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养老金融“政策礼包”
近两年来,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和试点产品不断完善,“金融+养老”进入发展快车道。7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等发布《关于做好深圳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五个公开发布养老金融方案的省(市)。
综合各地政策来看,主要聚焦在完善养老保障“三支柱”,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金融机构既在支持和培育养老金融市场发展方面肩负重大使命,也将在养老金融市场中赢得巨大的发展空间,该如何抢滩“银发经济”?
各地“养老金融”方案相继出炉
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缓解一些人存在的“养老焦虑”,保障老有所养,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布局。7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五个省市先后发布养老金融方案,从实从细推动金融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除了深圳,7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河北监管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推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此前,金融监管总局河南监管局出台《河南银行业保险业加快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金融监管总局福建监管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印发了《关于促进养老金融加快发展的通知》。
综合来看,各地监管主要聚焦在设立养老金融长短期目标,就养老金融发展推出一揽子落实举措。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河南监管局规划,争取3—5年的时间,全面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宽领域、可持续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到2028年末,“养老金融+康养服务”全链条闭环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同样进行了短期和长期规划:短期内推动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金融示范产品案例,长期内依托深圳金融业的优势,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养老金融产品的重要策源地。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首次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被正式提出,足见我国养老金融事业的重要性。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表示,各地监管发文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各地的文件根据各地人口结构、养老金融发展基础,出台细化的具体措施、特色化措施,对养老金融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完善养老保障“三支柱”
作为发展养老金融的一项重要举措,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各地的文件中也要求发展、完善养老保障“三支柱”。如《关于做好深圳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到,支持银行保险机构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推出更多具有深圳特色、养老属性强、兼顾灵活性和稳健性的多样化产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参与深圳企业(职业)年金业务,提高覆盖面,探索养老保险第二、第三支柱联动衔接。河北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通知》指出,针对参与者多样化的养老储备、投资需求,丰富不同类型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提升参与者缴费与资产配置的意愿。持续总结石家庄、雄安新区试点经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营管理模式。
谈及当前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等不断发力养老金融,尤其是在产品供给方面持续探索。但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仍面临总量供给不足,供需结构性问题突出等情况。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产品货架?杨海平认为,各金融机构应该着力推进养老金融产品的长期化;稳妥推进养老储蓄产品、养老金理财产品、养老金基金产品、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与创新;强化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积极推动形成养老金融产品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强化商业银行与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等机构的代销合作,大力提升养老金资金账户开立的便捷化程度、投资的便利化程度。
引导长期资金布局养老产业
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保险资金具有长周期资金优势,与养老产业长周期相匹配。多地都提到,引导保险资金为养老服务体系壮大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如河北提到,推动“险资入冀”布局养老产业。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机构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福建提到,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稳定性高,与养老产业的资金需求高度契合的优势,持续推进“险资入闽”工作,引导保险资金通过自建养老社区、租赁物业、委托管理、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对医疗、健康、照料护理、机构养老等养老相关领域的投资。
“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规模性的特点,这与养老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高度契合。”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险企在推进康养产业布局时,可以有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与保险销售和服务形成产业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不仅有助于险企突破业务增长瓶颈,还能促进保险主业的发展。
除了目前已经布局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险资在养老产业领域还可以投向何处?王鹏认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于医疗健康领域,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药品研发等,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并与险企的保险产品形成互补。此外,还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如投资养老用品制造、智慧养老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以获得潜在的投资收益。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台风“卡努”致日本冲绳2人死亡61人受伤
- 马克龙:欧洲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丨世界观
- 两艘大型国际邮轮同靠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 京津企业冀望雄安“中关村”:这里有诞生知名企业品牌的潜力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桥头镇:促“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桥头堡”
- 台风“山陀儿”逼近 4条“小三通”客运航线停航多景区关闭
- 浙江金华:今年前五月中欧班列发送列数同比增长超四成
-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注意识别室内空气治理、检测陷阱
- 海峡两岸共话民航发展 冀加强人才培养等交流合作
- 韩江发生2024年第6号洪水 36区县防汛应急响应
- 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王志恒因工作调整辞职
- 挑动和制造阵营对抗损害地区利益
- 英国2月商店物价指数同比涨幅回落至2.5%
- 【透视】 CNN:激进加息伤经济,美国人不再信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 5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01元 下调10个基点
- 新技术有望延长冷冻器官“保鲜期”
- “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在四川广元启动
- 德媒:西方在为乌克兰提供弹药上面临困境
- 早期诊断和耐药结核病治疗是我国结核病防控的两大难题
- 广西首个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规模扩大
- 热门推荐
-
- (文化中国行)小桥流水烟火气 苏州同里古镇修旧焕新
- “杜苏芮”逼近 福建宁德防台风应急响应升级
- (走进中国乡村)解锁藏寨扎尕那的“松弛感”
- 满洲里铁路口岸运量突破2500万吨 创十年来历史最高
- 欧盟委员会计划在基辅设立国防办公室
- 铁路返程客流将达高峰,铁路上海站预计到达旅客45.6万人
- 外资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 粤港澳仿生视觉与主动眼健康论坛举行 专家:仿生视觉研究获初步进展
- 9月起这些新规正式实施 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 特朗普宣布美国驻日本大使人选 系企业家出身
- 无痛分娩十个认知误区
- “幼有所托”给年轻父母托底减负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让社区成为居民最安心的港湾
- 枪击事件后,牙买加南部进入紧急状态
- 海南“禁塑”三年效果明显 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聚集发展
- 安徽出台15条措施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歌声嘹亮 选手魅力绽放西藏青歌赛舞台
- 我的家乡有长城
- 12355成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 “智能视觉专项赛”总决赛开赛 浙江诸暨力造“视觉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