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商中秋在路上:当天涯共此时
中新网义乌9月15日电(董易鑫)刚参加完浙江义乌的商务活动,菲律宾广东总商会会长陈慎修立即奔赴机场。“我要赶回菲律宾过中秋。”他说。
为何不回老家广东和家人过中秋?面对追问,陈慎修道出原因。
“菲律宾有很多侨商中秋没空回家。十多年来,商会都会组织中秋晚会和慰问活动,我每年这个时候几乎都在菲律宾。”陈慎修说,大家在一起就是团圆。
据悉,中秋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秋祀和拜月习俗,在面点大师古往今来的不断探索下,各地也形成了品类繁多、风味各异的月饼,陈慎修家乡的广式月饼便是招牌之一。
多年前,陈慎修还会采购些月饼托运至菲律宾,既送给老乡、也带给当地客户尝鲜。
“这几年不用了,菲律宾不少超市都能买到月饼,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还有产自香港地区的奶黄月饼,有些菲律宾客户会自己买来吃。”陈慎修说,据他了解,不少菲律宾人愿意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甚至把过中国节日当成一种时尚。
吃月饼、叙乡情仅是菲律宾广东总商会中秋晚会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会员们还会邀请当地其他商会联谊,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行业变化、交流商业信息,探索双方的合作空间。
相较于陈慎修的匆忙,同样在义乌参与了这场商务活动的挪威海洋集团董事长赵文生、比利时潮汕同乡会执行会长刘延庆显得格外轻松。这段时间,他们打算留在国内。
“在国外只能买到月饼,回家才有浓浓的中秋氛围,我特地算着时间回来的。”赵文生说,几天前,挪威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通知他领月饼,他自豪回复“我回中国了”。
“每年中秋到重阳节这段时间,我都会回来陪陪老人。这次我还听说,一些月饼生产企业开发了比利时巧克力风味的月饼。你们尝过吗?味道如何?”刘延庆好奇发问。
刘延庆介绍,比利时的官方语言涉及荷兰语、法语、德语,使得当地有很多国际性、复合型人才,大家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接受度比较高。中国对比利时人来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有些人会通过商会主动了解中国的文化,其中也包括中秋等节日文化。(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企业
- 报告显示:安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 首位产业“汽”势磅礴
- 社会车辆24小时可借道为何还叫“公交专用车道”?
- “盲人律师”王慧:做盲人朋友的“眼睛”
- 江苏扬州一高校依托鲁班工坊建设 推进“扬州工”文化海外传播与推广
- 普惠保险更好满足多样化保障需求(财经故事)
- “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 暴雨红色预警 海南三亚发布停课通知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杜甫故里
- 首届广西—东盟华文教育活动周在南宁启动
- 2月21日央行开展4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中外学者上海共议AI对未来的影响
- 浙江舟山东极岛海域翻船事故5人获救 2至4人失联
- 《核桃与脑健康科学》书籍发布,六个核桃助力“2024核桃与脑健康科学大会”召开
- 西藏纳木错湖畔上演精彩文艺表演
- (两会声音)吴华侠:依托互联网平台优化老年助餐服务
- 北京市多个火车站夜间不闭站
- 重庆(化龙桥)国际商务区自贸联动创新区启动建设
- 商务部:1-8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2.4%
- 特色动漫游戏墙绘亮相海口 勾起民众“回忆杀”
- 热门推荐
-
- 寒潮突袭,老年群体尤需加强防护
- (两会观察)在华外企从两会捕捉中国商机
- 从民族工业发祥地到民营经济大区 上海普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俄罗斯沃罗涅日州传出爆炸声 州长:击退乌军无人机袭击
- 大运河杭钢公园公共空间建成 4.5万平方米大草坪迎首秀
- 追忆峥嵘岁月 致敬文化先驱
- 专家支招如何健康过元旦
- (新春走基层)春运首日 三峡库区群众过“平安渡”
- 艺博会需更贴近生活
- 广西贺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最大降雨量达231.4毫米
- 美国亚特兰大发生多起水管破裂事故 紧急状态已持续数日
- (经济观察)亚洲如何继续当好全球经济“加速器”?
- 印尼学者:期待中企扩大在印尼投资助力能源转型
- 致敬平安守护者 2024江西“最美基层民警”揭晓
- 国家能源局: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9%
- 首届中国旅游演艺发展研讨会在河北承德举行
- 双向的“中国机遇” 大虹桥跨国企业合作交流活动在沪举行
- 外国留学生游“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 观百鸟翔集
- 我家就在河边住 | 黄河入晋第一县的“植此青绿”
- “中国北方游牧艺术”展在香港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