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组团赴北京招商引资 现场签约总金额超300亿元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单鹏)第三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28日在北京举行。经过前期对接洽谈,本次活动形成了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精选了8个代表性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金额超300亿元,项目突出强链补链和绿色低碳,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
据悉,本次推介会精准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核心产业领域,全面展示了川渝完整且极具吸引力的产业链布局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会议吸引了众多行业领军企业的目光,与会嘉宾围绕助力成渝地区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建言献策,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国内产业合作新空间。
会上,四川、重庆两地招商部门共同推介了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科技创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面投资机遇,川渝高竹新区作投资合作推介,意大利埃尼集团中国董事会主席乔瓦尼,华峰集团副总裁陈恩之,意法半导体副总裁谢燕琦,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永道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钟立钊分别作主题演讲。
结合成渝产业基础,川渝两地联合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双百”投资项目清单》,向全球投资者提供精准的投资指引。这份投资清单推出优选200个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超1.1万亿元,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材料、文化旅游、园区开发等领域。大规模投资机遇的发布,将掀起新一轮成渝地区投资热潮,促进全球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汇聚,为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近三年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708个,总投资超8.85万亿元,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经济总量达81986.7亿元,占全国、西部地区的比重分别为6.5%、30.4%;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分别比全国、西部地区高0.8个、0.7个百分点,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目前,成渝地区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建成全球最大柔性显示基地,全国约20%的动力电池、10%的汽车实现“川渝造”。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承办。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是川渝两地招商引资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推动新时代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川渝深化协同招商、共创推广品牌的生动实践。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已先后在上海、深圳、北京成功举办三届。(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280亿元
- 纪念吴素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侗寨古村“焕新” 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 强降雨致英国多地交通中断
- 悠悠非遗焕新“声”,首届唐山非遗音乐嘉年华“把非遗唱给你听”
- 云南大理宾川县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造成8人死亡
- 甘肃严查突出民生问题 推行“后厨直播”加强医美规范化管理
- 以总理坚称不会停火 哈马斯领导人称愿意谈判
- 中越班列打造国际贸易“大通道”
- 阳信高速大坡互通主线桥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 白宫:日首相岸田文雄将于4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 青海首批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挂牌运行
- 细读外贸“半年报”,量稳质升看点多
- 第三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端学术论坛举办
- 舞剧《白蛇》世界首演 海内外华人舞蹈家联袂演绎
- 上半年山西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96个 签约金额7379.1亿元
- 暴雨蓝色预警:江西福建广东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 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印发 明确五方面任务
- 印尼鲁昂火山喷发800多名居民撤离
- 万人说新疆|看到学生的成长是我最快乐的事
- 热门推荐
-
- 最长春节假期收官:多地接待游客远超往年,“南北互换”流动趋势明显
- “童话小镇”阿尔山:中外游客打开的神秘画卷
- 尼西黑陶见证藏族民众生活之变
- 海尔生物拟吸收合并上海莱士
- 中广核:将带动1.54吉瓦光伏组件和风机整机设备产能“走出去”
- 新疆兵团团场辣椒丰收 产品“走”出国门
- 北京暴雪、寒潮、道路结冰三预警齐发 未来三天预计有大雪到暴雪
- 台风“帕布”将向西偏南方向移动 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
- 宁夏各机场10月27日启动冬航季航班计划
- 大连商品交易所延后13个已上市品种期权合约“最后交易日”
- 玉渊谭天丨警惕:美国开始用这种方式窃取中国企业商业机密
- 俄乌局势进展:泄露文件显示美对乌克兰局势深度介入 俄称谷物制裁或引发全球饥荒
- 走进广东“菌”工厂 看金融数字普惠赋能实业
- 广西苍容浔江大桥先导索成功过江
- 院士并非万能权威应成共识
- 资讯有故事丨德国学者托马斯·海贝勒:“我必须每年都去中国”
- 广州“高铁进城”项目盾构机在长沙下线
- 让“遛娃式”暑期出游更尽兴 行程规划Tips来了
- 楼市进入新一轮“去库存”阶段?
- (两会速递)吴清: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将突出“强”“严”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