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财评|利企利民利长远 让“两新”行动惠及千家万户
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废旧产品回收利用……近期,“两新”成为经济热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扩大补贴和支持范围。其中,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由地方自主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多地已将“两新”部署列为工作重点,以真金白银让企业和消费者购买到实惠的新产品,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换”出澎湃动能。
“两新”行动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是一座“换”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通往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桥梁。从产品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不是简单的同类产品置换,而是让更节能、更环保、更智能的高质量产品进入生产链条和居民生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影响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和消费大国,开展“两新”行动,既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又能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自今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以来,“两新”相关举措快速细化和推进,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8%;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0%,高于制造业投资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金属冶炼设备、机床数控装置、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7%、19.2%、49.4%;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截至6月25日12时,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约11.3万份,申请量呈现加快增长态势。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各地正在加紧落实政策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推进“两新”工作,如推出重点用能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上门服务”、家装厨卫“焕新”工程,提供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政策带动,各地协同,“两新”行动开展有望进一步深入,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高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贡献力量。(央广网评论员 牛谷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于平:北京中轴线怎样探索历史名城可持续?
- 官方对贵州黎平客栈火灾成立省州联合调查组
- 美媒:“傲慢与虚伪”令全球南方远离美国
- 日本石川县7.6级地震将引发海啸 浪高为5米
- 诠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关键词”——外媒点赞中国式现代化
- 桑德斯宣布放弃2024总统竞选:竭尽所能帮助拜登连任
- 上海新增沪剧演艺新空间 借力老洋房让戏曲焕发生机
- 四川自贡九鼎大楼火灾造成16人遇难 初步调查系施工作业引发
- 中国A股电力板块周一逆势上涨
- 广东出台发展壮大农村经营主体“31条”措施
- 美媒:美军陷征兵危机 民众信任度骤降
- 《法官你好》开播 讲述基层法官故事传递中国司法温度
- 2024广东旅博会闭幕 展现湾区文旅活力
- 广西新发现逾百万吨世界罕见特富锡多金属矿体
- 特斯拉出新购车金融政策 市值一夜大涨近2800亿元
- 美国纽约州一警察开枪打死一名亚裔青少年
- 直播间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 印尼一火山喷发造成10人死亡
- 中国财政部:拟增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 春节档见证文娱行业回暖 线上平台活力满满
- 热门推荐
-
- 两名外籍青年在厦门考取国际邮轮船员证书
- 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 用心用情履职 代表委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献良策
- 经典进校园·文化共传承——“重温经典进校园”北京高校示范活动在京举办
- 马来西亚学者黄子坚:中国倡议促马中深化交流合作
- 福岛核污染水第10次排放结束 累计已排近8万吨
- 中国杂交水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已为几十国培养几千名农业专家
- 西藏日喀则、那曲等火车站暑期共运输旅客41.38万人次
- GPP人工智能辅助识别工具“问世” 成患者、医生求医问诊“掌中宝”
- 阔别多年的野兔刺猬回来了
- (第六届进博会)嘉吉中国区副总裁刘畅:中美应继续在农产品及食品方面加深合作
- 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10.4万亿元
- 辽宁彰武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添“新绿”焕生机
- 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展25年来最大规模修缮
- 去年中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5万亿元
- 天津财险业全力应对暴雨灾害 已完成快速理赔61.47万元
- 江苏扬州设立“大运河文化遗产日” 立法“让古运河重生”
- 相声艺术花开两岸 姜昆:“大家能笑到一起”
- 南非全国大选拉开帷幕
- (两会速递)导演赵宝刚:乐见更多大陆剧被台湾观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