投身中欧班列运营,致力于物流业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米利切维奇认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建设,将进一步巩固塞尔维亚作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纽带地位。为适应该运输走廊业务的不断增加,奈尔特集团投资1亿欧元用于扩大产能、优化物流,并对其位于贝尔格莱德西部的多巴诺夫齐物流中心实施自动化改造。“奈尔特集团将抓住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机遇,为东南欧地区客户提供完备的端到端供应链解决方案,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巴尔干地区不断发展。”米利切维奇说。
中欧班列为欧洲生产商和贸易商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新通道,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商品搭乘中欧班列进入中国市场。“我们运营的最长线路是从中国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线路,行驶距离超1.3万公里。”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运输企业英铁瑞公司欧亚区执行董事约尔根·胡施卡对本报记者表示,英铁瑞在中国北京、上海均设有办事处,和武汉、义乌、重庆等中欧班列始发城市保持密切合作,“与中国合作伙伴携手发展,我对未来业务增长很有信心”。
中欧班列的多式联运模式还提升了供应链的弹性,促进了区域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德国宝马集团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关键零部件到中国沈阳工厂,并将成品汽车通过班列返运至欧洲市场,实现了产业链的高效闭环。保时捷、奥迪等欧洲知名车企,也通过中欧班列将欧洲产的成品车和零部件运到中国,促进了跨国供应链的高效协作。“中欧班列在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奥地利中国与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哈内斯·费尔纳表示,在全球物流和供应链稳定遭遇挑战的当下,中欧班列发挥了“稳定器”作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人民日报柏林电 记者 刘仲华)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乌克兰首都基辅传出爆炸声 防空系统正在运作
- 哈萨克斯坦外长呼吁欧安组织关注阿富汗局势发展
- 特朗普枪击案现场一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
- 日媒:日本福岛核污水第四次排海将于28日开始
- 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在重庆举行
- 中国专家率先用AI系统破解个性化、精准调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难题
- “双11”快递业务旺季来临 粤快递揽收量连续两日超亿件
- 【新春走基层】重生态育成“幸福湾”
- 创新!苏剧改编电影,《国鼎魂》如何赢得观众的心?
- 宁夏发现最早西夏瓷窑遗址
- 上海临港新片区加速智能汽车产业集群集聚 助力中国汽车“出海”
- 孩子发热到底如何正确应对?家长应对指南来了
- 首届上海市“应急科普 守护城市安全”科普讲解大赛举行
-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上新” 展出6件新修复文物
- “长三角热门网红露营地”将揭晓 倡绿色无痕露营新生活
- 千年荔乡广西钦州开启“甜蜜”夏季 预计产荔枝近40万吨
- 哈萨克斯坦客机失事遇难人数升至38人
- 古琴台修缮一年既很长又很短
- 宁夏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00例
- 广州数字经济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领跑功能日益凸显
- 热门推荐
-
- “借身份”上岗期间猝死,公司能否认劳动关系吗?
-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带来哪些实惠
- 第四届中国(天津)二手车出口海外展销会举办 助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 光谱识别+智能分拣,助棉田摆脱“白色污染”
- 浙江宁波成立低空智联网示范中心及产业联盟
- 点餐开票须先扫码 商家涉嫌多种违法
- 韩国宪法法院将于12月27日首次开庭审理尹锡悦弹劾案
- 报告:中国内地零售和餐饮品牌掀新一轮“出海热潮” 青睐香港、澳门和新加坡
- 央广财评|三大积极因素助力2025年外贸回稳向好
- “洋弟子”学茶艺、说方言圈粉百万:中国生活“麻辣鲜香”
- 低保人员患重病、老年群体办理赔……保险如何解决民生难题?
- 山东曲阜年味拉满 市民逛大集寻特色文化
- 专家学者齐聚南昌 共话江西航空产业发展新机遇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贵州湄潭:茶产业激活乡村振兴“绿引擎”
- 台媒看大陆:山西晋中王家大院 展现晋商精神
- 我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蓝色粮仓”向“新”出发
- 这座东北小城,承包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泳装!
- 中新健康|国家医保局:全国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70%左右
- 沪上侨界人士览临港巨变 驾芦潮碧波
- 百年菜谱重现 广东连州千人试吃东陂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