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仙子”养成记——江西泰和打造百亿元级乌鸡产业
江西省泰和县傲昕乌鸡养殖场员工正在给乌鸡投喂谷物。毛 凌摄
清风徐徐,鸡鸣声声。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灌溪镇千烟洲自然村的林下草丛里,一只只身披洁白丝羽、头戴紫色凤冠的泰和乌鸡优雅地“踱着方步”在觅食,时不时合着林间音乐引吭高歌……“这些‘白凤仙子’,不仅‘颜值’高,还是我们县覆盖人群最广、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主导产业。”泰和县泰和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志埔说。
泰和县是中国乌鸡之乡,作为中国地理标志物种,泰和乌鸡距今已有2200多年养殖历史,营养和药用价值丰富,还因其种蛋搭乘神舟三号在太空遨游了一周,被称为“宠上天”的鸡。
为进一步擦亮“泰和乌鸡”金字招牌,泰和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引领乌鸡产业,强化“建标准、深研发、树品牌”发展举措,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推动泰和乌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林下养殖敲开“致富门”
“我们严格控制养殖密度,每亩林地放养乌鸡不超过40只,林间播放音乐,林下建起‘小别墅’,让乌鸡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生长……”在千烟洲自然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千烟洲院士工作站副站长王景升介绍着他的生态养殖方法。
上世纪80年代,泰和乌鸡曾因家家散养而红火一时。进入21世纪,规模化、工厂化养殖逐渐取代了农户散养模式,但这种模式的附加值不高,也降低了乌鸡的药用、食用滋补等功效。
近年来,王景升带领博士团队试验探索“江西泰和乌鸡林下养殖系统”,研究推广“经济林—泰和乌鸡套养”模式,直接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被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博士“打样”,农户效仿。在科研人员的成功试养下,该县养殖大户纷纷尝试林下生态养殖。灌溪镇塅坑村村民管高钢2019年底回村创办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到千烟洲院士工作站学习乌鸡林下养殖方法后,租赁1300多亩林场散养乌鸡1万多只,还在林下种石斛、黄精等中药材,以及绣球等景观花卉。
“我们林下散养的乌鸡品质更好、长得更壮、产蛋更多,而且售价更高,饲养两年的乌鸡每只能卖到300多元,非常抢手,供不应求。”管高钢说。
为使泰和乌鸡成为乡村振兴、强业富民的支柱产业,泰和县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奖补资金500万元,推出10亿元“白凤乌鸡贷”等金融产品,近5年中央、省、市共投入3.2亿元支持乌鸡产业发展。
目前,全县建有国家级保种场1家、一级扩繁场2家、规模养殖企业69家。截至2023年底,饲养规模突破1000万羽,总产值达56亿元。
全链发展尽显“科技范”
走进泰和电商物流园区的乌鸡旗舰店,只见醒目处摆放着“白凤仙子”卡通形象,负责人黄敏正向顾客一一介绍货架上的商品。
“以前,泰和乌鸡产品单一,只有鸡、鸡蛋、乌鸡白凤丸。现在衍生到乌鸡酒、乌鸡面、乌鸡调味品等八大品类140多种产品。”黄敏介绍,店里整合了全县乌鸡产品资源,集乌鸡产品文化展示和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不仅经营泰和乌鸡系列产品,更有专业的网络直播间,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线上线下购买需求。
“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跳出产品同质化陷阱,就必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江西汪陂途泰和乌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景湛说。
围绕泰和乌鸡产业发展全产业链,泰和县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紧密合作,与浙江大学共同成立泰和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农科院、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泰和乌鸡品种、饲料、养殖、产品加工、药用价值利用等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目前,研发出“食”字号、“健”字号、“药”字号等新产品,还建立了14项企业标准,获得84项发明专利,泰和乌鸡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产能提档升级。
规模化生产,是泰和乌鸡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该县实施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养殖大户培育提升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县泰和乌鸡饲养量达3000万羽以上,出栏量2400万羽以上,年销售乌鸡蛋1.2亿枚,产值达100亿元。
在泰和县规模最大的养殖基地——武山脚下的泰和鸡原种场,饲料投喂、水冷控温等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孵化机、粪污处理系统等高标准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用传统方式,一个人最多管3000羽到5000羽乌鸡,如今,用现代饲养设备规模化养殖,一个人能管1万羽以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降了下来。”公司生产技术负责人黄燕明说。
严把质量擦亮“金招牌”
去年7月,在西昌凤翔禽业有限公司育种场,随着浙江大学的师生们给刚出壳的4500只乌鸡苗登记信息,这批泰和乌鸡有了“数字身份证”,每只小鸡都戴上了可追溯的数字标牌。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产。泰和乌鸡之所以独特,与泰和武山的水土环境密切相关。纯种泰和乌鸡,必须拥有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骨、乌肉十大特征。
过去,有些养殖户会将竹丝鸡和泰和乌鸡进行杂交,用来提升乌鸡生长速度和产蛋量,降低养殖成本,甚至把杂交鸡充当纯种鸡卖。“纯种泰和乌鸡至少要180天出栏,而杂交乌鸡只需80天。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纯种鸡和杂交鸡,往往会选择价格低的,间接影响了泰和乌鸡的口碑。”泰和县泰和乌鸡产业发展中心技术服务股股长范玉庆说。
为提升泰和乌鸡整体品质,泰和县加快制定完善泰和乌鸡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涵盖养殖加工、安全把控、流通包装等环节的产品标准体系。
在品种培优、产品研发、标准创建等方面,建立泰和乌鸡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扫描泰和乌鸡相关产品二维码,可追溯产地、投入品使用、饲养时间等信息。
在品牌推广方面,泰和县通过打造泰和乌鸡旗舰店、直营店,提升乌鸡产品“见面率”“抵达率”。目前,已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地打造了46家品牌店,进入北京盒马鲜生、七鲜、山姆会员店等超市,进驻浙大求是商城、上海归农、深圳“钱大妈”等平台,“泰和乌鸡”金字招牌逐渐被擦亮,品牌价值达37.36亿元,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江西省农产品二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等一系列荣誉。
本报记者 刘 兴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经济观察)中国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塑造新质生产力
- “海盗行径”!美军又动用34辆油罐车盗取叙利亚石油
- 外媒:俄军对乌克兰南部和东北部发动袭击 致7人死亡
- 殷墟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发现填补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空白
- 广东发布6道调度令拦蓄洪水保障北江大堤安全
- 一男子在向英国白金汉宫空地投掷爆炸物后被捕
- 深圳邮局海关查获外来物种巨首收获蚁
- 中国星地激光高速通信业务化应用试验成功
- 看见美丽中国·从水浊山荒到水绿山青 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 陕西寨沟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中日友好与人文交流论坛在东京举行
- 推动中美关系稳下去好起来向前走
- (两会声音)广东美协主席林蓝:以岭南画派为媒 携手港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中国将三级联动培育绿色工厂
- 2023·中国“二洽会”启幕 边城再现“国际范”
- 纳米比亚下调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至3.6%
- 网上购菜成“新风口” 沈阳各大平台订单量大增
- 墨西哥一节日派对遭武装团体袭击,致12死10余伤
-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中心在重庆揭牌
- 如何远离甲肝?公卫专家:健康生活 接种疫苗
- 热门推荐
-
- 大众入股小鹏汽车,合肥又“赢麻”了?
- 央美毕业展作品被讥讽像“垃圾” 究竟是谁不懂艺术?
- 长征故事|红军在长征出发前留下布币,被百姓做成“钱衣裳”
- 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玉器!红山文化考古新成果发布
- 民调:近九成日本人担忧核污水排海使日本“形象受损”
- 文化中国行 | 正定古城:千古之美 城墙小巷皆有故事
- 高温高湿“龙舟水” 小满注意祛痰湿
- 20省咖啡师保山竞技 争夺“全国技术能手”
- 日本8月份再现贸易逆差
- 报告指出:首都 “新两翼” 已表现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强劲势头
- 弘扬文化优势 注入绿色动能 做强实体经济 华彬打造国际人文交流新范式
- 冰城哈尔滨为何热起来
- 2024中国·株洲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国际博览会开幕
- 天津公积金新政公布 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缴存
- “三月三”假期广西消费市场火热 购销两旺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外贸连续37年居全国第一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探“绿”:全球能源革命,中国扮演何种角色?
- 广州全新英国签证申请中心正式运营
- 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 黄天骥谈古典诗词理解:“知人论世”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