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上半年同比增逾九成 中国船舶出口持续火爆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电 (陈昊星)2024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中国船舶出口额实现了同比91.1%的显著增长,成为所有出口商品中同比增长率最高的类别。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502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达542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为17155万载重吨,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
从21世纪初,中国造船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08年,造船完工量突破3000万载重吨,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造船完工量达到6757万载重吨,三大指标全面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16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中国以前虽是造船大国,但主要集中于低端船型,与日韩有显著差距。但近年来,中国在高端船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奠定了在全球造船业中的领先地位。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船东将订单投向中国船厂。据工信部统计,中国新接订单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4.7%。全球每十份造船新订单中,就有超过七份流向中国。有船企透露,公司订单已“接到手软”,船舶订单排期已至2027年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2023年,中国首次具备了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中国造船业已成为“全能选手”。目前,中国已经集齐了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这三颗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船舶行业之所以能赶超日韩,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高端船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球航运业提供了更多高质量、先进的船舶产品。
展望行业未来,白明认为,中国造船业未来应专注于几个关键方向。首先,提升船舶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其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此外,持续改进船舶功能和效能;最后,充分利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的优势。(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入选项目公布
- 俄中实业家理事会2023年度全体例会在莫斯科举行
- 陕西:强化家事案件审判指导 促基层矛盾调处化解
- 50余名海外侨胞走进杭州:看发展 叙乡情 促合作
- 古镇开发需守正创新
- 澳大利亚房价连续20个月上涨
- 热点问答:苏丹为何突发武装冲突
- 中国财政部处罚5家会计师事务所
- 长春新人“520”扎堆领证 简约婚礼渐成风尚
- 新疆英吉沙县“尝鲜”对虾养殖获丰收
- (新春走基层)邮轮旅游过年受青睐 天津东疆边检多措保障春运通关
- 云南普洱群舞《摆出一个春天》获第十九届群星奖
- 俄外交部:阿萨德辞去总统职务并离开叙利亚
- 慢综艺因何变了味儿?
- 聚焦时代主题 越剧《第一缕阳光》登台国家大剧院
- 多部门携手合作 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
-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超2.42万人死亡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设置贸易壁垒将适得其反
- 10月进口额大增超七成,但国内葡萄酒消费仍在过冬
- 伊朗外交部就美伊换囚发表声明
- 热门推荐
-
- 南非代表团出席首届非洲气候峰会
- 海南遭遇超强台风后72小时:电、网渐通
- 开放时间延长 不如来逛博物馆?
- 韩媒:历史有50年,“香蕉牛奶瓶”申请成为韩国文化遗产
- 快手可灵AI联合9位知名导演 启动首个AIGC电影短片共创计划
- 拿破仑标志性双角帽将被拍卖 估价高达80万欧元
- 中国政府采购推出“合作创新”制度
- 武汉二厂汽水又推易拉罐新品 每罐只卖1.99元
-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雪山大地》等5部作品获奖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浙江兰溪:加快形成“一港五区”水运格局
- 施耐德电气供应商“零碳计划”两周年,中国供应商平均减碳21%成果显著
- (新春走基层)海事人的春节:守护“浙”片海
- 台气象部门:台风“小犬”将通过台湾南端陆地
-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迎来“四邮同靠”
- 夜校“充电”成新潮流 今年江西4.2万余青年解锁新“夜”态
- 外媒:印度列车脱轨相撞事故已致288人死 千余人伤
- 中国零售业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
- 中国正能量以榜样力量激发强大正能量
- 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须直面全球性挑战
- 广州出台第三批惠企利民措施 推进城中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