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晚稻收购超2300万吨 专家指国际米价对国内影响有限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1月1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中国秋粮收购全面展开,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4000万吨,其中中晚稻收购超2300万吨,收购进度符合预期,市场运行平稳。专家认为,当前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下跌,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
稻谷是第一口粮品种,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0%。当前正值秋粮上市季,各界普遍关注中晚稻市场变化。近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邀请稻谷生产、加工、贸易等各环节主体和研究机构人员召开新季中晚稻产销形势分析会,研判新季中晚稻价格走势。
与会专家对后期国内稻谷市场总体持较为乐观的预期,预计新季中晚稻价格总体上将平稳运行、优质优价。首先,新季中晚稻价格有底可托,2024年中国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吨2580元(人民币,下同)和每吨2620元。新季中晚稻已全面上市,收购正由南到北有序展开,各主产省稳步推进收购顺畅,10月以来各级储备也已启动收购,收购进度符合预期,市场运行平稳。此外,中国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各地稻谷品质不断提升,优质稻谷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品种。
与会人员认为,由于印度放松大米出口限制,国际市场大米供给由偏紧转为宽松,导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下跌,此情况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程敏表示,从当前情况看,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对国内稻米市场影响有限。一是国际市场大米价格虽有回落,但越南等部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大米进口完税成本依然高于国内同品质大米价格,企业缺乏增加采购积极性。监测显示,10月以来,越南5%破碎率大米进口完税成本比南方销区国产早籼米价格每吨高300元以上。二是中国对国际大米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近5年进口大米占中国稻谷消费的比重均值不到3%,今年以来累计进口大米98万吨,同比减少54%,占国内消费比不到1%。(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西极”新疆克州渐成文旅“后起之秀”
- 孩子高热 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 江西“双节”消费市场购销两旺 餐饮企业日均营业额同比增长40.4%
- 乳腺癌筛查指南:超声是更适合国人的乳腺癌筛查手段
- 上海多举措深入推进全民国防教育
- 第八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落下帷幕:深化务实合作 凝聚发展共识
- 唤起心底的乡愁 2024江西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
- 去年中国海关缉私部门缴获毒品2.09吨
- 西安碑林博物馆14日起局部开放 门票不分淡旺季每人次10元
- 美国总统拜登新冠检测呈阳性
- 黑龙江4年查处涉危险废物和涉自动监测数据违法行政处罚案372起
-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半年来 参加人数超3700万
- 前三季度广东开行国际货运班列950列 全年有望突破千列
- 西藏昌都左贡森林消防完成驻防芒康县任务
- 回到“造梦现场”,开启一场电影狂欢
- 科技助力闽北食品产业绿色发展
- 生活蒸蒸日上 浙江德清莫干山111位老人同享“百寿宴”
- 蒙医药在新疆何以传承?
- 长征故事|新四军和红军有什么联系?
- 全球唯一农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共存种质近46万份
- 热门推荐
-
- 惠州海域5名潜水人员失联12小时后全部获救
- 美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对拜登政府从阿富汗撤军事件发起调查
- 安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可持续试点,同日携手中国奥委会发布“山河计划”
- 山东激活“舌尖上的产业” 推动餐饮新“食”尚
- 中国专家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乙肝病毒感染治疗发展
- 第十届杭台客家太极文化交流会在福建上杭举行
- 法律服务产品创新大赛厦门举行 十大法律服务产品正式发布
- 哈尔滨机场上半年运送国际旅客同比增长158%
- 赞比亚与江西企业签订林业碳汇战略合作协议
- 四川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开通试运营
- 荣获“突出贡献奖” 得物App受邀高端消费品检验鉴定与市场可持续发展大会
- “渝味360碗”产业化机会清单公布 包括重庆火锅、重庆烤鱼等品类
- 国务院: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 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西安分中心落户西北大学
- 首届全球数据技术大会将在北京举行
- 傅成玉:中国的企业家要走绿色发展全面转型之路
- 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西安 开展武则天学术研讨
- 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专利申请量全球居首
- “挂羊肉卖猪肉”?张亮麻辣烫致歉
- 强生医疗科技与国药器械在进博会期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