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晚稻收购超2300万吨 专家指国际米价对国内影响有限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1月1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中国秋粮收购全面展开,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4000万吨,其中中晚稻收购超2300万吨,收购进度符合预期,市场运行平稳。专家认为,当前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下跌,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
稻谷是第一口粮品种,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0%。当前正值秋粮上市季,各界普遍关注中晚稻市场变化。近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邀请稻谷生产、加工、贸易等各环节主体和研究机构人员召开新季中晚稻产销形势分析会,研判新季中晚稻价格走势。
与会专家对后期国内稻谷市场总体持较为乐观的预期,预计新季中晚稻价格总体上将平稳运行、优质优价。首先,新季中晚稻价格有底可托,2024年中国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吨2580元(人民币,下同)和每吨2620元。新季中晚稻已全面上市,收购正由南到北有序展开,各主产省稳步推进收购顺畅,10月以来各级储备也已启动收购,收购进度符合预期,市场运行平稳。此外,中国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各地稻谷品质不断提升,优质稻谷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品种。
与会人员认为,由于印度放松大米出口限制,国际市场大米供给由偏紧转为宽松,导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下跌,此情况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程敏表示,从当前情况看,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对国内稻米市场影响有限。一是国际市场大米价格虽有回落,但越南等部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大米进口完税成本依然高于国内同品质大米价格,企业缺乏增加采购积极性。监测显示,10月以来,越南5%破碎率大米进口完税成本比南方销区国产早籼米价格每吨高300元以上。二是中国对国际大米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近5年进口大米占中国稻谷消费的比重均值不到3%,今年以来累计进口大米98万吨,同比减少54%,占国内消费比不到1%。(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 “中国元素”牵手第32届东南亚运动会精彩亮相
- 扩大非遗知名度 “进博大舞台”助力民间小物件走得更远
- 广东省举行《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
- 某品牌手机辐射超标引消费者担忧 手机辐射会危害健康吗
- (乡村行·看振兴)“石头村”的绿色转型路:“撂荒地”变“致富田”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五周年: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加速生长
-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两种新矿物
- “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加速让新鲜水产“游”向海外
- 昆明机场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外籍旅客同比增长189%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浙江龙游,这些年轻人为何选择返乡创业?
- 有关美白的这些“奇葩”误区,你中招了吗?
- 有人认为捡漏有人觉得踩坑 “剩菜盲盒”你会买吗?
- 美民调:美国父母对枪支暴力担忧加剧
- 报告:2023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超9500亿元
- 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双万双联”健康促进行动启动
- “十一”假期旅游市场热度高涨 “新选择+新线路”激发消费新引擎
- 县域民宿成地方文化之窗
- 刷新全国纪录!上海一豪宅盘一天卖近200亿元,“小阳春”来了?
- 江苏电网唯一一座省外变电站移交国网山东电力属地管理
- 热门推荐
-
- 俄国防部:非战略核力量演习第三阶段已开始
- 酵素+膳食纤维能减肥?营养科专家这样提示
- 威马要破产重整?企业紧急回应,车主怎么办?
- 力促能源转型 亚太多国盼加强国际合作
- 2024“熊猫杯”韩国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启动仪式在首尔举行
- 山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健全完善工作体系
- 商务部回应欧盟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个人
- “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青年科学家杜鹏揭秘跨物种基因工程
- 市场监管总局:个别景区国庆未降价
-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大模型正在像云计算那样成长为新型基础设施
- 大陆演员胡歌访台与青年创作者交流
- “碳”路先行|逐“绿”而行 山西芮城独立储能建设项目开工
- 有序扩大开放,“中国服务”迈向更高水平
- 发生决口险情的江西丰城清丰堤顺利合龙,后续工作持续展开
- 陕西检察机关严惩文物犯罪 多方协同守护三秦历史文脉
- 中国工信部:2023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68万亿元
- 天鹅南飞 山西运城黄河湿地迎最佳观鸟季
- 虹鳟当成三文鱼:八成消费者认为“指鹿为马”
- 中秋假期广州实现文旅消费45.3亿元
- 强雷阵雨来袭 英国发布黄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