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廖民生:邮轮游艇经济为何在中国迅速破圈?
中新社海口9月24日电 题:邮轮游艇经济为何在中国迅速破圈?
——专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校长廖民生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作为全球邮轮、游艇经济的重要新兴市场,中国近年来发布多项政策力推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市场呈现蓬勃活力。
源起于西方的邮轮、游艇旅游为何在中国广受欢迎?如何通过邮轮、游艇的载体,更好地推动中外旅游文化交流?中国市场能为世界邮轮、游艇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校长廖民生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邮轮、游艇的兴起有哪些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廖民生:邮轮旅游作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已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风向标。邮轮和游艇的兴起不仅展示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背景。
业界认为,现代邮轮旅游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与航运业不断发展,加之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邮轮的蒸汽动力开始向燃气动力等升级转型。之后,邮轮旅游开始从欧美逐渐影响到亚洲,一些跨国公司的大中型邮轮在香港、上海、新加坡等港口停靠并开通旅游业务。2006年开始,中国沿海的多个城市逐渐兴建邮轮码头,发展邮轮经济。
起源于欧洲的游艇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欧洲王公贵族的休闲文化娱乐活动项目。随着科技进步,游艇由木质结构向玻璃钢结构演变,动力由最初的风帆驱动演变成为燃气动能,逐渐又增加了太阳能、电池储能等新能源驱动。之后,作为娱乐用途的游艇,依据市场需求逐渐细分出摩托艇、钓鱼艇等。20世纪40年代之后,游艇旅游逐渐在亚太地区兴起。
虽然现代游艇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但相似的游船文化在中国早已有之。中式游船文化往前可溯源到隋朝,隋炀帝时期大运河开通画舫与龙舟开始兴起,逐渐兴盛于唐宋时期。日本、韩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也有相仿的文化。
邮轮和游艇的兴起不仅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深受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从贵族的奢华享受到大众的休闲旅游,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趋势。
中新社记者: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受游客追捧,每逢节假日三亚游艇旅游“一艇难求”。源起于西方的邮轮、游艇旅游为何在中国广受欢迎?
廖民生:国际邮轮产业自2006年开始进入中国。当歌诗达邮轮公司的“爱兰歌娜号”首次驶入中国海域,此后十多年里,中国邮轮出入境旅客人数年均增幅超过30%,被称为“黄金十年”。国际邮轮协会的报告指出,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等是中国邮轮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邮轮旅游独具的海洋特色、体验式特征为游客营造出独特的海洋生活方式。当前,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已有40多个城市推出了自然景观、沿海观光、特色文化等多样化的邮轮、游艇旅游业务。邮轮、游艇旅游消费正由传统的观光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游转变。
在三亚、深圳等沿海城市,游艇旅游已成为当地海上旅游的一大亮点。游客不但可以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还能体验丰富多样的海上娱乐项目,例如尾波冲浪、浮潜、海钓等多样化产品。
如今,游艇产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逐渐从传统意义高端消费转向大众旅游消费,层级从奢侈消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新社记者:如何通过邮轮、游艇的载体,更好地推动中外旅游文化交流?
廖民生:相较于西方,中国的邮轮、游艇旅游并不局限于休闲和娱乐,同时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爱达·魔都号融合了中式文化元素,推出“邮轮+非遗”文化体验、民歌主题航次、茶文化主题航次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更为国产邮轮贴上了鲜明的文化标签。
中国拥有10000多个海岛、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和众多美丽的海滨城市,这为邮轮、游艇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国内外大型邮轮陆续在中国开航,中国邮轮市场的旅游路线也不断拓展。据了解,“爱达·魔都号”未来将部署中国至东南亚国家的邮轮航线,并适时推出“海上丝绸之路”等中长航线。
邮轮具有天然的连通性、国际性和开放性,兼具文明互鉴、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多重属性,有潜力、有条件发展成为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友谊之舟”。通过邮轮、游艇这一载体,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外旅游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中新社记者:如何看待中国邮轮、游艇市场前景?中国能为世界邮轮、游艇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廖民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认为,经过今明两年培育,中国邮轮将迈入高速发展的第二个“黄金十年”。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相关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国邮轮市场将到达1400万游客人次/年,入境外国游客420万人次/年,中国邮轮经济总量为5317亿元人民币。
中国市场为世界邮轮、游艇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一方面,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国际邮轮、游艇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邮轮、游艇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邮轮、游艇市场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船舶设计、制造、进出口贸易、旅游服务、港口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等领域,这将为国际邮轮、游艇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可以为国际邮轮和游艇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设备和配件,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国际邮轮和游艇公司通过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可以推广其品牌和文化,同时也能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产品和服务中,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中新社记者: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海南,未来发展邮轮、游艇产业可以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廖民生: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地缘优势,可谓邮轮、游艇旅游的“天选之地”。在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和系列产业促进措施的推动下,海南已成为中国游艇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可以不断创新突破,开风气之先。
例如,海南可以海口和三亚为重点,打造功能齐备的全省游艇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在临高海洋装备产业园、海口国家高新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发展游艇设计产业、组装、制造和出口贸易产业链。
海南还可以发展国际邮轮、游艇会议会展、国际顶级赛事与活动、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等服务业,形成完整的邮轮游艇产业链;开发邮轮游艇旅游与陆地旅游的联动产品;创新邮轮游艇旅游模式,建设“中国版迪士尼家庭邮轮”船队,主要在中国南海区域运营,以服务中国-东盟各国的20亿人口规模的大众海洋旅游需求。
在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方面,海南高校已在不断发力。今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现代国际游艇产业学院”已开始招生;新设“国际航海学院”,开设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海事管理等本科专业,培养市场急需紧缺人才。
建议海南借助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契机,不断完善邮轮游艇现代产业服务体系,推进邮轮、游艇与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多元深度融合,释放邮轮、游艇经济“乘数效应”。(完)
受访者简介:
廖民生,研究员职称,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现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校长、海岛旅游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省重点新型培育智库首席专家,海南自由贸易港邮轮游艇研究基地主任。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千年六堡茶发布国家标准样品 加快“侨销茶”销全球
- 马斯克访华,什么信号?
- 2023智博会重庆签约重大项目84个 正式合同额2138.6亿元
- 拜登:美方将就叙利亚过渡进程与各派别接触
- 国家标准委等6部门部署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
- 国内首张绿色发展示范企业评价证书落户大亚湾
- 研究称,未来20年全球70%人口或经历极端温度和降雨的快速变化
- 法治剧《公诉》热播 背后有哪些刑事法律问题?
- 滴滴“橙果计划”公布2024年名单 400位司机子女喜获奖学金
- 经典彩调剧《刘三姐》如何在当代焕彩?从“多谢了”歌词一窥
- 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人才赛道“榕城杯”留学人员创业大赛决赛福州举办
- 专家学者江西南昌共探区域高质量发展
- 频刷纪录 我国造船业跑出“加速度”
- 商务部:坚决维护新能源汽车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 澳大利亚宣布购买“战斧”巡航导弹等先进导弹
- 受强寒潮影响 浙江128条水上客运航线停航
- 福建长泰“三公下水操”火热上演
- (新春走基层)坚守 向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贯通冲刺
- 您被“新中式养生”圈粉了吗(养生杂谈)
- 家长如何减少焦虑对孩子的伤害?
- 热门推荐
-
- 国家防总紧急调拨物资支援重点地区防汛救灾
- 浙江杭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购
- 西安“铁路人” 夜行检修提前“备战”春运
- 中国湖北—匈牙利供应链国际合作对接会在北京举办
- 水袖:檀板笙歌破纪录 长袖善舞舞出新绝活
- 福建邵武农业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 食用菌产业壮大
- 最后一揽子安全援助计划?美向乌提供1.75亿美元军事援助
- 转发提醒!春节前有一轮雨雪降温
- 中国视听佳作走向世界
- 马来西亚上半年对外贸易走跌
- 匈牙利外长:“即便是美国总统,我们也不能接受!”
- 上海暴雨预警升级为黄色 启动防汛防台Ⅲ级响应行动
- 郑州商都遗址金覆面等是中西文明交流实物体现
- (乡村行·看振兴)江苏沛县:特色养殖生态发展 鸡鱼肉蛋兴村富民
- 新疆新能源装机占比过半意味着什么
- 2024年“心连心·京藏号”旅游专列在北京首发
- 《医海圆桌派》聚焦神经科学前沿,共探HD与TD诊疗新局面
- 东北地区内蒙古等地有较强降雨 南方高温天气持续
- 防沙治沙 中国新设“三北”工程补助资金
- 家里运气不好 需要改改“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