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外语导游见证“中国行”持续圈粉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增加到37个口岸、54个国家
本土外语导游见证“中国行”持续圈粉
“我今年再走进故宫时,外国游客多了不少。”北京导游张建最近几个月接到的外国游客订单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还多。这是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发布后持续推进和发酵的结果。自2023年1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该政策的适用口岸多次扩大。截至目前,国家移民局已在北京、天津等37个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美国、加拿大、英国等54国公民符合相关条件即可免签在规定区域内停留不超过144小时。中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以及出入境政策措施的不断优化,则成为“来华游”持续升温的直接动力。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员来华的政策措施让外国游客能够在北京的胡同体验世界遗产,在上海的外滩领略璀璨的夜色,在山西的古建探寻历史文化……
游览北京
外国游客参观时被故宫的建筑风格震撼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逐步放开,让更多外国人有机会来到中国,逐步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一些印象。陪着他们见证这一切的则是大批的本土外语导游。如今,外国游客数量的激增,甚至让国内多地出现了外语导游供不应求的情况。
张建的老家在杭州的旅游胜地千岛湖,那里的很多人都从事导游工作,因此张建对这一行也有天然的熟悉。2018年到北京上大学以后,张建做起了兼职导游。2021年,他正式考取了导游证。“起初,我会通过旅行社接单,脱离旅行社后,就开始通过网络自媒体独立接待游客。”张建说。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于去年出台,随着开放口岸和国家数量不断扩大,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今年5月份,正赶上欧洲假期集中,加之随后的几个月又进入暑期旅游的旺季,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数量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最近几个月,张建每天都能收到一两个外国游客的订单咨询。但因为还在读研究生,他没有太多时间,所以一周只能接一两个订单。
张建表示,他接待过许多国家的游客,其中美国游客数量最多,其次是英国游客。今年5月份开始,荷兰的游客占了多数。“外国游客中,很多是华侨家庭,还有一些是专家学者,他们想趁着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游玩一下名胜古迹,于是便在网上寻找导游。”
张建的导游工作主要是带游客参观北京城内的知名景点,故宫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也是从今年5月开始,他在故宫带团时发现外国游客多了不少。
张建说,提到古代建筑,故宫是外国游客必去游览的景点。故宫金顶红墙的皇家木质风格建筑让外国游客震撼。他观察到,每个第一次来到故宫的外国游客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们会说:“much more different(大不相同,很不一样)。”
旅途中,很多外国游客都见证了中国人的友好。他们发现,中国人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会用英语交流。反过来,外国游客见到故宫里有中国人穿古装拍照,也会主动过去和他们合影。
玩逛上海
骑共享单车畅游城市 感受电子支付的便利
在上海的导游刘礼超也体会到了这样的变化,他是湖南张家界人,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英语导游工作,至今已有6年。目前,刘礼超主要通过网络平台接导游业务的单。
刘礼超现在每周都会带七八个外国旅游团。尤其到了周末,他经常要上午带一个团,下午再带一个团。团队游客同样以欧洲人居多,“主要是荷兰和德国的。”
刘礼超一直供职于一家境外旅行公司。他回忆说,前两年,通过旅行公司接到的外国旅行团订单很少,一周也不一定能有一两个。最近,外国旅行团的数量不仅增多了,而且旅行团的规模也变大了,一个团少说也有20个人,甚至更多,有时候需要两个导游一起带。
此前,刘礼超所在的旅游公司和上海本地的旅行社合作主办过一个名为“骑行游上海”的活动,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出台之前,这项活动一直没什么反响,一个月也就一两个团报名参加,“现在,翻了一倍不止,每个月至少能有三四个团。”
在带外国游客游览上海的过程中,骑行活动是一大特色,刘礼超会带着外国游客以骑共享单车的方式来游览上海的街道。
满大街的小黄车、小蓝车是最让外国游客惊讶的景观之一。刘礼超会指导他们如何扫码开锁。外国游客骑上共享单车畅游上海,难以忽略的是路上来来往往的外卖员和快递员。当他们从刘礼超口中得知这些外卖员和快递员的工作内容时,会忍不住为中国老百姓能享受到的便利生活而惊讶。
刘礼超说,接待外国旅行团的第一步,是先帮他们弄好电子支付认证,这往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但在随后一周的游玩中,外国游客就能充分体验到中国电子支付的便利:随便买一瓶饮料,一个冰激凌,一个葱油饼,都可以使用电子支付。这种中国人习惯的生活方式,却经常被外国游客称为“不可思议”。
中国的安全程度也让他们中的不少人感到惊讶。当刘礼超骑着车带他们在上海骑行至弄堂口时,由于接下来的行程步行仅需20分钟,他会选择不锁车,直接将自行车停在弄堂外,就带着游客往里走。
游客们会惊诧地问他:“不会被偷吗?”刘礼超笑着摆手,表示“不会的”。有游客听了表示,如果是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如果像这样把自行车停在路边,马上就会被小偷偷走,即便他们买了车锁,也会担心锁的质量不好、不防盗。
除了“没人偷”,让外国游客惊叹的“中国安全”还有另一种诠释——“不会丢”。有一次,刘礼超的团员、一对法国母子打网约车回到饭店,结果妈妈把手机落在了车上,她着急得几乎哭了出来。
刘礼超知道后,安慰她说,在中国打车大多是用手机,可以通过平台联系到司机,应该马上就能找回来。
这位法国女士一开始听了还有点不太相信,刘礼超就帮助她联系上了司机,司机表示,会帮忙把手机送回母子入住的酒店。
这位法国女士惊喜之余表示,这种情况在她的国家,要给司机一笔不小的钱作为酬谢。刘礼超则建议她,在中国,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司机一些表示就好。20分钟后,网约车司机把手机送到了酒店门口,法国女士拿出100元人民币递给他,对方却只要了30元油费。法国女士一个劲儿地用英语感谢着司机。
据刘礼超介绍,后来这位法国女士回国后,还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晒出了这段经历,她想告诉自己的同胞,中国是个安全的国家,这种安全是面向城市里的每一个人的,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无论肤色和阶层。
刘礼超发现,因为文化差异,外国游客还对中国的建筑充满好奇,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城市,既有摩天大楼又有老弄堂,外国游客对此评价称,上海很井然有序,中国人的素质也很高,建筑的时代交错感特别的和谐。
全新印象
领略中国的历史魅力 体验现代便捷的生活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外国人来到中国,让他们能够切身了解中国,感受中国古代辉煌的历史魅力,领略中国现代便捷的科技生活,更在无形中打破了一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一位荷兰游客曾告诉张建,在来到中国之前也抱有“刻板印象”,直到坐飞机来到上海,他才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城市有地铁,城市和城市之间有高铁,大家出行都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马车和轿子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了。
一位波兰游客来到北京后,一直把相机藏在包里,他问张建,在中国是不是不可以随便拍照。张建告诉他,看到喜欢的风景名胜或古代建筑当然可以拍,但如果要对着行人拍,需要征得对方同意;如果对方不反对,也是可以的。
刘礼超接待过的一位英国游客Jimmy说,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他曾经来过中国。在来中国之前,他最担心的是怎么跟中国的民众交流,他当时以为中国人大多不敢跟外国人交流,所以他起初和中国人说话时非常忐忑。但他来到北京后,马上就被中国人民的热情打动,北京的“的哥”会滔滔不绝地向他介绍北京的景点和文化。
这次他是和朋友一起,通过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来到中国上海的。他发现,相比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中国又有了很多新变化,不变的是依旧自由的生活。
新增口岸
已有37个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
“中国行”持续圈粉离不开中国持续开放的政策和不断优化的服务。7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再次发布公告,即日起,在河南郑州航空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为河南省行政区域;将云南省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由昆明市扩大至昆明、丽江、玉溪、普洱、楚雄、大理、西双版纳、红河、文山等9个市(州)行政区域。新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磨憨铁路口岸等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
至此,国家移民管理局已在北京、天津等37个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美国、加拿大、英国等54国公民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及座位的联程客票从上述口岸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可免办签证在规定区域内停留不超过144小时,停留期间可从事旅游、商务、访问、探亲等短期活动。
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行后,外国游客纷纷表达了对来中国旅游的感触。印度游客说:“我们国家很多旅游博主说去了中国就不想回来。”西班牙游客说:“又好玩消费又不太高,去了就舍不得走了。”美国游客说:“144小时根本不够,我去了北京,太多古迹和文化,要144天才行。”
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的美好体验,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外语导游的贡献。
作为中国导游,刘礼超觉得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入境旅游变得火爆,这直接让他这样的导游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旅游带动消费的同时也盘活了经济。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无疑是给中国入境游的一剂‘强心剂’,让旅游从业人员找到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也让像我这样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就业者,通过提供服务得到外国友人的认可,获取不错的回报和个人价值感、成就感,让我对未来从事入境游这一事业充满信心。”刘礼超说。
刘礼超认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有重大意义,“通过旅游业这种大量的民间交流,借助自媒体短视频的东风,可以让每一个普通外国人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发出对中国最真实的感受和看法。”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赵妍琦
统筹/林艳 张彬
供图/受访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泰国48个府拉响洪水警报
- 9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数”说中国对外投资稳中有进发展
-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丝绸之路(西安)国际传播大会开幕
- 日本奄美大岛近海发生5.5级地震 多地震感明显
- 百只保护动物放归广西金秀大瑶山
- 约翰内斯堡金砖峰会将成重要里程碑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走一趟北京中轴线!
- (新春走基层)青鱼乡里盼新年 浙江嘉兴“鱼”见地道江南年味
- 新书《仰韶时代》《何以华夏》在河南三门峡发布
- 新春迎“福”!《新千里江山图·清新福建》珍藏八闽风光
- 澳媒: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区检测到XBB.1.16毒株
- 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年中经济观察)
- 30小时跟踪 我国首次迁地保护长江江豚放归
- 藏族题材电影《阿爸的刀》在拉萨杀青
- 中国女性“悦己”式“充电” 享“内啡肽”快乐成为更好的自我
- 如何应对更隐匿的奥密克戎病毒
- (新春见闻)沈阳故宫多彩民俗贺新春
- 广州出台新规优化民办养老机构营商环境
- 首届中韩(山东)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在威海启幕
- 两广珠江流域强对流天气预报联防协作年会举行
- 热门推荐
-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引导行业适时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
- (第七届进博会)外企高管看进博:三重维度感受“中国速度”
- 广州海关出台16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措施
- 北京:商场、餐饮街区普遍加强疫情防控
- 中方希望叙利亚化武相关未决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 安徽旌德云上梯田开犁节:展现梯田风光 聚焦农耕文化
- 我国首次实现骨干电网大规模卫星巡视 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 沈阳出现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降水
- 共享单车“还车难”如何解?
- 千年古县持续上新:从西瓜、大蒜到皮卡、SUV!
- 受台风“小犬”影响 琼州海峡客滚船9日14时停运
- 接连发生针对中国女性的强奸案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发布提醒
- 台胞潘怡廷为爱随夫闯大陆 在桂乐享“小确幸”
- 广西沿海出现特大暴雨 6小时雨量打破当地历史极值
- 长征故事|长征路上的“七仙女”:死在前进的路上也不当逃兵
- 持续强降雨突破历史极值 福州城区内涝严重
- “2023中国VR50强企业”榜单出炉 营收超亿元数量达34家
- 突发!印度空军一教练机坠毁 两名机组人员弹射逃生
- (文化中国行)走进宁夏古长城:历史与现实交汇续写新传奇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医科?(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