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外资机构首席看中国经济:四季度强劲开局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夏宾)自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中国经济积极因素增多,10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近期,外资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密集发声谈及中国经济表现、金融市场。
在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看来,10月份数据说明中国经济第四季度“迎来强劲开局”。
熊奕指出,随着“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消费者市场持续回暖,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其中,家电、家具和汽车销售大幅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明显回升,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
此外,10月份中国房价降幅收窄,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货币和财政等多项宽松措施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活力。
熊奕说,这些迹象表明,中国正全力激发消费内生动能,同时通过多重发力扩大内需。“如果目前增长势头能持续到年底,预计中国经济增速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9月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对于信心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债务置换不仅能降低地方政府利息支出,还有利于改善当地企业的流动性和资产负债表,恢复企业家信心。
对于股票市场,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称,高盛继续给予A股市场“高配”的建议,预计受每股收益增长及估值因素驱动,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在2025年将分别上涨15%和13%。
刘劲津表示,政策层面的调整已经在2024年减少了中国股市的尾部风险,并使得估值重估。2025年,政策进一步落实或能推动每股盈利增长和适度的估值上升。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卢伯乐也将中国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理由是经济前景强劲。卢伯乐认为,考虑到A股总市值相对于货币供应量而言处于20年来的低点,其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
展望明年中国经济,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表示,2025年,中国出口将相对平稳,消费尤其商品消费预计表现较好。随着地方政府化债工作加快推进,缓释地方融资压力并赋能财政扩张,政府的投资和消费可能会加快增长。
闪辉还建议,未来的增量政策应聚焦拉动内需,更多关注进一步持续性地兜底社会保障,如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水平、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大多孩家庭补贴标准等。此外,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可考虑进一步扩大补贴种类和规模。(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我国三大海域举行海空立体巡航及演练 全力保障海上安全
- “边运抵边装船”模式助力天津口岸最长风电叶片出运德国
- 39家航空公司新开国内516条独飞航线,覆盖这些地区
- 图览|美媒预测:2024年美国大选初步得票结果
- 北京市举行2024年驻华使节招待会
- 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11月在厦门举办
-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因电力问题或关闭至周末
- 全国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报告:“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 成都27岁辅警因公牺牲 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三届大会将在珠海举行
- 公积金推新举措 为企业融资增信赋能
- 今天全国民航计划执行航班17351班 部分机场航班正常率下降
- 中新健康丨探访雄安首家三级综合医院:每一个环节都融入智能化元素
- KargoBot自动驾驶卡车超百台,新能源占比超60%
- 受降雪及路面结冰影响,甘肃、新疆封闭81个路段
- 湖南一高职院校以纪录片为媒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 拓宽农村金融“可为”之路
- 气候变化大会释放能源转型新信号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每秒有24件快递从这里发出 江苏宿迁打造电商“新高地”
- 尖端科技成果集中展示 一起看2023中关村论坛如何推动合作与共享
- 热门推荐
-
- 【地评线】荔枝网评:绘就金“丰”送“稳”画卷
- 长图|敦煌文化:中国文化的符号和形象
- 新疆自贸试验区第十二师区块创新发展跨境电商
- 第六届楚商大会在武汉开幕 现场签约逾1100亿元
- 2023年中国消费品新增近2000万种
- 冬季皮肤“过敏” 别随便乱擦药膏
-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已进入冰期输水期
- 殡葬专业就业率几乎百分百,冷门专业还冷吗?
- 部分记录缺失 韩国坠机黑匣子在飞机撞毁前4分钟停录
- 乌总统称将与德法两国分别签署双边安全协议
- (新春走基层)客家人的手工秘制猪肉干:香飘万家喜迎春
- 越动越胖怎么回事?
- 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训会:逾30家企业寻求“爆品突围”
- 泰国企业界冀借进博会拓展中国市场
-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今天开幕
- 北京交管部门本月已查处各类违法行为31.7万余起
- 直播间的旅游团“缩水” 诉诸公堂游客获赔
- 澜湄六国Z世代对话江源:平等、互助、一家
- 飓风“贝丽尔”登陆美国得州 造成至少3人死亡
- 【我与丝路】“路通了,心就通了” 阿籍工程师领悟“中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