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有机旱作农业助增收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杨珏 光明日报通讯员 马静波 宋佳烨
金秋十月,火红的高粱、金黄的玉米装点着田野。这是山西大同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助力农民增收的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大同市累计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190万亩,并探索走出了有机旱作引领、种养加循环、农文康旅融合的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秋日里,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村2000多亩有机旱作农业核心示范区一派繁忙景象,村党支部书记陈纪新介绍:“村里应用了双垄沟播全膜覆盖以及膜下滴灌技术,高粱亩产真不错。今年粮食市场行情好,我们村户均种粮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加上种高粱的收入,有的上五六万元了。”
作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村,经过近3年时间的打造,瓮城口村逐步形成了以种植高粱、谷子为主的有机旱作农业核心区,并探索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令人欣喜的好成绩,正是大同市深耕农业赛道,以绿色、有机、低碳理念为引领,以“特、优”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带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及促进农民增收的真实写照。
自2020年起,大同持续打造融合有机社区、有机旱作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一带六园区多基地”示范园区,集中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共完成81.5万亩,亩增产200斤以上。
目前,大同全市玉米、高粱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谷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和项目区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分别达到92%以上和90%以上。
今年以来,大同以规模化发展促进增产增收,推广形式由点面示范提升为整村、整乡、整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持续稳产高产。在此基础上,大同还创建了以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为代表的“吨粮田”样板区,培育出天镇酿酒高粱、广灵富硒小米、浑源道地黄芪、阳高优质杏果、左云高寒苦荞等一批特优产业,打造了绿色、低碳、有机、高效农业生产新业态,形成以杂粮为主、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0日 03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二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圆满收官 十佳选手揭晓
- 锦绣中国年 | 春节黄金周广西桂林接待中外游客约751万人次
- 各地继续多措并举 加强疫情防控、遏制疫情蔓延
- 四川:2023年超35万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64亿多元
- 患乳腺增生的人也能放心喝豆浆!
- 2024年云南著名山头春茶采购价发布 最高7.6万元/公斤
- 见证爱心传递 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活动在广州启动
- 美国俄亥俄州因“毒列车”事件请求灾难援助 被联邦政府拒绝
- 古典遇上爵士 2024北京长城音乐会再度上演
- 转移群众 腾库迎洪 抓紧抢收 浙江全力迎战台风“格美”
- 美国债务违约日期延后?拜登:谈判将很快取得突破
- 国家发改委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篱笆”要拆,滋生的“土壤”也要换
- 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带来发展新动能
- 29岁指挥家孙一凡救场瓦格纳歌剧创下最年轻纪录
- 【国际锐评】谁在破坏国际规则?这个“小圈子”不妨照照镜子
- 新漫评丨烟花声与枪声:美国“独立日”讽刺曲
- 童年游戏“躲猫猫”成中国年轻人“社交新宠”
- 与你相伴 “侣”途有我 双警守护春运归乡路
- 河湟文化博物馆开馆:讲好河湟故事 传承黄河文化
- 北京将开通10条扫墓专线 保障民众顺畅出行安心祭扫
- 热门推荐
-
- 前三季度全国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万亿
- 北京拓展“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 打造15分钟服务圈
- 加拿大政府开始从海地有限协助撤侨
- 乌克兰西部一地发生爆炸 疑似弹药库遭袭
- 城中村改造补城市发展短板
- 夏威夷野火已致93人死亡 美媒:美国百年来最致命野火
- eBay等跨境电商亮相廊坊经洽会 中企与国际平台“双向奔赴”
- 巴以冲突持续 以防长称加沙地带军事行动将逐步过渡到下一阶段
- 中国推五方面举措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 半年减重40斤,为何反得脂肪肝?
- 我们的家园·阿坝70年|一个昔日深度贫困县的致富密码
- 癸卯年邮票开启预订 多款国风邮品可直接预定
- 前11月浙江水利投资超765亿元 创同期新高
- 2023年“丝路大V北京行”活动启动 领略北京实践十年硕果
- 中新健康丨小暑节气如何养生?专家建议→
- 新疆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
- 1—7月份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 山西高速交警14年坚持雪天警车带道护送社会车辆
- 走进世界遗产景迈山 “品茗”布朗族烤茶文化
- 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点亮马耳他彭布罗克市社区中国文化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