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成暑期市场主力军 各地精心打造学校之外的“大课堂”
7月1日至8月31日,2024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6亿人次,日均发送1387万人次;携程集团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暑期国内酒店、机票搜索热度均同比上涨20%以上。暑期旅游市场热力十足。
以大中小学生为主要客群的研学旅行,人气更是居高不下。人们选择在这个火热的夏天“行万里路”,欣赏祖国壮美山河,体验悠久传统文化,感受时代发展脉搏。不少地方也通过升级、优化研学旅行产品,开辟推动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地方文旅品牌的重要途径。
产品丰富选择多
手持工具,在模拟考古坑里挖掘、清理、修复,一群学生正在老师带领下体验考古工作。这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镇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推出的“三星堆探秘”研学课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古蜀文明。江苏南京玄武湖景区推出“玄武湖生态探秘之旅”系列研学活动,立足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自然物候的变化,让参与者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湖南省江永县结合当地瑶族文化、古村文化等,打造的研学旅游产品别有韵味,游客到勾蓝瑶寨可参与“打糍粑体验”“亲子DIY手作”“民俗表演”等互动体验项目……博物馆、大自然、乡村等都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好去处。研学旅行成为今年暑期旅游市场上的主力军,吸引众多大中小学生及亲子游群体参与。
同程旅行日前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是暑期亲子游的首选,北京、西安等人气较高;去中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地标景区,受到不少亲子研学游群体青睐;博物馆是暑期旅游热点,截至7月5日,同程旅行平台搜索指数较高的博物馆前十名依次为: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是最受研学游群体喜爱的目的地。大众点评数据显示,6月以来,北京研学一日游、研学夏令营等相关旅游产品的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80%和177%。今年暑期,北京市文旅局推出“缅怀致敬红色游”“炫酷工业科技游”“长城古迹探寻游”“月光北京欢聚游”“访古探幽文博游”“绿荫戏水避暑游”“演艺之都沉浸游”“双奥文化体验游”八大系列主题活动,并推荐20个“暑期必逛特色博物馆”和暑期博物馆十大特展。此外,北京文旅生活季期间,全市多家景区、酒店、民宿等文旅场所和经营单位,推出面向学生等群体的专属优惠活动和措施,进一步吸引研学游群体。
开辟文旅“新赛道”
如何兼顾“游”与“学”,让参与者“游有所获”,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学校之外的“大课堂”,一直备受瞩目。
近日,《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印发,对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规划实施等作出明确规定。根据《指南》,研学旅行覆盖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共3个学段,其余学段视条件和具体情况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中小学将研学旅行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着重设计好主题串联式研学课程。研学实践基地营地综合分析自身课程资源,着重设计好营地辐射式研学课程。课程内容基于学生需求,小学生贴近日常生活,设计常识性、具体性的探究内容;初中生着重设计综合、科学性的探究内容;高中生着重设计职业选择、学术、应用性的探究内容。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新东表示,目前不少研学项目只是单纯的旅行,在导游词中增加一些知识性内容。这份《指南》偏重于在旅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索,而不是走马观花式旅行。
博物馆是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策划云展览、云直播、云教育以及流动展览等方式,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优化安检和核验流程,缩短观众排队等候时间,增设防暑设备和必要防暑药品、饮品,切实做好观众和一线工作人员防暑降暑工作。此外,经评估无需通过预约机制实现分流、错峰的场馆应取消预约。如确需预约的,应结合实际优化预约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尽可能简化预约程序。
多地积极布局研学旅行“新赛道”,大力发展研学游,打造优质产品。这一举措正成为不少地方推动文旅品质提升、全域文旅资源互融互通、提升文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江苏省文旅厅发布“博物知旅”暑期系列活动,并推出10条江苏省文博场馆研学游精品线路,“博物知旅”暑期系列活动包括“乐享博览”“体验博学”“记录博闻”“共享博韵”和研学游等600项特色内容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出14条研学游线路,包括历史文化主题、探索自然主题等;“好运山东”户外运动休闲季研学之旅日前启动,并发布首张省级体育研学地图和16条体育研学线路。
推动精品化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到河南安阳研学旅行的人数已接近百万。进入暑期,大中小学生成为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等景点内的游客主力。研学旅行目的地已成为安阳的名片之一。
安阳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甲骨文的故乡,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还有着“中国航空运动之都”的美誉。据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安阳跻身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产品体系丰富,涵盖红色游、生态游、文化游、乡村游等。截至目前,安阳已建成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1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个、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8个。
近年来,安阳推动研学旅行规范化、精品化发展,推进《安阳市研学旅行基地和营地建设与管理规范》《安阳市研学旅行课程研发和导师服务规范》《安阳市研学旅行综合评价规范》编制工作。当地还重新设计整合推出10条“有课程、有体验、有故事”的研学旅游线路,包括“字都研学”“红色经典”“诗画太行”“黄河寻根”等,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安阳的风光、历史、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已形成三类研学套餐、六个研学系列、九个研学环节的“三六九”式研学课程体系,并全力打造中国文字博物馆研学导师库,成立研学项目研发小组,不断为研学旅行注入新意。
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之城”,正成为不少城市塑造城市文旅新形象的着力点。
今年4月底,甘肃省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与甘肃新东方文旅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政企合作,整合市场资源,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携手打造独具黄河文化特色的“研学之城”。
广东自然生态多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拥有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具备打造“研学之城”的优势。如今,港珠澳大桥、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地都已成为热门研学目的地。6月,2024年“万名港澳青少年赴广东研学游”活动启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发布了“文博艺术游”“海丝探秘游”“欢乐海岛游”“生态康养游”“工业研学游”“科技创新游”“民俗体验游”“美丽乡村游”“寻味广东游”“人文历史游”等十条主题精品线路,鼓励更多港澳青少年来粤研学、游学。
本报记者 尹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16日 第 12 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提振消费信心,金融机构积极加大扩内需支持力度
- 电影《八百矿工上井冈》全国公映正式启动
- 前5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7.9%
- 日本所泽市市长对在该市进行福岛核污染土再利用试验持否定态度
- 华致酒行亮相春糖会 引领酒类连锁新风尚
- “寻找”语言艺术之美 五位名家共探朗诵艺术的舞台呈现
- “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内蒙古举行
- 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人士访海南 冀携手弘扬中华文化
- 中国贸促会:已有近200家中外企业签约参展第二届链博会
- 美国加州“山脉大火”致6人受伤 逾万栋建筑受火灾威胁
- 西班牙前国防参谋长呼吁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 把未成年人整形的潜在风险讲清楚
- 昌景黄高铁安徽段接触网送电
- 上海出发的国际邮轮航线开始复苏
- 南非约翰内斯堡市长辞职
- 浙江磐安:让“磐安云峰”茶香香飘世界
- 别让“毕业大片”涂黑了年少记忆
- 2023年国庆档总票房达27.23亿元
- 福建宁德中秋假期文旅市场火热:业态更丰 体验更优
- 瓜果飘香、水稻金黄 这里黄沙变“黄金” 千亩荒滩变良田
- 热门推荐
-
- 今年退市第一股摘牌离场
- 鸣禽求偶受何影响?国际最新研究发现“音值”或比“颜值”更重要
- 中新网评:孩子拍“烟卡”,不能止于“一禁了之”
- 破纪录高分收官《漫长的季节》热播引关注
- 外媒:英特尔CEO基辛格因扭亏计划未达预期离职
- 社评:美国“体育作弊”是系统性的吗?世界需要答案
- 院士谈中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将开展制冷等梯级利用
- 北京湿地面积已达6.09万公顷
- 北京开展电动自行车等9类产品专项整治
- 深圳地铁11号线二期工程通过项目验收
- 德国总理朔尔茨加入TikTok,发布第一条视频
- 2024“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享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 提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 “阳康”们去哪儿跨年? 十大元旦跨省游目的地出炉
- “数”说我国航空货运业高质量发展 货运航线网络越织越密
- 税收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 经爱沙尼亚方面评估 瑞典与爱沙尼亚间海底通信电缆损坏原因系物理撞击
- 浙江乡村音乐会见闻:田间地头种文化 稻花香里唱村歌
- 解密“中国画虎第一村”
- 春晚《年锦》何以惊艳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