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东乡:一根甘蔗“熬”出甜蜜日子
中新网江西东乡11月30日电 (王剑 侯意平)“试试,我们的红糖是用传统古法熬制的,吃起来甜而不腻,充分保留了甘蔗的自然风味。”初冬时节,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瑶圩红糖基地,创业乡贤陈满顺热情邀请来访者品尝红糖。
每年11月中下旬是瑶圩甘蔗集中砍收季节,一车车新鲜甘蔗被放入榨汁机器,伴随着“轰轰”的声响,甘蔗汁流到沉淀池内。经过滤、沉淀和澄清,甘蔗汁依次被倒入“连环锅”中进行熬煮。据陈满顺介绍,“瑶圩红糖使用柴火熬制,需选用含糖量高的甘蔗。”
熬制过程看似简单,却是最讲究的环节。甘蔗汁先被倒入第一口锅熬煮。达到沸点后,又被舀入第二口锅进行熬煮、滤渣、除沫。除去泡沫后的甘蔗汁再被舀入第三口锅、第四口锅内进行“赶水”熬煮,同时清理剩余杂质。
火候和温度的掌握,是瑶圩红糖熬制的关键。制糖师傅需要不时查看并添加柴火,以确保火力稳定适中。同时,为防止糖浆被熬焦,熬糖师傅要不停地用大勺搅动锅内糖浆,促使其内部产生气泡起沙。最后,把熬煮搅拌好的糖浆倒入模具内,等待冷却成型。
“每一块红糖都历经选材、洗净、榨汁、过滤、沉淀、澄清、打泡、赶水、摇飘、打沙、过滤、成型等工序精心熬制而成,凝结了制糖手艺人的辛劳和汗水,造就了瑶圩红糖入口即化、自然清甜、蔗香浓郁的口感和风味。”陈满顺说,“我们一直沿用祖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手艺熬制红糖,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过去,瑶圩当地都是各家各户分散式生产,销售渠道也比较单一,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价格优势。村民有好的制糖手艺却难以推广出去,有着“糖在深山无人识”的遗憾。
如何做大做强古法红糖产业,带动更多瑶圩群众增加收入?
抚州市东乡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方学圆介绍,瑶圩乡党委、政府积极发挥统战资源优势,依托“乡贤馆”,邀请在外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农业专家等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积极采纳各方意见并结合本地实际,在塑造品牌上下功夫,注册了“瑶红堂百年古法红糖”品牌,积极组建瑶圩红糖协会,探索制作姜、玫瑰、桂花等多种口味的红糖。
如今,依托乡贤资源,瑶圩组建起一支销售团队,进一步提升红糖的市场知名度。2024年,瑶圩预计年产古法红糖36万余斤,年产值超过400余万元,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20余人。(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琼州海峡一渔船进水遇险 船上3人安全获救
- 青海税务精细服务为高原藏毯“走出去”赋能添力
- 古村晒秋“画”丰收 江西婺源打造“晒秋文化”秋季旅游品牌
- 越南乳制品进入中国市场
- 2023(第二十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将在京举办
- 西藏2024年GDP增长6.3%
- 里耶秦简博物馆馆藏94件金属文物获修复
- 机票酒店降价 节后错峰出游迎来“小浪潮”
- 直面经营主体诉求 上海新推21条登记管理改革措施
- 中国学者深化区域国别地理研究 将深入研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中国夜游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 长沙等城市夜间消费活跃
- 外媒:缅甸再次延长国家紧急状态6个月
- 深圳广州同日调整住房信贷政策 深圳首套房首付比降至20%
- 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有所改善
- 结核病防控为何这么难?中疾控主任道明原因
- 敦煌古风文化课程“争宠”年轻人夜生活
- 业界热议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抓基础、建生态、强应用
- “老年旅行团”,困在低价里
- 距今约4.38亿年 中国科学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新发现长兴鱼化石
- 俄乌局势进展:俄方称芬兰入约构成新威胁 乌方称乌军有从巴赫穆特撤离可能
- 热门推荐
-
- 拜登与卡塔尔埃米尔通话 讨论加沙人质释放和永久停火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闻喜麦田回茬胡萝卜获丰收 村民地头得收益
- 暴雪黄色预警:4省区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 黑龙江局地特大暴雪
- 滴滴开启“早上打一单,夏夜就免单”活动 助力用户玩转夜生活
- 宁夏银川市设立首支新型工业化引导基金 首期规模1亿元
- 布基纳法索宣布8个大区将进入紧急状态
- 2024全球产业合作大会在杭举办 共探开放合作新道路
- 中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并网
- 因救被困群众牺牲 朱如新同志被评定为烈士
- 哈马斯领导人强调:不会改变加沙停火立场
- 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旅游公交在天津试运营
- 粤港澳大湾区今年首条新铁路线开通
- 年轻人争当“过年主理人”传递的信号
- 潘功胜:中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外汇储备稳中有升
- 山东今年67.4万人参加夏季高考 6月25日公布考试成绩
- 科摩罗和东帝汶获准加入!世贸组织成员增至166个
- “第一次真好”——留守儿童参加宋基会爱国主义主题营侧记
- 保利香港拍卖2024春拍预展在沪举行 汇集中外艺术家佳作精品等
- 蕴新致远 通赢未来 “交银蕴通”公司金融品牌焕新升级
- 康熙年间琉球册封使团诗文长卷在福建福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