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企看发展 |“嗍粉人”姚汉霖:一包包螺蛳粉,藏着乡村致富链
中新网11月16日电(谢艺观 林馨)广西柳州,西南工业重镇,是全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近些年却凭螺蛳粉出圈。街头小米粉如何嗍出百亿级大产业,背后藏着怎样的致富密码?
作为袋装螺蛳粉市场的龙头企业之一,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螺霸王”)董事长姚汉霖接受采访时表示,创新成就螺蛳粉,联通一方致富路。
创业:从小作坊到产业园
从2014年底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诞生,到2023年产值超600亿元,柳州仅仅用了10年时间。
这10年,也是姚汉霖从零起步,把400平米小作坊做成“螺霸王螺蛳粉产业园”的10年。
姚汉霖并不是柳州本地人,而是土生土长的福建泉州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为谋生做过司机、开过石矿,后来在柳州做起茶酒生意。
2010年,柳州市实施“螺蛳粉进京”项目,推动螺蛳粉走出去;2012年,螺蛳粉借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声名鹊起。此后,柳州螺蛳粉持续“走红”,催生了螺蛳粉预包装市场。
嗅到巨大商机的姚汉霖,2014年底毅然转行到预包装螺蛳粉行业,在柳江第三开发区租了一个400平的小作坊,彼时只有20名员工。
受益于螺蛳粉行业的快速发展,螺霸王的销量节节攀升。“记得那是在2015年7月,一天就卖到了20多万份,我们特别惊讶。”但随之有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由于厂房太小,设备没有完全自动化,产量要跟不上销量了。
“当时我们想的是,要把质量稳定,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数量,而把质量降低,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一个宗旨。于是,我将工厂规模扩大,并加强了电商团队的建设,因为电商平台对我们来说,打造品牌比较容易。”姚汉霖回忆。
随着摊子越做越大,后来他又购置53.98亩用地自建了“螺霸王螺蛳粉产业园”。在这个过程中,姚汉霖惊喜地看到,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创新:保质期从15天到180天
作为一座传统工业城市,工业思维根植于柳州的基因中。螺蛳粉走红后,有企业开始思索,这种传统口味如何借助现代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
2014年,柳州预包装螺蛳粉企业获得第一张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015年初,柳州市提出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理念,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走工业化的道路。
但螺蛳粉工业化之路并不一帆风顺,其汤料保质期只有15天,每分钟产能只有5至6包,产品称重包装技术粗劣……
“那个时间段,柳州的食品工业发展尚未成熟,企业要不断探索,特别是在生产设备这一块要花很大精力。”姚汉霖对此感触颇深,“而且一个设备还不能完全解决,汤料机、花生机、腐竹机……需要不断思考如何更加自动化。”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这是姚汉霖常挂在嘴边的话。经过无数次尝试,他将螺蛳粉保质期由15天延长到180天,借用茶叶分装机原理分装花生,6年间先后获得10多项专利。
研究成果投入生产,转化成多个袋装螺蛳粉行业生产标准。在公司老伙计眼里,姚汉霖成了一个“技改狂人”。
从柳州制定袋装螺蛳粉标准,到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再到建立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姚汉霖也见证了柳州螺蛳粉做大做强的过程。
创富:大产业串起致富链
“这几年,很多人一说柳州就想到螺蛳粉,为了一碗粉来到柳州的人太多太多了,这也是柳州这座城市的收获。”姚汉霖说。
一碗粉,带火了一座城,亦带富了一方民。
柳州螺蛳粉产业现在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游的竹笋、豆角、螺蛳等原材料生产,让当地农民成为受益者。
“2016年,我们开始跟柳州市周边居民合作,发动农民种豆角和竹笋,那段时间带动了几千人的收入。”姚汉霖表示,之后我们又引导鹿寨县、柳江区、柳城县、三江、融水、融安周边几个县份,种植螺蛳粉的原材料,对当地就业进行帮扶。
盛产竹笋的鹿寨县拉沟乡曾是当地的贫困山区。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村民积极改造旧竹林,人均收入大幅增加, 走出一条合作社参与组建龙头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小米粉撬动大产业。如今柳州螺蛳粉乘着东风一路破浪前行,姚汉霖也把小舟做成了大船。当“百舸争流”,姚汉霖认为,行业还是不要做无序的竞争,“大家要一起把品质把控好。”(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泽连斯基欧洲行讨要战斗机 朔尔茨和马克龙不敢接话
- “中国绿色大豆之都”大豆收获全面告捷 最高亩产598.7斤创纪录
- 美媒:面对美国“友岸外包”,中国积极应对
- 首个由中国主导的世界职教合作组织机构成立
- 欧洲和中亚地区麻疹病例激增 世卫组织敦促紧急接种疫苗
- 技术进步重塑行业,胡润榜单揭示中国瞪羚企业崛起趋势
- 共和党内又一人宣布竞选美国总统,称将花自己的钱
- 我国共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338个 外商投资企业参与超六成
- 人民论坛网评 |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 广西法院严惩洗钱犯罪 公布多起典型案例
- 市场监管总局:简化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备案申请有关领事认证材料
- “中国式”防汛:打造极限条件下一体化解决方案
- 土地市场出现部分回暖迹象 专家预测未来趋势→
- 怎么看消费贡献率超七成
- 世遗云冈石窟“第一伟窟”搭架维护 专家学者可预约考察
- 云南沿边产业转移紧抓中国-东盟合作机遇
- 上班睡觉1小时被开除?法院这样判……
- 中新真探:天天用洗洁精洗碗,会对身体有害?
- 我国外贸三大支撑力凸显 六方面实现促稳提质
- “文化+科技”滋养城市 解码北京文化产业新业态
- 热门推荐
-
- 河北两部门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 山东生态“含绿量”变发展“含金量” 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红利
- 2024年6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
- 西藏“青马林”植树造林活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 买菜,你会选楼下生鲜柜吗
- 中外学生上海比拼区块链技术开发、创新能力
- 3000点!沪指大涨3.61%,全市超5000股飘红,成交破万亿
- 美国一核电站再次发生放射性水泄漏 将被关停
- 禁用有毒有害材料 中国首部快递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实施
- 在互联网时代叩古问今 这位95后“巧手”对话古代工匠
- 海南琼北地区5万吨级公共泊位投产运营
- 台风“杜苏芮”登陆 珠江委多举措防御
- “中国旅游日”西藏分会场发布多个主题活动发展本地游
- 一架客机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附近坠毁
- 让少年健康奔跑 天津开展青少年“三姿”筛查
- 全国林业精英汇聚福州 探索杉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 宁夏彭阳富民产业红梅杏产值超2.3亿元
- 调研报告:超九成外国“回头客”认为中国移动支付便利度提升
- 美国一货运列车脱轨起火 附近居民被要求撤离
- 北京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打击网络售卖虚假证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