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有了“AI超级大脑”
给油井安装一个“黑匣子”,后台即可实时查看数据,并自动完成各项操作。对一直以来依靠人力巡检的石油工人而言,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如今人工智能(AI)让梦想照进现实。
不久前,位于渤海畔的大港油田研制“基于人工智能与云边协同的油井智能调控技术”,实现了“人工查井”向“智能巡检”的变革,获评“202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十大科技进展”。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是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作为行业的核心要素,油井如何变得更“聪明”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油田主要靠石油工人在油井生产现场进行人工巡检。无论严寒酷暑,油井必须保证平均每8小时1次例行检查,石油工人需要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开井、停井等现场操作,工作耗时费力且效率较低。
近年来,数字化手段已经开始为巡井工人减负,实现了远程监测与调控,但由于缺少成熟的人工智能算法及工业级边缘人工智能终端作支撑,使得调控策略的制定与执行仍高度依赖于人工经验,依然不能有效缓解员工劳动强度、降低吨油耗能,难以真正实现精益生产。
与此同时,过去多年,油田逐步向信息化转型,然而引进的软件系统和硬件产品厂商多、产品杂、协议不互通、设备难兼容等弊端开始逐步显现。
针对这些现实困境,大港油田组建起“软件工厂”和“硬件工厂”两个技术团队开始持续研究与实践。一支由年轻石油技术人员组成的“港信智联”团队,针对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况变化跟踪分析依赖人工经验、巡检及制度调整依赖人工操作、远程调控因安全风险大难以进行等难题,经过5年持续攻关,研发出了基于人工智能与云边协同的油井生产过程智控调控终端。
这套部署在油井口的装备长得像一个“黑匣子”,拥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超强能力,还耐寒抗热,在零下30℃-70℃的环境下都可以稳定运行。
它有超强兼容能力,可以“读懂”无线载荷、无线电参、无线含水率检测仪、产油量检测仪、多功能电表等井口设备产生的数据。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后,“聪明的大脑”开始自主学习这些来自各个油井的大量数据。它掌握30余种算法及程序,可以同步分析调控5口油井。因为对每口井的实时产油量及吨油能耗一清二楚,它实时结合阶梯电价及生产计划,精准降低能耗。
井下的各种故障隐患,也逃不过它的眼睛。项目总监王震说,技术人员把10多年积累的百亿组油井的生产数据和百万级油井工况诊断数据,训练形成20多种定制化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让它可以实时精准识别“供液不足”“活塞脱出”等14种常见的井下故障,以及“减速箱故障”“齿轮故障”等多种常见机械故障,给出最佳作业制度优化策略,实现自主智能决策。
以往,收到设备故障等信息后,工人需要赶到现场后才能确认并采取措施,现在系统可以自动对异常工况下的油井作业制度进行调整,实现一井一策自动执行,即便设备脱网运行也能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团队负责人柴公权说,油井智能调控技术及产品从2018年开始研发,先后迭代了10多个版本,从核心版设计、扩展版设计、AI算法训练等多个维度持续精进。截至目前,已在大港油田累计投产110余口井,工况变化识别有效率大于95%,产液量计算准确率超过90%,成为国内唯一通过CNAS认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油井智能调控类产品。
据统计,因为油井智能调控技术及产品的规模应用,大港油田累计发现并及时处置卡泵、杆断、停井等异常工况100余次,增产降耗效果显著,累计创效600余万元。
石油石化行业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作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试点单位,大港油田正在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油气勘探领域深度融合,通过智能优化生产方案,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和成本的最低化控制。目前已完成中小场站无人值守率76%、大站少人值守覆盖率32%。
记者了解到,大港油田还将在今年9月启用“数智油藏(IRMS)2.0实施方案”,深度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进一步打通油藏研究、方案设计与跟踪、油藏管理、工程工艺等方面堵点,在智能设计、智能采油、智能场站及智能问答方面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新场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张敬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江苏徐州非遗传承人传授花灯技艺 传承文化留住年味
- “公园二十分钟效应”何以发生
- “径山茶宴”的民间传承
- 国际机构高德纳发布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 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1.27万亿元
- 欢声笑语暖山城 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走进重庆
- 女子频繁头痛 竟与饲养鹦鹉有关
- 民乐盛宴贺新年 北京艺术中心上演“2024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
- 国家将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 烧烤界“新晋网红”金蝉吃过吗 徐州这个“金蝉小镇”,有人年赚百万
- 广西一钢企作业过程发生煤气着火事故 造成1死2轻伤
-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更新调整作品332幅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延续持续恢复向好的势头
- 中国首批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银行涉资金超百亿元
- 福暖中国|春节假期接近尾声 浙江多部门护航民众返程高峰
- 十七部门联合部署加强标准制定与实施监督工作
- 音乐剧《我们还能陪妈妈多久》亮相太原 传承中华孝道
- 主角不顶用得争“一番”?演员要以演技服人
- 新“国九条”,将如何影响资本市场?
- 吴清: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 热门推荐
-
- 长三角年轻人流行跨年“城市微度假”
- 男女肉食消费受何影响?研究称与性别平等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 中国黑茶产业首次召开专项大会 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中国院士团队重塑鼻咽癌临床分期标准新模式
- 2024年成为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一年 而上一个最暖年是2023
- 山西新增15个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品类 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
- 回忆杀来袭!蔡少芬、陶昕然、蓝盈莹十四年后重聚
- 直面网络世界的个体命运和精神困境 《猎物》研讨会举办
- 2023年法网:德约科维奇鏖战超3小时战胜对手晋级16强
- 探营岭南花卉市场:蝴蝶兰年桔价格略上涨 销售仍火爆
- 锦绣中国年|品美食、赏民俗 浙江古村年味足
- 江苏南通:一男子持刀行凶致2人死亡 嫌疑人已投案
- 2024年春运首日 昆明机场出入境客流破6600人次
- 无线设备可在家跟踪帕金森病治疗反应
-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 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高耗能高排放设备更新改造
- 冬季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怎么做 ,教育部强调六方面重点要求
- 到2035年山东烟台长岛将高质量建成国际零碳岛
- “五一”假期浙江水上客运量预计超120万人次
- 徽评:描摹金秋好“丰”景,农业“金扁担”越挑越稳