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有机旱作农业助增收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杨珏 光明日报通讯员 马静波 宋佳烨
金秋十月,火红的高粱、金黄的玉米装点着田野。这是山西大同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助力农民增收的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大同市累计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190万亩,并探索走出了有机旱作引领、种养加循环、农文康旅融合的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秋日里,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村2000多亩有机旱作农业核心示范区一派繁忙景象,村党支部书记陈纪新介绍:“村里应用了双垄沟播全膜覆盖以及膜下滴灌技术,高粱亩产真不错。今年粮食市场行情好,我们村户均种粮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加上种高粱的收入,有的上五六万元了。”
作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村,经过近3年时间的打造,瓮城口村逐步形成了以种植高粱、谷子为主的有机旱作农业核心区,并探索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令人欣喜的好成绩,正是大同市深耕农业赛道,以绿色、有机、低碳理念为引领,以“特、优”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带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及促进农民增收的真实写照。
自2020年起,大同持续打造融合有机社区、有机旱作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一带六园区多基地”示范园区,集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共完成81.5万亩,亩增产200斤以上。
目前,大同全市玉米、高粱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谷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和项目区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分别达到92%以上和90%以上。
今年以来,大同以规模化发展促进增产增收,推广形式由点面示范提升为整村、整乡、整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持续稳产高产。在此基础上,大同还创建了以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为代表的“吨粮田”样板区,培育出天镇酿酒高粱、广灵富硒小米、浑源道地黄芪、阳高优质杏果、左云高寒苦荞等一批特优产业,打造了绿色、低碳、有机、高效农业生产新业态,形成以杂粮为主、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0日 03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碳”路先行|给矿山装上“数字大脑”:煤海探“绿” “智”取未来
- 中国科学家进一步探明橡胶树驯化的遗传机制
- 青海法院三年执结涉民生案件28645件 执行到位金额23.8亿元
- “双节”北京将推出文化活动近万场次
- 夏季仍是脑卒中“高发期” 做好预防不容忽视
- 第十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山东青岛启幕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合作共赢
- 云南茶香将飘欧洲 与世界共享“和而不同”的茶文化
- 美国阿肯色州发生枪击事件 致3死10伤
- 日本民众集会反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 中国财税法治论坛:专家建言多角度推动涉税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 (经济观察)中国多地一季度GDP增长进度超前
- 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 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 纪录电影《象行记》启动 讲述中国亚洲象保护故事
- 《断·桥》:聚焦现实题材的“珍贵”
- 前7个月上海对东盟进出口继续增长
- 高血压可能加速骨骼老化
- 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管理信息平台试点启用
- 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举办泰语演讲赛 广西大学生比拼泰语技能
- 斯洛伐克总理暂无生命危险 初判袭击出于“政治动机”
- 专家:改善精神障碍有利于促进躯体疾病的共病管理
- 热门推荐
-
- 财政增量政策向“新”提“质” 多种政策工具撬动资金向科技创新聚集
- 第五届“鹭岛诗会”总决赛决出三个年龄组“金榜题名奖”状元
- 墨西哥锡那罗亚州发生枪战致19人死亡
- 22国代表齐聚成都 探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机遇
- 福岛商户:日本政府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让生意难以为继
- 中国“天马之乡”如何实现“马”上致富?
- 天津滨海新区投资环境说明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 加速数字产业化 沈阳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上线运行
- “人道的对话”当代艺术展在京开幕
- 前7个月 人民币贷款增加16.08万亿元
- 全国首个专业货运机场来了!中部地区打造更具竞争力内陆开放高地
- 多地出新政减少“公摊面积” 公共梯间等不再纳入
-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机器人“擎天柱”等亮相
- 【驻华大使看两会】摩尔多瓦驻华大使:希望为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搭建桥梁
- 推动经济稳健开局!开年以来 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
- 新能源汽车为柬埔寨民众带来绿色出行新体验
- 美国让战火延续:“这是美国外交软弱的结果”
- “这里是新疆”丛书出版:新疆作家如何写家乡?
- “夜游博物馆”蔚然成风 沉浸式文旅新场景吸睛
- 春运前的返乡者:有人千里带药回乡,有人回村排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